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朱元璋与徐达诗词



《明史》里朱元璋杀死了徐达还是常遇春?明史里这两位都不是被杀的。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回族,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

《明史》里朱元璋杀死了徐达还是常遇春?

明史里这两位都不是被杀的。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回族,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洪武二年(1369)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

徐达之死一说徐达亦非善终,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

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中国民间传说鹅为“发物”),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

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

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影响却相当广泛。

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

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

第一,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

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考量到《翦胜野闻》书中多为荒诞不经的内容,尤其是徐达的子孙有明一代累世封公,赐死说更不可信。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

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展开全部徐达 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出身农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

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

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

继率军克溧阳、溧水(今均属江苏)。

次年,从朱元璋克集庆(今南京),继奉命以大将军领兵取镇江,号令明肃,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十七年,率军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

次年,留守应天(今南京),升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

二十年五月,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兵攻池州(今安徽贵池),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俘斩陈军万余。

又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大败陈友谅军,俘7000余人。

二十一年,从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师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升中书右丞。

二十三年,从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今合肥),旋从援洪都(今南昌)。

在鄱阳湖之战中,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士气大振。

二十四年,任左相国。

复引兵克庐州,继挥师克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友谅余部。

二十五年,率师东向,遵朱元璋先克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方略,进攻张士诚,克泰州。

次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

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

十一月,转兵北上,合围平江,并申明军纪,禁掠民财。

二十七年九月,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

师还,封信国公。

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

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开封)。

继在塔儿湾(在今偃师境)大败元兵5万,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河南平。

旋分兵克潼关,西取华州(今陕西华县)。

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奏请乘势直捣元都。

闰七月,移师北上,连克卫辉(今属河南)、磁州(今河北磁县)。

会诸军于临清(今属山东),沿运河北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今河北武清西北),进破通州(今北京通县),迫元顺帝北走。

八月初二,督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乘胜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怀庆 (今山西沁阳)等地。

时闻元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引兵出雁门将攻北平(今北京),遂与诸将商议,运用批亢捣虚战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迫扩廓回军救援。

旋选精兵夜袭其营,迫扩廓率18骑遁,俘降4万人,克太原,占山西。

二年,挥师入陕西,迫元将李思齐降,斩元将张思道,陕西平。

三年,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

次年,镇守北平,练军马,修城池,总领北方军事。

五年,与左、右副将军李文忠、冯胜,各率5万骑分路出塞征北元。

自率中路轻敌冒进,至岭北(治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遭北元军伏击,丧师万余(一说数万)。

次年,复率诸将出征,败北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

还军北平,戍守边防。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

徐达朱元璋的故事/b]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于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诸多功臣抱有极其强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见徐达下棋,而且要求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对弈,徐达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

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 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

”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

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

虽说朱元璋将花园赐给了徐达,但徐达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皇帝对他的猜忌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愈加强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开国元勋常遇春在出征之前来看望徐达。

故友来访,徐达自然高兴,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马生涯。

再想想现在虽然贵为丞相,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徐达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

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莫愁湖畔的3种花(当时莫愁湖花园中主要种有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现场编写的,3个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着花鼓戏的调子唱了起来。

三种花代表“名利权”“你们一定要注意徐达所唱的歌词。

”扎西刘拿出了一个本子,上面写着茉莉花的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

朱元璋为何杀徐达?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

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

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

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

之后全身溃烂而死。

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

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

好一个忠臣! 徐达之死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

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

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

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

之后全身溃烂而死。

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

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

好一个忠臣!不过也有人认为第一名将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

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

退一步讲,即使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衣卫就能解决问题。

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生,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

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

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明朝那些事儿》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姹风云的名将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朱元璋为什么杀开国功臣徐达

展开全部 朱元璋手下有一个大将,此人名叫徐达,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不过朱元璋称帝后,还是把徐达给杀了。

据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赐去蒸鹅,含恨而死。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害死徐达。

其一,徐达立的功劳太大,古语说:功高者不赏。

尽管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恭慎有加,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和猜忌。

给事中陈汶辉在一个奏疏中曾提到“刘基、徐达之见猜”,说:“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明史》卷139,《李仕鲁传》)朱元璋在为徐达撰写的神道碑中,也承认自己曾因所谓“太阴数犯上将”的星象而“恶之”(《献征录》卷5,御制《徐公达神道碑》。

其二,朱元璋是个猜忌心很强的人,虽然表面上对徐达有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另一副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不过,一旦做了皇帝,谁都是他的死敌。

