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条山抗日诗词



爱国、抗日诗词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爱国、抗日诗词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有关于抗日战争的诗词

展开全部 朱德: 太行春感 一九三九年春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录四首) 一 敌后常撑亦壮图, 三师能解国家忧。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气浮。

二 黄河东岸太行陬, 封锁层层不自由。

愿与人民同患难, 誓拼热血固神州。

三 朋辈志同意自投, 团成砥柱止中流。

肃清日寇吾侪事, 鹬蚌相争笑列侯。

四 抗战连年秋复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黄河岸, 父老齐声话御仇。

吉鸿昌(二首) 诗一首 渴饮美龄血, 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 恢复我神州。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李兆麟(二首) 露营之歌 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

三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四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一 绚烂神州地, 白山黑水间。

八载余,强敌嚣张, 铁蹄肆踏践。

中华民族遭蹂躏, 惨痛何堪言! 骨露原野, 血染白山巅。

义忿填胸, 揭竿齐向前。

誓驱倭寇, 团结赴国难。

民族自救抗日军, 铁血壮志坚, 杀敌救国复河山。

二 驰骋吉、黑边, 横扫哈东南。

军威远,松江动荡, 兴安亦震撼。

冰天雪地朔风吼。

夜雨复霜天。

救亡壮志, 永矢兮弗谖! 鼓角乍鸣, 将士各争先。

杀声四起, 敌寇心胆寒。

六载于兹未稍懈。

孤军喋血战, 伟哉豪气长虹贯! 三 机动游击战, 突破嫩江原。

貔貅健,长驱挺进, 到处得声援。

反日怒潮澎湃起, 爆发指顾间。

响应我党对日总抗战, 消灭日贼走狗与汉奸。

精诚团结, 粉碎封锁线。

救国重任万众担, 势急不容缓, 国耻血债血来还! 四 举国鼎沸兮, 全民总抗战。

烈焰炽, 战争烽火延烧遍中原。

东北抗联齐奋斗, 统一指挥建, 三路军成立军民齐腾欢。

厉兵秣马, 慷慨赴火线。

果敢冲锋, 寇氛一扫光。

民族革命成功日, 红旗光灿烂, 高歌欢唱奏凯旋。

杨靖宇(二首)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 一 山河欲裂,万里隆隆,大炮的响声, 帝国主义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征。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根本没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线上斗争来决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万不要再酣梦。

既有血,又有铁, 只等着去冲锋。

二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敌日帝数头等, 焚烧掠夺,奸淫侮辱,亡国且灭种; 并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折》的兽行!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决不让再久逞! 联合呀!中朝民族! 团则生,离则亡! 谨防备离间计。

手携手打冲锋! 三 热血沸腾,杀声冲天,民族齐觉醒。

壮夫断臂,争先恐后,共夺万年灯! 旌旗所至,势如破竹,虏焰自息影。

阵容强化,战线巩固,基础早奠定。

团结呀!中朝民族! 互相间,本赤诚, 坚持那最后五分钟。

勇冲锋! 四 照耀全球,闪烁不灭,最惊人的火星! 万恶日寇,自掘坟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冲锋,吉凶祸福并非天来定。

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前进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终! 誓杀到敌人大本营。

猛冲锋! 李贯慈(一首) 哭辽东 哭罢江山无泪流, 亡国惨祸已临头! 恨尔民贼方得意, 哀此匹夫能不羞? 复我片土可百世, 杀敌一毛足千秋! 男儿一副好身手, 拼将热血洒神州。

李少石 南京书所见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英雄含笑上刑场。

吕惠生(一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忍看山河碎? 愿将赤血流! 烟尘开敌后, 扰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 忠贞为国酬。

且欣天破晓, 竟死我何求!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 一九四二年七月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

中条山战役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正面战场的进攻,在速度、锐气和威胁程度诸方面均较战略进攻阶段显著减弱。

加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牵制,以及国民党军队不同程度的“继续抗战”,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

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 9月1日,突袭侵占波兰。

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

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

”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

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

“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

”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民党军残存的惟一地区”。

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

据此,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

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

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对我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

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

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

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

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

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不顾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

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

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

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

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我国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

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

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

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党第27军;以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国民党第15军。

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

经过周密的部署,日华北方面军“着由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国耻

展开全部南京保卫战、中条山战役、第一次入缅作战。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国军阵亡九位将军。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据日方的统计资料,中国军队“被俘约3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总伤亡超过10万。

日军损失计战死673名,负伤2292名”。

国军阵亡八位将军。

第一次远征(1942年3月——8月)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

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日军伤亡约4500人。

国军阵亡六位将军。

...

抗日战争中哪一仗我军损失最为惨重

又缺乏统一指挥。

1941年5月7日,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被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

《中条山的风》

若是提起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场战役,无疑是史上称之为的中条山战役,也称作晋南会战。

这场战役,国军被俘三点五万人,遗弃尸体四点二万具,而日军仅被打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人。

连蒋介石这个国军的总司令也不得不承认,晋南会战是“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之战是抗日最惨的战役吗

很惨,敌我损失不成比例。

不过,豫湘桂应该更惨一些。

中条山好在还是抗战中期,那个时候日军还连战连胜。

可豫湘桂已经是二战末期了,此时,从全世界范围看,都是盟军高歌猛进,但偏偏中国发生了如此大范围的溃败。

这直接导致了美国轻视中国,认为仅靠中国,无法战胜日本。

所以,美国要求苏联出兵,而苏联的要求,就是蒙古

...

蒋介石为什么说中条山战役是“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展开全部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

白鹿原中条山战争是与日本人打的吗

是的。

但是战斗的场地在山西省。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