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正楷临摹诗词贴



求赞美献爱心写书法的人诗词展开全部 笔墨春秋写华章书画人生献爱心◆文图 张掮中题记启骧先生是“皇室”入党第—人。从此爱新觉罗家族的支支脉脉,在历经沧桑的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身上,可喜

求赞美献爱心写书法的人诗词

展开全部 笔墨春秋写华章书画人生献爱心◆文图 张掮中题记启骧先生是“皇室”入党第—人。

从此爱新觉罗家族的支支脉脉,在历经沧桑的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身上,可喜可贺地出现了“奇迹”:公元1985年,爱新觉罗·启骧站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

由他第一人翻开并创新了爱新觉罗家谱的新篇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已有26年党龄的启骧先生,现年76岁,对此动情而感叹道:“共产党能够把‘末代皇帝’溥仅改造成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一辈子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早应当‘百炼成钢’了……为表庆祝党的90华诞,以及家族和本人的新生,我和妻子李味辛的这个‘书画展’,权当奉献‘余热’,略表爱心吧。

”启骧夫妻都是高级工程师,而今却成就为载誉中外的书艺术之大家。

他俩自学成才,坎坷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家学渊源育才俊著名书法艺术家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清雍正帝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

乃著名艺术书画大师启功的族弟。

他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入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

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中共党员。

启骧的八代高祖是雍正帝的五子,乾隆皇帝之弟,即硕和亲王弘昼。

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就是由他监制、精心镌刻于世的,他功不可没。

祖父毓逖曾为光绪皇帝禁卫军统领,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武将还是造诣颇深的书画家。

他要求儿孙们从小学书习画,对长房长孙的启骧,更是疼爱有加。

他与世交的书画名流溥儒、溥雪斋、齐白石等人友谊深厚,朋友间吟诗作画、品茗听戏,老爷子便带启骧前往。

启骧记得:老家大厅中挂满字画,有郑板桥的诗,有慈禧太后写的“寿”字,还有毓逖、恒润、启功祖孙三代合作,由齐白石题款的作品

他还记得过年时给白石爷爷拜年磕头,齐爷爷给了他4块大洋的压岁钱。

每当大人们唱京戏时,他便跟着学唱、吼它几嗓子呢!少儿时代的这些记忆,无疑是极为珍贵的。

它犹如一颗种子播在小启骧的心中,令他对中国传统书画和京戏艺术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热爱,日后便萌芽、生枝、开花结果了。

今日启骧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是京城“名票”,多次粉墨登场,货誉多多。

启骧自幼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并得到祖父毓逖的亲自调教。

祖父谆谆教导他:“写字不要夸,先写飞、风、家,苦练基本功,一生受益多。

”让他一生铭记于心。

家教极严、慈爱睿智的祖父看到生性聪慧、禀赋很高的小启骧有进取心,且豪爽仗义又有爱心…一对此,他似乎看到了家族的未来与希望,便用全力托起爱新觉罗家族的这颗小新星!i启功慧眼识良驹启骧曾用10年多的时间来习摹启功的书法,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其中《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就是他临摹的精品,其落款是“老兄佳作甚赏,以临之自慰——启骧”。

紧挨着写道:“此吾从弟启骧,戏效拙书,观之增愧。

1990年春一一启功”。

其时,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

不难看出,启功对比自己小20多岁的族弟关爱之甚与要求之高,他严肃地对启骧说:“你的字多咱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

”启骧于是下苦功探索了多年,做到了既承师艺,又孜孜求新,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之境,汲取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此时,当启功看到启骥为北京市委书写的巨幅诗词时,便欣喜地说:“启骧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啦!”这难道不是白石老人常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真谛吗?1994年,当启骧告诉启功,想把多年写就的书作出—本《启骧求教集》,启功审阅之后,当即提笔,欣喜地将书名改题为《启骧书艺集》,并在序中给予启骧“骎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高度评价

启骧看了说:“大哥,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道:“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原因是启骧对其中作品,尚须精雕细琢。

