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木兰花慢格律三诗词



木兰花慢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

木兰花慢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

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

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

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垧。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

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木兰花慢》的诗词、翻译、鉴赏。

词牌简介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

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

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

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

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

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词牌格律【格一(仄韵换韵格)】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格二(仄韵定格)】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格三(减字木兰花)】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四(偷声木兰花)】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五(木兰花慢)】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

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

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

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

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

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关于木兰花的诗词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花慢 以上振绮堂刻本赵待制遗稿。

朱本》 元代 :赵雍恨匆匆赋别,回首望,一长嗟。

记执手临流,迟迟去马,浩浩平沙。

此际黯然肠断,柰一痕、明月两天涯。

南去孤舟渐远,今宵宿向谁家。

别来旬日未曾过,如隔几年华。

纵极目层崖,故人何处,泪落兼葭。

聚散古今难必,且乘风、高咏木兰花。

但愿朱颜长好,不愁水远山遐。

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宋代:范仲淹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次韵何伯温三首》 宋代:洪咨夔庭前木兰花,皦皦扶春阳。

鹤鸣夜漏午,步花独歌商。

低迷露湿衣,浩荡月满梁。

深省渺谁语,中心空自藏。

《春日闲居》 明代:王女郎浓阴柳色罩窗纱,风送炉烟一缕斜。

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

《新市杂咏十首》 宋代:华岳朱门粉壁谪仙家,柳外秋鞑衬落霞。

一涧碧云流不去,木兰舟系木兰花。

《闽中春暮》 明代:张羽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

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

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闽中春暮》 唐代:裴廷裕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

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

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塘下行》 唐代:孟郊塘边日欲斜,年少早还家。

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不是城头树,那栖来去鸦。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

1、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

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

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

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

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

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急。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一 作“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 女亘(一作“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属慢调变格,不同的文本词语与句读稍 有差异,这里序依《全宋词》,正文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他是有意仿效屈原的《天问》体式填词。

《天 问》是楚辞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

天,应指一切事物的本源。

天问,就是探求事物的原 始意义。

诗人在篇中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应 用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怀疑自 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对屈原这 种怀疑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仿《天问》句式, 采用诘问语气,也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有所怀疑,只不过限于篇幅, 不能象《天问》那样大问特问,然而,词作对自然科学的启示,并不逊 色于《天问》。

词作紧紧围绕“送月”这一主题设问,在观察中由浅入深,洋溢着 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

首句“向何处,去悠悠?”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谁都可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第二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景东头?”就显出思考和想象的魅力来了,词人此番是既提出问题又 解决问题,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设想到底对不对,但在今天我们看 来,应该给他打满分,因为的的确确,当我们看到月亮落下去时,西方 的人正看到月轮东升。

“汗漫”,谓不可知的事物。

“空汗漫”与“飞 镜无根”联系起来看,辛氏似乎意识到月亮是运行在空旷缈缥之中,于 是发出“谁系”的疑问。

上阕末句“女亘娥不嫁谁留?”引出神话故事 ,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阕是对天空中月亮运行轨迹的悬想和发问,下阕则是对月亮从海 底升起的传统说法表示质疑。

辛氏显然不满于前人的说法,并试图推翻 它。

“无由”,没有来由,没有根据。

“谓经海底问无由”,意即:说 是月亮从海底升起,却问不出个所以然。

接下去,词人采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手法以破前人之说。

不是说月亮中有“玉殿琼楼”吗?要 是在海底,大概会被鲸鱼撞坏。

月亮中不是有蟾蜍(即“虾蟆”)和玉 兔吗?要是蟾蜍,倒还不怕水,兔子怎能游泳?最后,词人进一步发问 ,涉及月亮盈亏的自然现象。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800多年来,脍炙人口,一直成为人们咏颂的佳篇,尤其对于汉中人来说,作者就汉中故事所抒发的情怀,更有一番亲切深沉的感受。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的赠诗,但看不出常见的那种悲伤的离愁,看到的只是对千多年前往事的追忆,看到的是抗金情怀的交流。

其所以作者能独辟蹊径,用这种方式赠别,就是因为赠诗者和受赠者,都是当时力主抗金的人物,志同道合,自然心境一致。

辛弃疾,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最杰出的爱国诗人,当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路安抚使,已经接到朝廷任他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尚未上任。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原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调任兴元知府兼利州东路安抚使,而主管一路的军政长官即可称帅。

