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清明节诗词总结



【庚寅清明节诗词联活动】心得体会[东方棋韵]“【庚寅清明节诗词联 本次活动中获益最多的应该是我。以前无师指导荒废时日,今有网络帮助,应该抓住机遇圆我诗词之梦,还望诸位不吝赐教!献丑曰:才疏学浅自逞强

【庚寅清明节诗词活动】心得体会[东方棋韵]“【庚寅清明节诗词联

本次活动中获益最多的应该是我。

以前无师指导荒废时日,今有网络帮助,应该抓住机遇圆我诗词之梦,还望诸位不吝赐教!献丑曰:才疏学浅自逞强,首次参加心里慌。

诗词格律原不会,有劳诸位多帮忙。

了解自己不足处,埋头苦读渐改良。

苗小细心管理好,缓缓发展日方长。

谢谢!!

清明节的诗习俗谚语人物故事感想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酬答乐天“频梦”之作。

当时元稹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谪江州司马,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之遥。

加之“山水万重”,音信不通,只有梦中相见。

白居易多次梦见元稹,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

【清明节感想200字必须以诗歌开头,歌颂英雄的业绩急急急急急急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我们武进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义事业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清明 》杜牧由此诗抒发感想,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怎么拟,怎么写...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传统社会中,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盛大的节日。

它不仅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还是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节日。

围绕着两种主题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蔚为大观。

它的节期也比较长。

清明日(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只是该节日的标志性时间,而其习俗活动往往持续五六天到十几天(各地各时不等)。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假日制度的限制等,清明节的内涵、活动、规模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但它仍以其特有的功能和地位为国人所重视,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

考察清明节习俗的历史演变过程,结合它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状况,对它做出顺乎历史、合乎民情国情的定位与规划,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意义。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二是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三是兼有肃穆(或悲伤)(在扫墓祭奠活动中)与欢乐(在踏青等游玩活动中)两种情感氛围。

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来历密切相关。

从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节日。

(一)、清明节与“清明”节气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虽然我们在本文所谈的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二)、清明节与寒食节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

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月为限。

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前三天。

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

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作一个很大的节日。

唐朝时它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但已开始式微,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关于寒食节禁火习俗的形成,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它起源于人们对著名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跟随晋公子重尔流亡的一个大臣,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为晋公子充饥。

后者做国君(即晋文公)后要封赏介子推。

介子推却带老母到绵山隐居,不受封赏。

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中。

晋文公便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介子推的祭日,这一天禁火。

《荆楚岁时记》注中说:“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

”实际上禁火之俗早在周代已是惯制,为怀念和祭祀介子推而禁火的说法纯是附会。

这种附会在汉代发生后,传播渐盛,在寒食节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人们解释寒食节禁火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归之于上古以来特定的民间信仰。

古人将周天恒星分为二十八宿,东方青龙宫的角、亢二星为“龙星”,在五行中居于木位。

先秦时期,古人出于星象迷信和感应巫术,认为春季龙星现于东方,容易引起大火,所以在三月龙星初现之时,应该禁火。

禁火之俗周代已有。

禁火期间不能生火做饭,须得事先准备好食物。

这种不能加热的冷食就是“寒食”。

另一种说法用古人生活中的取火惯制来解释,认为寒食禁火源于古人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

上古时期,人们钻木取火,季节不同,所用木材也不同,换季时就要改火。

而每次改火都要换取新火。

当新火未到之时,须要禁止人们生火。

《周礼·秋官·司煊氏》中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就是仲春时节,负责取火的官吏在街上摇着木铎,警告人们禁火。

后来在这一时节禁火成为习俗流传下来。

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附会性地纪念介子推。

当该节日增添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时,说明该节日的属性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在向后来的清明节转化。

我...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所有学过古诗例子:《清明》(唐)杜牧清明时...

《宿(su4)新市徐(xu2)公店》 (南宋·杨万里)篱落疏(shu1)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蜂》 (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早发白帝(di4)城》 〔唐〕李白朝(zhao1)辞(ci2)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ling2)一日还(huan2).两岸猿(yuan2)声啼(ti2)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ong2)山.《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cui4)柳,一行白鹭(lu4)上青天.窗含(han2)西岭(ling3)千秋雪,门泊(bo2)东吴(wu2)万里船.《鹿柴(zhai4)》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游子吟(yin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i1)?《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jing4)人踪(zong1)灭.孤(gu1)舟蓑(suo1)笠翁(weng1),独钓寒江雪.《逢血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日暮(mu4)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quan3)吠(fei4),风雪夜归人.《墨梅》 (元·王冕)我家洗砚(yan4)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支流氢气满乾坤(qian2kun1).《元宵》 (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括号那些是拼音加声调,如“宿(su4)”su第四声.《墨梅》的作者是王冕(mian3)《元宵》的作者是唐寅(yin2)

清明节作文600字以上要求具体过程最好是用诗句开头结尾有感想写得...

明节的悼念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它,带着人们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也是悼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的道路是沉重和庄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校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义事业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深知,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了中华沃土,装点了春天的中国,我们会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承烈士的遗志,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在那战火纷纷的年代,在那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用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谱写了激动人心的不朽篇章,雕塑了雄伟壮丽的丰碑!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快乐地学习.也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艰辛,但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将被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一代一代的传颂下去,革命英烈也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烈士们啊!愿你们像那美丽的鲜花,在祖国大地上散发出阵阵芳香,让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信心.烈士们啊!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人来看望你们的,安息吧!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展开全部拓展资料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

中国有关传统节日的现代诗 急求!!!!!!!!!!!!!!!!!...