这样冬去春来, 几经筛选,反复斟酌,从原有作品和新作中共精选百余幅,如此审慎之至,在1997年年底,才交稿出版,由此可见严肃书家启骧之大家风度。

启骧视启功为恩师,感谢他不仅授予自己书艺的精髓,使自己在运笔、结构、章法上“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每次去看望启功,启骧必带上自己最近的“作业”。

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总共917字,每字仅1厘米见方。

当时已85岁高龄的启功老,硬是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完,才谈自己的意见

启老指出“翳修而延伫”一句的“伫”字,启骧将繁体写成了单立人加“事”字。

启老说:“这‘伫’的繁体字写成‘伫’即可。

清朝时为避咸丰帝之讳,也有你的这种写法,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启老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

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叫倒彩。

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

”听了启老这番教导,启骧回去后又重写了一遍,从清晨写到午夜,长达16个小时。

这幅作品于1998年4月展出时,观众赞...

高二女生,想练字,正楷还是行楷?描红还是临摹?

1、先学临正楷,小楷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字帖

中大楷就找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字帖比较一下,在网上找现成的字帖,看喜欢哪个就学那个,女生推荐钟繇小楷《宣示表》、欧体如《九成宫醴泉铭》等。

2、初学还是买点带方格的毛边纸(很便宜的)练习间架结构,不建议描红。

学书法有些人认为是很枯燥的,所以贵在坚持、认真、一丝不苟(特别是临摹时)。

每天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认真练习,相信三个月后会大有进展。

2011年书法考级,我是考5级,老师说要写行楷。

网上说字体选择:楷...

展开全部 大写的汉字 一 一撇是黄河,一捺是长江 砚墨洗亮的日月 照着五千年的厚重,也照着四季的吉祥 竹是可以吹出杏花春雨的翠竹 毫是可以扬起大漠尘土的狼毫 一腔红到极致的热血泼洒胸中的风云 是塞北对江南的抒情 是澄江对碧空的吟唱 从甲骨的波涛而来,穿过小篆的迷宫 从竹简到石刻,从锦书到纸箔 如果一只狼毫在握,你依然能感觉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酣畅 从李斯的同文秦简到程邈的狱创隶书 历史啊,怎能仅仅记载书写的沧桑? 蔡邕的“飞白”,张之的“章草”,钟繇的楷体 仅仅是书法的三座高坡吗? 一幅《兰亭序》有什么魔力值得千古临摹 看看“退笔冢”,踏踏“铁门槛” 或许能找到“永字八法”的滥觞 欧阳询为观碑夜宿荒郊 颜真卿因忠义写下《争座位贴》的草章 褚遂良劲健千均,柳公权骨鲠日月 苏东坡挥洒欲绝尘,赵孟頫博采承晋唐 郑板桥隶楷参半的“六分半书” 是大写的汉字啊 让多少巷陌飘着挥之不去的墨香 二 我说的汉字不是在字典里假寐的汉字 不是写赞美诗的汉字,不是长篇报告的汉字 也不是敲打键盘用鼠标移动的汉字 她曾经隐藏在一棵大树的枝桠间 夕阳时,能看见她的反光 她曾经游走在海浪之下,在潮汐之中 经历着春秋,沐浴着风霜 千百年来,每一个大写的汉字啊 为书写历史,为书写真情 不断搬动着内心的光芒 整个下午我都在一幅墨宝前凝望 黑压压的蚂蚁 令无风的书房有雷电脱缰 一条逶迤的小道,让一个个词语活出了尊严 大水的狂草,山峰的魏碑 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布满了箭伤 面对一张宣纸,我迟迟不敢下笔 我不知能不能说出她们的悲怆 我说的是大写的汉字。

是顶天立地的汉字 我知道他们都有厚厚的煤层 能将文明的灯盏点亮 “无中生有”的大写的汉字 “群龙无首”的大写的汉字 纵然天空以雨收回白纸 她依然会把自己深深锲入石头 或化作一片大火,灼痛迷茫 星光熄灭的夜晚,我凭借汉字的呼吸 把栏杆拍遍 汉字的足音,让寻梦者找到故乡 流俗的逼近成为与汉字的距离 只能暂时遮蔽汉字的光芒 而我们会以曲折接近流动 用笔尖驱赶疲惫的字符 组织被风打碎的偏旁和部首 在体内慢慢聚集泼洒的能量 三 潮一般涌来,如血如火的砚墨 喜怒哀乐尽情跃然纸上 站在这条河里,歌谣升起,龙飞凤舞 踉跄而来的汉字,被墨浸透的歌者 除此以外,还能找到什么抚慰创伤 所以你写 所以你把流水和山歌放在砚墨里发酵 坑坑洼洼。

