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清明节伤心的诗词



表达清明上坟悲痛心情的现在诗词句展开全部 有关清明的诗词太多了 最著名的是唐代杜牧写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意为:清明时节小雨纷纷,路上的旅

表达清明上坟悲痛心情的现在诗词

展开全部 有关清明的诗词太多了 最著名的是唐代杜牧写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意为:清明时节小雨纷纷,路上的旅人失魂落魄,向当地人打听哪里有酒家可以暂歇,牧童遥望杏花深处指示。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大意为:这个清明节无花观赏,无酒可饮,这样索然无味的寂寞生活就像荒山野寺的和尚。

昨天从邻居那里讨了新火种,破晓先在窗前点灯读起书来。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大意为:春天的长安处处花瓣飘落,皇宫里面的柳树被东风轻轻吹着。

傍晚皇帝宣旨赏赐蜡烛给宠信的大臣,随之蜡烛的轻烟在这些重臣的家里飘散。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

大意为:在路途中的马上度过了这个寒食节,沿途都是暮春景象。

在码头边望去可惜见不到洛阳来的人。

虽然已经被被贬逐到了南方,但依然怀念北方英明的皇上,思念着家乡痛心不已,新的柳条已经长出来很长了吧。

不知你做何用,先打这四首吧,不够用再追加。

...

清明节怀念烈士的诗词

展开全部北山烈士陵园 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背影 已被历史遗忘成冰凉季节 伟大 真理 还有我们的幸福 与现实隔开后来者的摈弃 陵园四周冷漠 我的花篮靠近童年的教科书 这里 已经失去 三十年前集体入少先队的宣誓 烈士在天最好没灵 你少了许多伤感 我少了许多诗歌语言 烈士墓前 轻轻地走近 默默地注视 我想用点一柱香的虔诚 告诉你:今年不复往年 母亲没有来 碑前就少了双手工布鞋 是因为母亲 为你集攒两年都不够的路费 搭错了 去天国的火车 你以一块碑的苍凉和深刻 向时间证明 一代人倒下和站立的姿势 你成为烈士,可你不知道烈士是什么 就像君子兰不知道和君子有什么关系 当你匍匐渫血的那一瞬间 你把一颗心完整地交回了大地母亲 你不知道 有多少颗这样的心 汇聚成巨大的溶流 才喷发出一个灿烂的中国 我把一个国家的生日和你联系起来 是不是大题小作 老乡,我只是一颗卑微的尘土 我的微笑和哭泣算不了什么 我以我的方式怀念 如果时光能倒回20年 我会用我春潮澎湃的歌声 为你歌唱 为我的祖国歌唱...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篇一:清明节 作者:飘在云中央 轻盈,醉在这无助的尘世 点一烛清香 膜拜一生的寂然 闪烁间 回忆打开,排山倒海 层次分明的年轮 回应着无情的钟声 清明的泪眸,清明的心灵 在清明节里,静默,安心 篇二:清明节的哀思 作者:流波艾菲 没有比被每一个人牢记 更盛大的祭礼。

没有比被人民永远缅怀 更崇高的奠仪! 你的碑文是 人民铭刻于心的 你的丰功伟绩, 气壮山河的壮举。

抑或平凡中的点点滴滴 却因为你真情的浸润, 璀璨如星 光彩熠熠。

我用灵魂 虔诚的抚摸 你短暂却永恒的生命 凝聚成的文字, 每一次触摸 我蒙昧的灵魂都如经历 脱胎换骨的洗礼; 我被欲望荒芜的良知 都在接受刑罚与拷问。

所有洁白淡雅的花朵 都应堆簇在你的墓前, 这是你风华的延续, 这是你音响的凝聚。

所有悲悯的心灵 都应接受你的检阅, 即便是伪善的凭吊 那也是敬畏, 那也是卑微 在高尚面前的惊惧畏缩。

站在你的墓前, 我感知着我的心在滴血! 慨叹苍茫的天穹 谁的堕落 让你们的荣光 为他们的腐败陪绑? 是谁的糜烂 让你们的风华 为他们的罪恶殉葬? 篇三:又是一年清明节 作者:王情水 又是一年清明节 天沉沉 雨蒙蒙 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 苍天泪 微风凉 心潮湿 天地两行路 泪行行 结相思 杨柳绿丫渐出头 延续着 昨日落叶的 轮替 杏儿花枝满头 浅淡的 白粉色 花瓣落满地 延续着 花开花落的 生息 白茫茫 寄哀思 今非昨 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与幸福 可天地同笑 篇四:祭奠清明节 作者:邢哲平 古老的祖先定下了这个特殊的节日, 祭奠所有的故人。

