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楹联进校园标语



请你就中华好诗词进校园写两句宣传标语展开全部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

请你就中华诗词校园写两句宣传标语

展开全部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

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

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

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

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

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赞,乃尊亦吏部尚书也。

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

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

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

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

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

’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

’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

’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

”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

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

关于校园生活的诗歌,古诗文,对联.诗歌

我的母校 校园歌 在校园, 我在你怀里遨游知识的海洋校园曲 我轻轻地 踏进了您的怀抱 静谧,你是朝气蓬勃的花园 花儿在充满生机里成长. 我希望我能是其中的一朵花儿, 能在你的爱抚下健康成长! 校园,你是我们的学习天地, 你让一群无知的儿童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已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无知走向多识 是校园一直默默无闻的伴我们成长 是校园为我们铺垫了脚下的成功之路 校园,安详,温暖 像母亲的怀抱 花圃里的花开了 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青春在荡漾 甬道两旁的杨柳随风摇曳 像对我亲切招手 问好...

求一个关于学校的对联或诗词

阳春白雪犹然重要,下里巴人亦是我师。

(意思是可登大雅之堂的文化虽然重要,但民间的文化也可以给我们借鉴和欣赏,并从中得到教育)阳春白雪他家事,下里巴人是我师。

(这个说话就有些极端,语气上只偏好民间文化)供你选择,决定取舍

世界遗产的诗词和楹联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

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

“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

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八 达 岭(明)徐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居庸关二首(清)顾炎武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元)王恽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

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长 城(唐)于濆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金)刘迎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明)徐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登八达岭沈用济(清)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北使长城( 唐) 王无竞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咏史诗·长城(唐) 胡曾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续古二十九首(唐) 陈陶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古筑城曲(宋) 陆游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杞梁妻( 唐) 僧贯休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杞梁墓(唐) 汪遵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塞下曲(唐) 常建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唐) 王建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登长城( 唐) 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唐) 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