在大地的胸膛上刻下绝唱 在你的面前,汉字是依人的小鸟 眼睛里流淌着酒一样的波光 醺香你的每一种心事 让你如酒的情感恣肆汪洋 没有谁比她们更了解墨汁 没有什么比她们更让你疯狂 这是一群散发着墨香的女人啊 这群女人啊,散发着墨香! 当血液放慢了脚步 每一个大写的汉字都是一杯好酒 让我们喝到日落西山,月上柳梢 喝到自己也成为一个大写的汉字 在大地上舞蹈,在宣纸上踉跄。

56个字的楷书软笔作品

展开全部 软笔书法通常指的就是毛笔书法,想要写好一副好的毛笔字体,这需要书写者本人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学习临摹历代著名法帖和碑刻文字,初学者可以先从楷书入手、选着一种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的楷书法帖进行临摹!比如:有天下第一正书(正书也称之为楷书和真书)之称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掌握其用笔、结体、章法、和布局等等一系列的书写技巧!由陌生到了解、由了解到深入,在由深入到全方位全方面的熟练掌握!并最终能够用醮了墨汁的毛笔,在宣纸上面将选择好的诗、词、曲、格言警句等以职业书法人所特有的技巧完美的书写出来!这需要书写者本人具备相当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悟性+勤奋+执着、相信自己!...

...书写不太好看,最近想练一下英文和汉字的书写,请问是用临摹的字...

展开全部庞中华硬笔大行天下,那时候他就有凹槽字帖,好多朋友也是通过凹槽字帖练了一手庞字。

练习书法,说到底是通过不间断的临摹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

和现在的玩体育的其实一个道理,贵在持之以恒,没有什么捷径,写多了,写熟了,字就写好了;所以如果真有捷径,那这个捷径就是熟能生巧,没什么其他奥秘。

凹槽字帖呢就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比划就行了,优点是容易找着感觉,对字的整体结构容易把握,缺点是因为依葫芦画瓢,所以对字的细节处理可能会差一点,不象普通字帖,需要靠眼力去比较字的笔法和结构安排的异同,选字帖首要的原则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那样才可能有恒心坚持下去,自己都认为丑的字是练习不下去的,第二就是字体不能失真,比如现在好多儿童练习楷书的凹槽字帖就是国标印刷体,字号还搞得很大,生怕小朋友看不清楚,其实他们的视力好的很。

这种字帖其实就是黑心商人在害人,呆板的印刷体姑且不论你用硬笔临摹能否写的和它一样,即便写成一样的也是白费力气,因为没有美感可言,只剩工整。

字的大小也要适中,最好不要选那些刻意放大缩小的版本,丰富多彩的线条变化归根结底只是在于书写着在书写时“力度、角度和速度”变化的把握。

普通钢笔写多大的字比较有利于这“三度”的平衡也是要符合科学规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字写的有1米方圆,你还怎么去要求速度能跟的上,速度太慢字就容易呆板,练字者不要指望短期内自己的书写水平就有天翻地覆的改变,要有耐心和恒心。

选好字体后开始练习了,要明白你练习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追求“重影”,你写的字最终的目标要能和字帖上的大小,姿态,笔法使用都能完全保持一致,你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如果叠在一起就仿佛是一个字。

练习的顺序还是要从笔画练起,先练笔画,再练部首,练习笔画主要是训练笔法,如何起笔,行笔,转折,收笔。

细细体会其中“三度“的变化。

练习部首主要锻炼的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如何过渡和呼应的,在笔画和部首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单独的整字,整字就要考量字的间架结构的位置关系和比例之类的,不同结构的字处理方法也不同,比如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右两个部分的空间宽度比例安排都是2:1或者1:2,写成1:1等宽的就比较少(字写成正方形的形状一般是最丑的,虽然我们汉字号称方块字,一般三角形和菱形、圆形的比较好看),左右两部分往往有“迎让”的关系处理技巧,比如“彬”字,左边的林字最后一捺就写成“点”,把位置空出来让给右边的3撇。

