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常识例讲之一



有关古诗的常识展开全部 1,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 (李白)2,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杜甫)3,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么被称为"小李杜"的是谁 (李商隐和杜牧)4,诗作流传至今最多

有关古诗的常识

展开全部 1,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 (李白)2,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杜甫)3,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么被称为"小李杜"的是谁 (李商隐和杜牧)4,诗作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谁 (陆游)陆 游 简 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被誉为"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

古诗的知识!!快快快!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展开 编辑本段意义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古诗源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如何辨析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意境?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古诗词朗诵有那些形式??

展开全部 朗诵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1、朗诵的概况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

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

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

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

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

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

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

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

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

举例说明: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

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

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

古诗词朗诵有那些形式??

朗诵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1、朗诵的概况 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

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

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 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

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

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

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

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

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

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

举例说明: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

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

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

国旗下讲话,要主题是“颂读古诗词”十万火急!!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吴潜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呆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鹊桥仙 柔桑舒眼, 莺笛竞啭, 南国从来春早。

檀香处处报佳节, 风频送, 梵歌晨祷。

人隔千里, 欲追行处, 魂梦纵轻难到。

园花憔悴自难觉, 还空作, 嫣然巧笑。

鹊桥仙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迢迢牵牛星诗词,原文如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词(唐)崔颢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

展开全部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古代文字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都属于仄声,入声现代汉语中已经取消了,上声就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就是现在的四声。

平声则分阴平、阳平,分别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

你要是查古诗的平仄韵脚,那么去看平水韵各韵部用字即可查到。

古诗的格律知识,入门可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

一、近体诗的平仄(一)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调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一个重要标志。

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可归纳为四条: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4、几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按:应是“一般是平声”)(二)近体诗的平仄格式1、律诗的平仄格式(1)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四种)①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脚,是平起首句起韵的②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脚,是平起首句不起韵的③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脚,是仄起首句起韵的④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脚,是仄起首句不起韵的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进行调配,就构成了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①平起首句起韵(以刘长卿《寄友人·新年草色远萋萋》一首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注: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加方框的为韵脚。

下同。

)②平起首句不起韵(以白居易《城上夜宴·留春不住登城望》一首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③仄起首句起韵(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一首为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④仄起首句不起韵(以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一首为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规。

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①和③是最基本的格式;②是只把①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没有变化;④是只把③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也没有变化。

(2)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每句少两个字,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律诗平仄格式的缩减,把七言律诗每句开头减去两个字,剩下的后五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这样,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个类型: 五言 七言① △△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平仄③ △△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平平平仄仄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到,五言与七言有所不同的是,七言的平起,在五言变为仄起;七言的仄起,在五言变为平起。

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进行调配,就构成了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①仄起首句起韵(以王维《送李使君·万壑树参天》一首为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②仄起首句不起韵(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一首为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③平起首句起韵(以刘禹锡《闻新蝉·蝉声未发前》一首为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④平起首句不起韵(以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一首为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

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②和④是最基本的格式;①是只把②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没有变化;③是只把④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也没有变化。

以上所说的都是律诗的正格。

但是,由于内容的需要,诗人往往在不违反格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把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称为变格。

变格也有各种类型。

2、绝句的平仄格式(1)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绝句都是四句,为律诗的一半。

所以,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正好是七言律诗(1)和(3)式两种最基本平仄格式的前半和后半。

七言绝句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种:①平起首句起韵的(以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一首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七言律诗①式的前半。

②平起首句不起韵(以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当时事》一首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七言律诗①式的后半。

③仄起首句起韵(以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