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体载



诗歌的体裁有什么区别?诗歌的体裁: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

诗歌的体裁有什么区别?

诗歌的体裁: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诗歌的体裁有那些

素颜韵脚诗 1、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2、四言体:诗体。

“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

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3、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

4、骚体:韵文体裁的一种。

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

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5、杂体诗: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

6、楚歌:古代的楚地民歌。

7、太康体: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8、玄言诗: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9、西口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10、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11、七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

它起于民间歌谣。

12、杂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篇幅长短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

13、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14、宫体诗: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

15、徐庚体:指南北朝时期徐□、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16、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

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17、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18、逸诗: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诗”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它们为“逸诗”。

20、联句: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

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

21、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形象概括。

22、北朝乐府:一般指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载的“梁鼓角横吹曲”。

23、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24、长庆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

25、香奁体:唐代韩口《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

一名“艳体”。

26、六言诗: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体。

27、近体诗: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也称今体诗。

28、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

也称竹枝、竹枝子。

29、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0、应试诗:科举考试所采用的诗体。

也称试帖诗。

31、敦煌歌辞: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

又通称敦煌曲子词。

32、杨柳枝:唐代乐府曲名。

也称《柳枝》。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

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

诗歌的体裁

展开全部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

“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古诗的体裁有哪几种

分为以下几种:【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五言诗】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七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杂言诗】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O执孀钤绲募?洌?鹘?迪痰摹镀呔?贰?【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应制诗】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蜀道难是什么诗歌体载

1. 《蜀道难》诗歌体裁:乐府旧题;文学体裁:古体诗。

2.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3. 原文: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 李白(701.02.28——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

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

诗歌常用六种体裁分别为?

展开全部 诗歌的体裁: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在体载是什么诗词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技巧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

其它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2、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

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

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

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