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中各种物体的寓意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展开全部 LZ,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

展开全部 LZ,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

简称为双鲤); 例: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鱼: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3、雁:一指思乡;二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用它来送信,只是后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后来改用飞鸽传书),因此,后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云中不见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4、羊:寓吉祥。

例:《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

“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凤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爱情; 7、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8、鹧鸪:思念、怀旧、哀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

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骏马:比喻志向; 10、杜鹃鸟: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蝉:寓意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2、寒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15、蟋蟀:寓意怀念征人等。

...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植物有着特殊的寓意,如:柳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植物类)秋风寒蝉低吟着贫士失职的悲愤与凄凉,梨花春雨飘洒着弱女怀人的寂寞与哀怨,羌笛琵琶传递着北地男儿的铁血与剑胆。

还有海棠芍药、鲈鱼莼菜、篁竹野塘、飞絮浮萍、残星孤掉、铁马冰河……在这诸多意象中,出现频率之高、构筑形象之美、负载情绪之深的,当推植物类意象。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意象解读一、菊菊,不仅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而且作为一种花卉,还有着晚开晚荣、傲对秋霜的得天独厚、卓尔不群的禀性气质。

在万物凋败的萧瑟秋风中,这粲然迟开的菊花显得尤其的夺目,诗人从菊花身上发现了它不愿争春斗妍、孤世高标的气节,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提到菊花,就不可避开的要提到这个人尽皆知的诗人,他就是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隐逸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的爱菊成癖在当时其本人和其他人的诗文中广有记载。

后世的文人们常常将陶渊明和菊花视为一体,后世文人的笔下的菊花于是还有了“归隐”的象征意义。

二、莲荷莲荷是水的女儿,她的清丽灵秀的自然之美代表着女性美的绰约风姿,自古以来就是“美与爱”象征。

用莲荷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情境的欣赏和追求也是常见的。

譬如:唐代王维的《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写的是开轩对美景,举酒赏荷花的美好心境。

唐代王昌龄的《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写的是诗人置身莲荷美景,闻歌辨人的美好情趣。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的是酒醉误入藕花深处,自然美景带给词人的流连沉醉的愉快趣乐。

“莲”即“怜”的谐音,语意双关,芙蓉喻所爱恋的对象,借以表达爱情的或明或暗,成熟或不成熟的种种状态。

与之相类的还有《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以莲子来表达爱情的纯洁无邪和热烈坚贞,“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语意双关,赋予诗境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朦胧美,既将少女的悠悠情思形象地传达出来,又含蓄婉转,余韵不绝。

三、芭蕉植物之中,可与文墨濡染的,除梅兰竹松荷之外,能与之相媲美的当属芭蕉。

芭蕉似乎生来就和“雨”联系在一起,雨打芭蕉都有音乐之美。

白居易诗云“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杜牧诗曰“芭蕉因雨移,故向窗前种。

”杨万里有诗“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雨打芭蕉固然动听,但淅淅沥沥的雨声,不免勾起诗人们无限的愁思和怅惘。

于是,芭蕉夜雨便换化成诗人笔下各种难言的愁绪。

元人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雨打芭蕉,声声如诉如泣,最易引人触目伤怀,抛不尽的相思泪,写不完的红豆情,俱在这夜雨霖吟中涌上心头,使人不忍听闻。

女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填了一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点滴霖霪的芭蕉雨是女词人身世孤苦的凄惨,是女词人天人两隔的哀伤,更是女词人家国无望的伤痛。

伤心枕上三更雨,滴不完心头永久的痛,可说是芭蕉诗的绝唱。

四、芳草芳草,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一是怀人盼归。

《楚辞·招隐士》写山中环境险恶,不可久留,盼望“王孙”早日归来,其中有这么两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后来, “春草”、“芳草”、“青草”以及“萋萋”就成了怀人盼归的意象。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实暗含了《招隐士》的典故,“王孙”指朋友,“萋萋”形容青草茂盛,又暗寓作者心中充满怀念的情意。

除了用芳草表示自己的思念,也有自己居身在外,反过来用芳草表示思念故乡亲人的。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芳草萋萋”是暗说怀人思乡,而紧接的两句就是明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离别远行、离愁别恨的诗歌多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主要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更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空间的分布上,连天的碧草也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五、柳 “柳”与“留”谐音,由“留”而引发人们留别、留恋、留情、挽留等意念,于是柳成了与送行人有关的特殊事物,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

下列诗歌中有哲理寓意的是

A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简评】:??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

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古诗词中的意象含义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雨霖铃》来做一下示例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着重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蝉”声是“寒”冷的、“凄切”的,送别的长亭在“骤雨初歇”的傍晚也透着凉意。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别离的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接着诗人又在虚想的画面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意象:千里烟波、沉沉暮霭、空阔的楚天。

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一些意象使得诗人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设想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捕捉了三个意象。

它们是西沉的残月,栽满杨柳的汴河岸,还有渐起吹醒痴情词人的晓风。

“月”前着一“残”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杨柳代表惜别与依恋,是令人伤感的。

这三个意象,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在意象分析法的运用中,我们要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认识意象,知道什么是意象,意象于诗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二是学习分析意象,评论意象。