水调歌头 端午暮色掩行迹,怀石自沉江。

大夫吟唱何处,残月冷穹苍。

浊浪滔滔东去,云梦沉浮辗转,楚地亦神伤。

羁客赋骚体,忧患著文章

击鼍鼓,投米粽,整行装。

飞舟遏浪,挥桨揎臂吼声狂。

颠沛流离往昔,日丽风和此际,三闾应安详。

岁月如梭逝,风义永流芳。

中秋思乡漂泊离乡数十载今夜辗转最难眠未知村旁青柳池是否有月寄相思除夕寄我思古时花灯今已无唯有元宵依旧甜除去昨日相思泪喜得湾儿梦里回子于何地开天问斯世几回离国门云梦如留马行处鱼梁必赋玉招魂圣朝无事多来往佳旅相情少去存漫道龙舟达故意同闻山水悼王孙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古风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杂诗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离别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归纳

展开全部 2010—201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考试要点 一、单选 1.60年代初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史学家吴晗提出“历史剧是艺术 也是历史”的观点 要求历史剧不可虚构和夸张 文学批评家李希凡针对这一观点认为“历史剧是艺术 不是历史” 2.郭沫若用毛泽东两结合的方法谈毛泽东的一首词《蝶恋花》 3.1967年初毛泽东点名批判的文艺黑线人物是—周扬 4.第一次文代会举行是在1949年7月 5.成立于1946年中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的组织者是张道潘 6.日本投降以后 国民党官方主办的文学刊物是《文艺先锋》 7.1943年重庆报道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情况的报刊是《新华日报》 8.40年代后期 左翼文化的中心香港 9.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特征是—实践性 10.1962年5月《人民日版》副刊开办了一个杂报专栏—《长短录》 11.杨韶萱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的剧本是《新天河配》 12.被称石油诗人的是—李季 13.话剧《茶馆》的导演是焦菊隐 14.对杂文振兴有卓越贡献的杂文作家是徐懋庸 15.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作家是杨朔 16.当代叙事诗的开篇之作是《漳河水》 17.周立波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是《暴风骤雨》 18.被称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是孙犁 19.《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 杨益言 20.1958年新民歌运动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大讨论是对新诗发展的道路 21.毛泽东谈新诗意见时提出的创作方式是“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引发持续十年文革的直接导火线是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23.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第二次批判是在1964年6月27日 24.郭沫若把从现实政治问题出发 到历史中寻找事件和人物作为对现实发言的依托作为自己历史剧构思的特点 25.郭沫若对曹操的评价—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的形象 26.郭沫若写《蔡文姬》的目的—为历史人物翻案 27.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雄才大略 志于富国强兵 从谏如流 知人善任 富于人情味的君主 28—《蔡文姬》哪一部分内容具有爱国主义—“文姬归汉” 29.《蔡文姬》揭示的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学写作的主题—国家 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30.曹禺在当代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1961年的五幕话剧是《胆剑篇》 31.在当代创作 改编的戏曲中 吴晗的《海瑞罢官》影响最大 并直接成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32.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是当代的写实诗 《复仇的火焰》以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 讲述1950—1951发生在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和叛乱平息的过程 有着庞大的艺术结构 追求宏伟恢弘的气势 在展开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述上 在安排若干复杂交错的人物线索上 在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有理由称它为“诗体小说” 33.毛泽东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 一是名歌 二是古典 在这基础上发展新诗 34.1964—1965话剧取材主要来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 有关亚非拉“反帝反修”运动的想象(如《刚果风雷》《赤道战鼓》等)阶级斗争无一例外是所有作品的主题 《年轻的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受到当时评论界极高推崇 《千万不要忘记》结构最为严谨 35.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可分为两类:一类相对而言格局较小 更多从民歌和古典诗歌取得借鉴《回延安》 另一类是“鸿篇巨制”《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 36.郭小川在当代诗歌的成名作是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一组政治抒情诗 除“楼梯诗”“半格律体”之外还有“现代赋体”的形式 雪和山谷都采用当代流行的半格律体 二、多选 1.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有《人民文学》《文艺报》《新观察》《译文》《文艺学习》《诗刊》《民族文学》《文学评论》 2.“山西作家群”有那些称号?“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 3.赵树理40年代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1962年《人民文学》时报开办的《长短录》专栏的宗旨是表彰先进 匡正实力 活跃思想 增加知识 5.1956年与赵树理同时被誉为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大师”的有郭沫若 巴金 茅盾 老舍 曹禺 6.十年文革被列为批判的电影有《早春二月》《兵临城下》《燎原》《革命家庭》《红狐赤卫队》 7.杨朔的名篇有《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香山红叶》 8.40年代后期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作家包括朱光潜 萧乾 沈从文 9.《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有吴晗 邓阔 廖沫沙 10.属于政治抒情诗的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十年颂歌》 三、论述题 1.柳青《创业史》(第一部)艺术成就 《创业史》堪称当代以反映农村题材并具有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评论界用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尺度“广度”“深度”来评价这部小说 足以证明它的艺术成就 小说正反两条主线鲜明 并贯穿始终 小说对摇摆在两条阵线间的代表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刻画 评论界认为是《创业史》最突出成就的标志 梁三老汉的形象 一是形象的丰满 厚实 二是揭示了社会现实面貌的深刻和广度 小说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调与人物语言的鲜明距离有助于实现叙述者对故事的介入 显示叙述者全知的权威姿态 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 心理 动机 叙述语调还可以对人物事件做出解说和评判 从典型性和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