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的事,他不可能不忘记。

因此文官的李善长刘基等人皆为板上之肉,至于徐达立下那么的功劳,一旦扯旗造反更不可小觑。

其三,徐达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

他的女儿分别嫁朱家人,一个是四皇子朱棣,一个是代王妃,一个是安王妃。

不过朱元璋只对太子有感觉,太子朱标死后,继承人是皇孙朱允炆,至于燕王朱棣也是边缘人物,与这样的人有关系,自然不能放过他。

其四,有人认为徐达曾多次救过朱元璋的命,当年郭子仪投奔朱元璋时,曾经扣留过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听说后就扣留了朱元璋,这时,徐达站出来用自己去换朱元璋,徐达救过朱元璋一命,不过统治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忘恩负义的事是转眼都忘记的。

其五,徐达很低调,从不张扬。

不过朱元璋靠阴谋起家,他深深的知道越是这样的人,城府越深,月就更不好对待,如今海清何晏,再也用不着这样的人,不杀他要他何用。

朱元璋自以为为朱允炆除去了一个个对手,正如当年他让太子去拿放在地下的一棵长满刺的荆棘。

太子怕扎手,犹豫着没有去拿,朱元璋于是将刺一一拔掉,对朱标一语双关道:“我是怕你不好拿,为你剥光了再给你,难道不好么?现在我杀的人,都是对国家有危险的人,除掉他们对你是有好处的,难道你不明白朕的用意吗!”可是朱标和朱标的儿子却由于自身的问题,无法担当起这种责任,因此皇孙朱允炆的位置才被儿子朱棣获得,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和遗憾呢。

...

朱元璋为什么杀徐达?

一说徐达亦非善终,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

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中国民间传说鹅为“发物”),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

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 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

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影响却相当广泛。

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

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

第一,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

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考量到《翦胜野闻》书中多为荒诞不经的内容,尤其是徐达的子孙有明一代累世封公,赐死说更不可信。

清朝为了达到抹黑明朝的险恶目的,对于这种荒谬说法加以记载;而近代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者”毫无自然科学知识,居然加以采信,可笑之极。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

明朝的徐达是好人还是坏人啊为什么朱元璋要害死他

展开全部 徐达是好人,大好人。

朱元璋应该没有害死徐达。

原因有以下几点1.首先,徐达是天下第一名将,朱元璋如果害死他,那么北元被彻底消灭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王保保(扩过帖木儿)当年曾经仰天长叹过:“此生胜不过徐达矣!”证明徐达的军事才能是非常优秀的。

2.第二,朱元璋原本是郭子仪的部下兼女婿,当年郭子仪投奔朱元璋时,曾经扣留过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听说后就扣留了朱元璋,这时,徐达站出来用自己去换朱元璋,徐达救过朱元璋一命,朱元璋不可能杀死救命恩人。

3.第三,徐达很低调,从不张扬,况且他的三个女儿全部都是王妃,而且,他还向朱元璋提过胡惟庸不能当丞相,这么有用的智囊,朱元璋不可能废弃掉。

4.第四,根据某些史书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赐去蒸鹅,含恨而死,这不可能,当时,锦衣卫还存在,要杀徐达,派两个人开点毒药就搞定,这样明目张胆的做法,朱元璋不太可能去做,毕竟徐达是开过第一功臣,用这种方法杀他,免不了要受人耻笑5.第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蒸鹅无毒,不可能杀人。

至于楼主所说的,那则史料来自于《翦胜野闻》,书中多为荒诞不经的内容,尤其是徐达的子孙有明一代累世封公,赐死说更不可信。

清朝为了达到抹黑明朝的险恶目的,对于这种荒谬说法加以记载;而近代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者”毫无自然科学知识,居然加以采信,可笑之极。

...

徐达是不是不利于朱元璋的统治

胜棋楼位于美丽的莫愁湖畔,始于明洪武初年,同治十年(公元1年)重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间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砖小瓦,造型庄重。

楼上陈设精致,正中挂着朱元璋和徐达的画像,正门与中堂之间有一张棋桌,四面放置着方凳关于胜棋楼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朱元球很喜欢下围棋,常找徐达较量,尽管朱元璋后来做了皇帝,但因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有勇有谋,所以他们两人依然过往甚密。

徐达棋艺高超,朱元璋的棋艺则很次,但是徐达遇到朱元璋却屡战屡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朱元璋是他的顶头上司,怎敢得罪。

一天两人下棋,朱元璋命他放下包袱,尽情下棋,并许诺如果徐达胜了就把莫愁湖赐给他。

徐达不敢违抗圣旨,但他是个聪明人,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下棋虽然是娱乐,弄不好也会导致杀身之祸。

因此,他思虑再三,表情凝重,终于放开手下棋,这一棋杀得天昏地暗,徐达当仁不让,朱元璋手忙脚乱,只一会儿功夫,竟没有多少活子了,他自觉丢了面子正要发作,徐达赶紧跪下说:“请陛下细看全局。