再比如上下结构的字往往有“天覆地载”或“开合”的技巧。

上下两个部分往往一个写的大一点,一个写的小一点。

比如“宋“字,上面的宝盖就可以写的稍微宽一点,把下面的“木”覆盖住,再比如“盘”字,上面的“舟“就可以写的窄一点,下面的“皿”字的最后一横就可以写的长一点,像个菜碟一样把上面的“舟”字“托{载}”住;再比如"合"字,上面的“人”可以写的舒展(宽)一点,下面的“口“字就要紧凑(窄和扁)一点,一个字中有的笔画要写的“开“,要舒展和奔放,有的笔画要“合”,要收敛……诸如此类结构处理的技巧需要慢慢练习和体会。

总之,越是基础的地方越要耐的住性子,不要笔画才练了1天马上就直接跳到“整字”,单个的字练习2天马上要开始抄写大篇的诗词了。

练习书法最大的拦路虎是恒心,在你感到绝望想放弃的时候,只要多坚持一下下就意味着突破了一个瓶颈,进入了新的境界

在基本功打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再整字练习比较好,前面粗糙的阶段也不是谁都能坚持的下来的,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作为一种爱好的话,每天抽个几十分钟练练手,其实也不是什么多难得事,只要持续练习,最终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等整字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就可以练习抄写诗词了,那时候考虑的更多的就是整幅字的空间位置的分布(布局),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气之类的问题了。

练字的书体建议从楷书开始,打好基础功,以后可以再练行书,练成一手好看的行书基本就达到最终目的了,限于硬笔的特性,多变的线条表达不出来,所以草书之类的也就用不着练习了。

另外,练字要先了解点怎么去欣赏字,这个牵涉一点书法审美的问题,什么样的字是好的。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字独有的艺术,主流的书法审美受儒家、道家,佛教的影响很深,什么“中庸”、“无为”、“忘我”,综合一下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意思就是“追求自然天成,不要矫揉造作,既要低调内敛不事张扬,又要追求个性”,套用近些年流行过的一个词就是“平衡是王道”。

哈哈,矛盾与对立的统一,有点难啊,所以注定成不了大众艺术。

现代有些书家就喜欢搞行为艺术,极尽夸张之能事,要么就是无病呻吟,一味追求所谓的“风格”,说到底还是个人学识和修养比较浅薄,妄图完全摒弃传统,只标榜创新,美其名约,与西方接轨,走的是”非主流”的道路。

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也才3百年的历史,美国人有啥文化呢。

这些人把我们的老祖宗看的是不名一文,好像我们处处不如别人。

当然这些都不奇怪,书法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代不...

书法中经常写的诗词是什么?

唐诗宋词都适合吧,我发一些我临摹练习的给你看看。

我觉得唐诗宋词不管什么豪放还是婉约的,都能入笔的,你随便搜索一下古代诗词名篇就可以了。

泼墨山水的相关诗词

泼墨山水 作者:方文山篆刻的城 落款在 梅雨时节青石城外 一路泥泞的山水 一笔凌空挥毫的泪你是我泼墨画中 留白的离别卷轴上 始终画不出的 那个 谁青花瓷青花瓷方文山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对诗泼墨画菊欲留秋 偕与谁隐?踏雪赏梅只待春 欲邀君同!泼墨画菊欲留秋,偕与谁隐?转轴拨弦且唱晚,愿随君行!似乎天地万物都融于这片淡淡的薄雾中,弥散再弥散万象,诸般失落,尽在画中世界”的神色.淡溥如雾的氤氲并未遮住这山水的灵气也许这里弥散的只是思绪自然的魅力往往就是能融入人的心境泼墨也好如画也罢只要能体会出其中无尽的意境也就足

中国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特征介绍

展开全部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

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

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

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称欧阳率更。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