使他(她)们在天堂那边不要孤独, 不管是自己亲人祖先还是革命的烈士。

他们曾经走过的土地, 血脉仍在延续。

你们的事迹, 你们的历史,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此时荒原的坟墓上插满了鲜花, 烧尽了纸币。

愿你们在那头不要在贫穷, 不要孤寂。

泪水洒满了记忆, 光荣飘满了思绪。

我赞扬革命的烈士, 你们留下了坚强的意志。

中国的军魂, 影响深远,永不停止。

我思念已故的亲人, 泪水淋湿了双眸。

你们的劳累,我们的幸福, 永远联系在一起。

篇五:清明节(组诗) 作者:简易 土之下 土之下,那是阴界 里面住着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极乐世界 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闭上眼睛,进去 绕过一场葬礼 让一些泪和纸灰 飘起来 土之上的人 不能停止怀念 不相信人真的已经死去 想,他们是去了异地生活 在地下保佑我们 念叨我们 清明 清明节 其实不清明 雨纷扰,雾隐隐 一米外,见鬼骑墙 路上,风佛动白幡与蝶灰 白头荻花,招摇 水涨水落,泼墨春天 清明,不清不明 巫咒,从发霉的蒲坐 不断渗出,漫过三月 语无伦次地诅咒着明媚的诗地 让桃花神经错乱 搅动四月的静,搅动 阴阴的黑,不清明 清明雨 细细的丝 密密麻麻的斜织着 忧伤 不安的灵魂飘动 看不见黑色的睡眠 被雨分割成 泪眼 澹泊的清明 心情沉潜,宁静 在词根里视而不见 做一座山 风来岿然,狗吠无惊 让泪水,在隐忍中闪烁 让巫咒,溺于无声俗尘 雨过,天就会清 篇六:清明节 作者:超哥 清明的雨 慰息着逝去的身影 人的泪 这天 也只能作为花瓣 点缀着哀伤的风景 春的开始 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制造生命的人 脱去衣服 思念 变成点燃的一团烟 闻着春的味道 想起奶香味 想起喂奶的母亲 也许祭奠故人就这样开始的吧 清明节 烧糊的那些图案 飞到该去的地方 能当饼充饥 能当屋住 烟 在这天 是一座很长很长的桥 篇七:清明节是一场适时的雨 作者:笨拙的企鹅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以清明的名义 自周朝开始洒浴 秦汉唐宋元明 代代延承有序 诗词歌赋留下轨迹 使之在民俗的园圃里 灌溉流域 清明节是-场 适时的雨 春天的树苗-棵棵 被它沐浴 抽芽发绿 一代传一代 灌注在千家万户的田畴里 防蛀防腐 浸泡出粒粒优良品种 等待春风启迪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一束束白菊揺曳着 雨的愁绪 一个个魂灵在枝头上哀泣 把时间拽留 倒转的时间带我们后移 踩响满地的碎银 我们随时间转身 与亲人相互视凝 眼里的雨洒落一地 篇八:清明节,怀念父亲 作者:乡土诗人 清明时节 雨纷纷 一个普天下祭奠先人的日子 漂泊的心突然离您很近很近 很害怕一种痛彻心扉地哭泣 坟前的野草已经等待异乡归来的游子 十年的离别 一日的泪水 轻轻走近您的土地 生怕惊动您沉淀的梦乡 十年的沉睡啊 泪如雨帘 黑发间白发增添 跪在您的坟前 心也是千疮百孔的痛 幸福的日子在哪里 童年的记忆在哪里 父亲啊 您在安眠的土地深处 可曾 感知我刀割的心痛 可曾 倾听我泣零的话语 向您表达已是很奢望的事情 向您诉说也是很无奈的情愫 阴阳两隔 情深意切 天地之分 父爱如山!

历代写清明节扫墓的诗?