”朱元璋凝目一看,棋盘上分明凸现出“万岁”二字,不禁龙颜大悦,遂把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并筑楼一座,取名“胜棋楼”,并撰写了贺联徐达精明、干练、处事谨小慎微,然而有史书记载说,虽然他处事谨慎、忠心耿耿、戎马功劳,可是在朱元璋心中仍然构成了“功高盖主的恐怖,徐达早晚要被剪除。

当朱元璋得知徐达背上生了一个恶疮之后,他立刻派人前往慰问送去一只煮熟的肥鹅,要徐达当即享用,“以尉朕心”。

“(徐)达病疽,甫痊,赐证鹅,流涕食之而卒。

”以中医的经验,有疮在身,当外涂药物,并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耐心调养,最忌讳吃发物。

朱元璋农村出身,大风大浪的什么没见过不会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鹅肉乃发物,吃鹅等于吃砒霜,是送终的催命符。

对于徐达,同样知道这个再常识不过的常识:吃了人要死,不吃是抗旨,还要死,终归要死,只能磕头谢恩,含泪吃下而《明史·徐达传》中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两种说法不一样徐达的死遂成为千古之谜,历来的史学名家对此都不敢轻易下决断,包括历史学家吴晗在被暗示的情况下修改了自己的著作《朱元璋传》之后的再版中,仍然没有否定“朱元璋赐蒸鹅,徐达疽发身亡”这一不见诸正史的说法。

历史学家吴晗在其史学著作《朱元璋传》中评述朱元璋说,“综观其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关于朱元璋的功过是非,虽然各人心中有所不同,但朱元璋结束了元朝末年的混乱,使国家百姓得到暂时的稳定统一,从这一点上讲,朱家王朝的建立还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朱元璋出身穷苦,他17岁那年春天,淮北大早,继之瘟疫蔓延,其父母、长兄相继死去,穷得连买棺木的钱都没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不容易下葬完亲人,一阵狂风暴雨削去了亲人们的坟头,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土包,刚好能掩盖住尸体,史书上称为“天葬”,这年秋天9月份,朱元璋入皇觉寺为僧,云游淮西颖州一带。

公元1352年,朱元璋25岁,投郭子兴部下为兵。

以后的岁月中,朱元璋做过九夫长,小军官大元帅、吴国公、吴王,再到大明皇帝,可谓一路走来,艰难异常朱元璋历经艰难终登大宝,因此他对自己手缔造的朱家王朝珍爱有加,几乎用去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来管理。

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务,都要亲自处理。

交给别人办,当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第一他不放心,不单单怕别人不尽心,也怕别人徇私舞弊第二是如果这样做就会慢慢大权旁落,而他这个人不只是大权独揽,连小权也要独揽。

因此,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办公,批阅公文,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没有进过娱乐场所他早年过的是缺衣少食的穷苦日子,中年在军队里,于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戎马生活中度过,40岁以后又全副精力处理国事,过分的紧张疲劳,终于积劳成疾,害了心跳快的毛病。

有时又发高烧,做怪梦;有时喜怒无常,暴怒到失去常态。

最令他感觉痛苦的是影响精神体力的家庭矛盾,父子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的大儿子皇太子标,生性忠厚,长期接受儒家教育,被教育成了一个儒生型的人物,与他老子这种草莽出身截然相反。

因此,皇太子极不赞成老皇帝以猛治国的方略,这使朱元璋大为生气。

吴晗的《朱元璋传》记载:“明朝的野史家传说,宋濂得罪,皇太子为他的老师哭救,朱元璋发怒说:等你做皇帝敕他!皇太子惶惧投水自杀,左右赴救得免。

又说皇太子谏朱元璋:‘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不作声。

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叫皇太子拿起,皇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再交给你,岂不是更好。

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朱元璋费尽心机,制造了多次大血案,原因如下:一、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二、给儿子铺平道路,所有不利于后世统治的人都该死,所有不利于辅佐儿子的人都该死;三、从性格上讲,朱元璋生长于农村,经过穷苦日子,深知物力艰难,生活...

朱元璋的功臣,徐达和常遇春谁更厉害

明朝开国名将徐达子孙的名字 传说徐达吃蒸鹅之前,曾告诫子孙离开京城,永远不再踏入这个是非之地。

事实上,后来他的子孙有的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并未受到牵连和迫害,而且尊荣有加,显赫一时。

徐达有4子3女。

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

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

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

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徐家之恩隆更是非同一般。

徐达有孙9人,其中四子徐增寿的儿子徐茂先,娶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的长女兰阳郡主为妻。

大概与周王的封地在开封有关,徐茂先在开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府第,人称“徐府”。

徐家三世皆为王爵,徐府自然十分豪华。

据资料记载,当年的徐府金丁朱户,大门两旁挂着“春王正朔颁千载,开国元勋第一家”的对联,门楣上悬着“大功坊”的匾额,气度非凡。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幅对联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元勋徐达撰写的。