先抓意象,其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与意义,既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

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即将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多个意象并列一一展现)、融合(即意象间的交汇与结合)、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现,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流动(指诗歌意象流动变化,表现丰富思想感情)、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三是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

梳理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

如杜鹃在“杜鹃啼血猿哀鸣”中表忧愁,在“杜宇一声 春晓”中表欢快与希望。

二是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

如同是表离情别绪,有杨柳(“昔我往矣,扬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晓风残月(“扬柳岸晓风残月”)等。

所读的诗词多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卡片积累: 《雨霖铃》主要意象积累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词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本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

【中国古典诗词的固定意象及其寓意,RT,高中诗歌鉴赏常出与此类...

中国古代诗词中“梅”“柳”“草”的隐喻意义“梅”“柳”“草”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它们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分别被赋予特殊的隐喻意义.下面分别加以探讨之.一、\x09梅梅以其独特的禀性为世人所熟知,它由于具有“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诗句)的独特习性,往往被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当作“清高”的化身来加以歌颂.尤其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诗人,更是对梅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宋代隐逸诗人林逋(和靖)在他的诗作《山园小梅》中,便极力推崇梅的品性,为后人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梅由于“清高”,有时难免有些孤傲.这就使它必然遭到“群芳”的嫉妒,最终难逃“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句)的结局.这一点往往被那些虽有才华却屡遭排挤,而又不愿入俗流的诗人所看重.在他们的笔下,梅宛然成了他们自己的一个化身.最著名的当推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了.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词句中,难道就没有陆游自己的影子吗?二、\x09柳在古代的读音中,“柳”与“留”谐音.因此,当着好友相聚要分别时,往往折一枝柳条赠与对方,它表达的是凄婉的挽留之意.于是,“柳”较多地出现在表达送别情的依依不舍的情境中.如李白的词〈忆秦娥〉中所写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表现的就是这重情境.王维的《渭城曲》,为了表达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将背景放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氛围之中.同时,“柳”又是古代的怨妇发泄怨愤的一种对象.这是因为有的女子当初没有“挽留”住丈夫,送他上京应试,没想到丈夫考中状元当上高官后,就再也不回来了.因此,当这类女子看到柳时,很自然地把它同“留”,同自己被抛弃的命运联系起来.王昌龄的《闺怨》中所写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表现的就是这个意境.三、\x09草“草”长得虽然不起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她成了我国古代诗人虽经挫折却顽强求生的意愿的形象化身.唐代诗人白居易谒见权臣顾况,要求推荐.顾况很看不起他,还拿他的名字开玩笑.白居易面临挫折,毫不气馁,脱口念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其说白居易是在歌颂小草的生命力,不如说他是借小草来安慰自己.正因为“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尽管朝代更迭、世事变迁,小草依然如故,所以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朝代兴衰、世事变迁的见证.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达的都是这种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有什么寓意

展开全部 图的上方是一轮圆月,下方是一片海洋;圆月中左边是一书卷(书轴),右边是月牙、祥云,右上角是一方印章。

(2)寓意:①体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②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③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④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

诗词中有“韵”又有“竹”的诗句,最好是有好的寓意的

展开全部 《元日》年代:唐 作者: 李世民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西江月·金鼎香销沈麝》年代:宋 作者: 侯置金鼎香销浓麝,碧梧影转阑干。

可庭明月绮窗闲。

帘幕低垂不卷。

一自高唐人去,秋风几许摧残。

拂檐修竹韵珊珊。

梦断山长水远。

《寻言上人》年代:唐 作者: 孟郊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

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

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

古代诗歌中的高楼一般有哪些寓意

展开全部 古诗中的高楼,其寓意根据诗歌的内容而不同,有的寓意为权利,王权,有的寓意为伤心思念之地,有的表示仰望,有的寓意为神祗。

例如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敬仰的意思;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里的小楼,则表示思念之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再比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里的小楼,则指闲适之处。

而“西楼”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如李清照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

等等。

总之,高楼有登高时视野开阔,可以远望之意。

其意因诗的意境而言,故意思有所不同。

...

古诗词中海棠的寓意

展开全部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芭蕉叶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有什么寓意

一、在古诗词中,芭蕉的寓意:常与忧愁、凄苦的心境相连。

芭蕉经常被用以喻指自己的愁思。

二、举例说明: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不展:不开。

结:结而不开的花蕾。

此写女子不得与情人相会的愁思。

2、【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这里应是委婉地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与幽怨之情。

女子以丁香自比,心中对男子的思念有如丁香结子,心有千结,可是却怎么也读不懂男子(芭蕉)的心思。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岁月无情,眼见得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怅惘不已,心头泛起更浓的忧愁。

4、【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可能是雨点打在芭蕉叶上那种凌乱的声音容易惹人幽思、令人烦恼吧。

5、【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 】这两句诗,反其意而用之。

意思是,雨打芭蕉本身没什么忧愁可言,是听的人自己有断肠事,听到雨打芭蕉才会被惹起愁绪啊!也就是“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