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方 诗词



带“方”字的古诗词。展开全部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 陆游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君山 程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文天祥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带“方”字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 陆游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君山 程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文天祥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杂诗 龚自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李商隐...

《向着明亮那方》诗词,不要歌词。

展开全部 向着明亮那方 作者:金子美玲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寒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孩子们啊。

《向着明亮那方》这首童谣循着诗人笔下这份不管不顾的稚拙、纯美,沿充满动感的诗意飞升的方向前去,遥远得有些褪色的年少记忆,还有耳边依稀可辨的摇篮曲逐渐清晰。

她的童谣正是以清澈的意趣飞越几十年的光阴,刚好映衬出我们当下生活的模糊与乏味,你我有多久不曾从这些简短字句中收获感动?就像如今揽镜自照,发现儿时干净得泛蓝的眼眸早已混浊不堪。

在她的童谣世界里,至纯至美、善良宽容是贯穿始终的情怀,这份于童谣而言最为重要的内核,似乎从她未成名时为弟弟作曲的童谣填词的时候就镌刻在其意识深处。

...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的诗词

诗经·国风·秦风》展开全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无语方知诗词瘦, 何人能够尽从容?

展开全部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宋代: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译文: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

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

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

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寄贺方回》 宋代: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译文: 秦少游醉倒在那古藤花下,还会有谁紧敛愁眉再唱一杯?能够写出江南肠断的好句,如今只剩下了贺方回。

《鄘风·定之方中》 先秦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

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

騋牝三千。

译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

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

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

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

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

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

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

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

良马三千多如云。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出自谁的诗词,全文是什么?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句的意思

展开全部 晓出净慈寺⑴送林子方⑵ 杨万里 毕竟⑶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⑷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⑸红。

注词释义 1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2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3毕竟 : 到底。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呱呱坠地。

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

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宋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

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战和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

杨万里八岁丧母。

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

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

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

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

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27岁拜刘才邵为师。

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塞。

时主战派领袖张泼滴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

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

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

胡铨当时滴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

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方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赵构逊位,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起用张泼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

隆兴元年(1163)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

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归吉水。

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气《送王才臣赴秋试序》)。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

《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

”(《鹤林玉露》乙编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

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

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

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