徐达和朱元璋是同乡,他们小时候曾一起放过牛。

徐达20来岁就跟随朱元璋投奔到红巾军中,戎马征战几十年,“廓江汉,清淮楚,电扫西浙,席卷中原,威声所振,直连塞外”,为开创明皇朝立下了盖世之功,被誉为明朝“开国功臣第一”。

朱元璋在对联中称赞他的功贯古今,并非虚夸滥誉之辞。

但是,如果说徐达“才兼文武”,似乎就有些勉强了。

和朱元璋一样,徐达出身贫寒,小时候不可能有太多读书的机会

虽然他一向谦虚好学,但在连年征战之中,所学终归有限。

徐达能够从一介草莽英雄,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一代名相,所凭借的并非所谓学问,而是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历炼出的非凡智谋, 明王朝与伊斯兰教 自明清以来,中国民间,尤其回民聚居区流传着明朝开国大帝朱元璋、马皇后及扶助朱元璋开创明朝天下的文臣武将多为回民,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冯国用、冯胜、胡大海、蓝玉、汤和、邓愈、华云等,在起义前不但彼此相识,而且是拜把为兄弟的回民,故民间才有“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之说。

但是,明正史并未提及朱元璋的族属和宗教信仰,而只记载他在起义前当过“和尚”,也未载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丁德兴、华云、沐英等武将的族属和宗教信仰,在《大明英烈传》中主要宣扬他 元朝末年,官府极端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朱元璋举旗造反,成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手下的将领。

朱元璋回乡招兵时,22岁的徐达仗剑从军,开始戎马生涯。

徐达身材魁梧,性格坚毅,遇事善用脑筋。

他遇事和别人商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向人请教兵法战策,加之天资聪慧,悟性极高,时常表现出过人的气魄、胆识和谋略。

当时,红巾军内部矛盾重重,郭子兴与另外一个首领孙德崖更是剑把驽张。

有一次,郭子兴与孙德崖发生冲突,将孙德崖捉住,扣在城里。

朱元璋在城外闻知此事,想打马回城劝说郭子兴放人,却被孙德崖的部下误认为此事是朱元璋的诡计,就把他绳捆索绑,关了起来。

危急关头,徐达挺身而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替代朱元璋作人质。

这场危机平定之后。

朱元璋对徐达的舍身相救十分感激和称赞,两人的关系从此更加密切了。

不久,郭子兴染病而死,朱元璋成义军的首领。

徐达作战勇敢,屡立奇功,渐渐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一员大将。

三 徐达处事持重,长于谋略。

他的谋略并非只是对一城一战得失的谋划,而是一种雄视天下、胸有全局的战略眼光。

他重视火器制造,常以火枪、火炮、骑兵、步兵协同作战,屡屡出奇制胜。

对各方割据势力,他刚柔并济,攻心为主,迫使他们臣服。

对归降的壮士,他礼遇有加,从不滥杀,使许多人归附于他。

朱明王朝能够一统天下,与徐达采取的策略有很大关系。

也许与早年家境贫寒、饱受战乱之苦有关,徐达素怀爱民之心、恤民之情。

他治军严谨,号令整肃,所到之处总是尽力安抚百姓,让百姓照常生活。

在讨伐张士诚的战役中,他用反间计制胜,大军破城之际,下令“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百姓翘首欢迎他的到来,敌军将士纷纷投降。

张士诚见大势已去,纵火焚死妻儿,闭门准备上吊自杀时被捉。

徐达率军转战南北,势如破竹,所向克捷,威震天下。

朱元璋称赞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四 自古猛将易得,谋士难求,智勇兼备者更是凤毛鳞角。

徐达有“智勇之资”,堪“负柱石之任”,是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

在著名的“鄱阳湖之战”中,徐达率主攻部队先行,与陈友谅军依湖对阵。

陈友谅军舰船高大,人多势众,气势凶猛。

徐达身先士卒,奋勇出击。

他的部下斗志高昂,无不以一当十。

双方鏖战一整天,湖水被鲜血染红,天空也被硝烟遮蔽得昏黑,陈友谅的前锋被一举击败。

随后。

朱元璋率军继续与陈友谅血战,最终取得了大决战的胜利。

扫平江南以后,徐达奉命率军...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展开全部 没有 徐达和耿炳文是朱元璋唯一没有杀的开国功臣徐达没被杀是因为他很聪明 知道建国后自己该做什么而耿炳文没被杀则是因为他的军事方面的防守能力超强 没杀他是因为朱元璋为自己后世子孙留的一条后路 加入各藩王造反耿炳文还能用的上用场 且此人为人低调 不拉帮结派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