当时的兴元府,就是今汉中,同时也是利州东路的治所,为南宋西北的边防重镇。

所以,辛弃疾对好朋友去抗金边防重镇,寄予了很大希望。

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在席间作的。

词的上阕,首开第一句“汉中开汉业”,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张仲固即将赴任的地方是汉业所兴之地,特在此点明汉中的历史地位,即汉中在汉家历程上的重要性。

此句在当时异族入侵的背景下,更包含着深一层的含义:由汉中开创的汉家基业,将要被异族颠覆,作为汉人,当像张良等人一样,奋起保住汉家基业。

“问此地,是耶非?”这一设问句,作为大文豪的作者,并不是不清楚,甚或怀疑,而是加重语言氛围,即“难道不是”之意。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写汉王刘邦从汉中挥师东进,出定三秦,打败项羽,一统华夏,建立汉业。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

”汉王其所以能夺得天下,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刘邦破格任用韩信为大将军。

这样的任贤用能佳话,今天是看不见了(对主战派人士弃而不用),只是山川依旧,而在胡人的铁蹄下人们只有泪湿衣裳。

当时南宋朝廷任用主和派,诗人引用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一...

有写木兰花的诗词吗?不是词牌名是《木兰花》我想要找的是描写木兰...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1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2,笋柱秋千游女并3.芳洲拾翠暮忘归4,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静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木兰花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木兰花 【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5.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7.木兰花·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木兰花 【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关于辛弃疾木兰花慢的格式的问题木兰花慢又名减字木兰花,格式是...

一、回答:词牌共有个。

分别是:两字丁儿八归八塞入塞九日三台大有大椿大酺个侬子夜无闷无怨天香不见木笡五拍六丑比梅白萱白雪月慢犯花古记东仙乐正乐令乐世长春西子西河西湖西施多丽导引寻梅竹枝合欢防露红情出塞花犯芳草步月别怨杜宇阳春河传佳色尾犯招潮鸣梭侧犯录调孤鸾征招南浦秋水秋霁胜常宣清眉妩垂阳相月品令拜星胡州夏州春游春晴春弄绿腰绿意哨遍倾杯索酒消息离鸾留家调笑薄幸黄金排歌探春望梅减兰情词渔父戚氏梁令寒姑湘月琼台凯歌韵令催雪塞姑琴调禁烟解红疏影歌令赚煞瑶花酹月暗香镇西踏月横云簇水鞮红露华七绝纷飞谲云混元天道合道飞凌证道三字【一 画】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二画】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三画】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姝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小阑干 小桃红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女冠子 清平乐【四画】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双翠羽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元会曲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五画】色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六画】江城子 日批神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七画】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想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折红梅 折红英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寿南山 寿星明 寿桃春 寿楼春步花间 步虚声 步虚词 步步娇 步蟾宫 应天长 应天良 应长天 应景乐 杏花天杏花风 杏梁燕 沙头雨 沙塞子 沙碛子 苏台新 苏武慢 苏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胡山青 胡音子 陇头月 陇头泉 快...

格律诗词关于用韵的规定或者要求。

越祥越好,但不要废话太多了。

...

我自己的理解,格律诗词用韵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 压韵的位置。

格律诗:偶数句最后一字。

词:规定的地方。

2 首句。

格律诗:首句可叶韵,七言首句叶韵的多。

3 叶平声韵或者仄韵。

平韵律诗叶平韵。

仄韵律诗叶仄韵。

4 一韵到底和按规定。

中途不可换韵,换韵就成古风了。

5 脚分明。

白脚和韵脚平仄相反,不可踩脚。

6 不可用同一个字做韵脚。

诗词皆如此。

7 不可同音高频次使用。

少量、间隔使用同音字是可以的。

8 不可撞韵。

不该叶韵的白脚叶了韵叫撞韵,要回避,词也如此。

9 不可挤韵。

句中在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叫挤韵。

10 尽量争取使用同声字叶韵。

今韵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尽量同声,效果更好。

11 我的观点 尽量使用今韵,普通话毕竟推广了80多年了。

唐宋人都用他们时代的语言来创作,今人也该用普通话创作。

12 韵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