展开全部有关清明节的诗词非常多。

中国是个诗的大国,诗人写诗讲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清明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诗兴勃发的节日。

《岁时百问》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

”此时,春雨绵绵,杨柳绽绿,桃李芬芳,让人变得多愁善感又意趣缠绵,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可以说,清明是扫墓的清明,踏青的清明,也是诗歌的清明。

清明扫墓,是我国历史悠久、祭奠先人的民风习俗。

写扫墓者悲痛心情最真切的,则非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莫属,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春意盎然,美景如画,但故去的亲人却无缘享受这大好春光,实在令人黯然神伤。

苏轼的《江城子》词也是清明悼亡诗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全词句句有声,催人泪下。

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黄庭坚的《清明》别具一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的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懑之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

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

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更多传世之作。

唐代诗人顾非熊的 《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摄下了万家车马出动,领略“芳菲莺自啭”的暮春风景。

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风和日丽,梨花盛开,杨柳葱翠,流莺娇啼,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踏青的美丽画卷。

在这清和景明的美好时刻,人们竞相外出游览踏青,这是多么令人惬意之事!欧阳修的《踏青》写得最为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饶有情趣地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流连忘返的景象。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

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形象地描绘了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春景:“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唐代韩愈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清明诗中,被诗人描绘最多的就是雨和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在写给张籍的诗里,既有雨又有柳,独具匠心,极为传神,却又透着儿童般的欢乐。

“正好园林籍落英,细风吹雨湿清明”,宋人沈与求看着在春雨中纷纷落地的花瓣,愁绪油然而生,诗也就到了心头。

清人孔尚任的“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则带有不胜惊喜之情。

当然,写雨最好也流传最广的,还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为历代清明诗的扛鼎之作,清新隽永,寓意深远,脍炙人口,可谓神来之笔。

清明写柳也很时髦。

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飘逸,美不胜收;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清幽婉丽,独出机抒;陆游的“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虽平铺直叙,却也于拙朴中见精巧;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更是久传不衰的佳句。

古诗词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隽永悠长。

但无论是悲欢离合、哀思绵绵,还是风和日丽、杨柳依依,它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清明时节,春雨潇潇,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吟诵古诗名句,领略诗人意趣,不失为悦情赏心之雅事。

心情忧伤的诗词

辛弃疾的词: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词》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秦观的: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还有好多好多了 多的都写不完啦 有什么要问的发我邮箱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词》其他还有很多描写恋人间天隔一方时心情孤独的诗句,诗词引用得好可以更有新意,不必被字面意思束缚。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6.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9.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13.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14.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15.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1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17.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18.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1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20.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21.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

22.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23.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24.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6.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27.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8.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9.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3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3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

关于清明的诗句,十首.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当代)刘小烽(刘周) 载清明诗五首: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

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

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

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

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

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

小可:作者谦称。

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

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酒家:酒店,可以饮酒的场所 4.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同时借助清明节的特殊传统意义,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以及对家里亲人的思念。

突出天涯游子的孤独之感。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

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在古代风俗中,...

有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 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 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 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 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 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 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 初晴天气泣容颜。

赏芳时节清明日, 百般明丽也怅然。

其八 清明把酒释别愁, 欲赏春花且忘忧。

谁想栏杆拍倚遍, 欢声犹不近楼头。

其九 清明节气杏花天, 诗酒清吟祭华年。

折尽长条倚春雨, 为君垂泪小窗边。

其十 撩乱春风惹杏花, 断送清芬到天涯。

历历如君离别日, 哀魂和雨泣流沙。

其十一 新莺嘹乱柳烟低, 断魂春雨断肠期。

歌君一曲还偷泪, 怎是伤心无处依。

其十二 粉杏轻柔岸柳新, 清明春雨两相侵。

半洗天光晴如碧, 半和残泪一沾襟。

其十三 或有追思到天涯, 天应怜我泪黄沙。

半园新杏连绵雨, 送尽清明百姓家。

清明古诗的意思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关于清明诗歌

奠清明节(组诗)(一)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无意还是巧合天空——你的脸为何总到这个时节便开始阴沉哭泣大地——你的心为何莫名开始颤抖仿佛要将整片大地颠覆(二)风萧萧雨绵绵人终惶惶而又凄凄我默默站在堆堆乱岗坟前凭吊每颗游荡的孤魂我听到了你们在鬼嚎 你们在狂笑所有声音 和着风声,呜咽(三)不知是堆堆黄土还是坟头孤伶摇摆的狗尾巴草还有被风雪涤涤后的斑驳碑文字迹像把把锋励的剑刺向我的眼睛剖开我的泪腺于是毫无意义的泪滴润湿了我的唇齿——苦涩(四)他们都跪拜在那里尽管路是泥泞崭新的裤子上满是黄泥他们依然如雕像般 久久不愿离去香烛袅袅鞭炮轰鸣是为那些亡死的灵魂追悼魂灵吗?我不想我只想用我的双指挖开每一座坟墓让那些魂灵能透一透气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小草青青。

大气洁净,“洁齐清明”。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