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词牌及例子



古诗词词牌古诗词共有多少种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

诗词词牌古诗词共有多少种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忆王孙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如梦令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词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生查子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曾允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菩萨蛮 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采桑子 亦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减字木兰花 亦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每句不同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牌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1,《沁园春·恨》清·郑板桥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2,《蝶恋花·春景》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做古诗词的方法,最好有例子

展开全部 古诗词的特点是“格律”,按格律来做。

格律包括:字数、句式、每个字读音的平仄、押韵、对仗等。

诗和词的格律不同。

常说的唐诗,包括五言律诗和绝句、七言律诗和绝句,这四种分别又有平起、仄起、入韵、不入韵等格式,共十六种基本格律。

常说的宋词,分很多种“词牌”,各有不同的格律,有的相同词牌还有定格与变格之分。

诗词的格律、韵书,不可能在这里详细解释,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

我以自己的《锦缠道·中秋》为例,作以解释。

“锦缠道”是词牌名,如同“满江红”、“西江月”一样。

“锦缠道”的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此牌分上下两片(段),六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

过片(第二段第一句)五个字是上一、下四句法,也就是“仄/平平仄平”,前一个字和后四个字要停顿。

填词最好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普通话的《中华新韵》。

我的《锦缠道·中秋》内容如下,可以与词牌要求对照: 岁去年来,又是这般时候。

正秋风、蟹肥菱瘦。

桂花着意黄昏后。

笑语欢言,月弄庭前柳。

怅一轮玉盘,半壶浊酒。

太匆匆、月新人旧。

纵恋欢、寂苦当难耐,广寒宫畔,有处栽田否?...

古典诗词中的词牌名有哪些?

展开全部 1. 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

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

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

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

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

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

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

“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

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

后作词牌。

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

【古诗词所有的词牌名及含义诗和词牌,用在哪恰当】作业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词牌名的来历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请介绍一下古诗词中各种词牌或曲牌的意义及来历。

如;鹧鸪天、临江...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

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

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十首带有词牌名的诗

宋词《长相思》太多了,这里选几首供参考: 宋 - 万俟咏 - 长相思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

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

“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

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

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

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

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 。

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 。

”而楼带新月一痕 ,其景如画 。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

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 ”,可谓善于体会 。

月“ 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

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

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

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

“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 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长相思 游西湖 作者:【康与之】 年代:【宋】 体裁:【词】 南高峰,北高峰, 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注释】: 在康与之仅存的三十八首词中,情韵深长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于写少妇离情。

这首《长相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首。

此词《 花庵词选》题作《游西湖》,但重点不在写景写游玩之欢,而是触景怀人。

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 。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

南北两高峰是西湖诸山中两个风景点。

南高峰旧称“高一千六百丈”(今实测为海拔256.9 米),风景葱倩,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

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 ,遥遥相对,海拔314 米,比南高峰略高。

景观与南高峰不相上下。

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

—这样措词,也是词调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烟霭中”句写湖。

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虽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样壮阔,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也颇为开朗。

而且,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还有那亭台寺阁,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

在春天烟霭迷蒙中,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

“春来愁杀侬”句,因景生情。

点出“春”说出“ 愁”。

“春”是所写景物的时节,“愁”是景物触发的感情。

联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丽动人,但这却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

此句十分关键,着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着落 ,着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绪始全托出。

结拍如此,可谓善始善终。

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 。

“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

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油壁车轻”二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表述,写他们的初次见面 。

“油壁车轻郎马骢”这一句中有个典故:《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

”据说,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她常乘着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饰车壁的香车)出游,一日,出游时遇到一位骑青骢马(青白色的马)而来的俊男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这首诗,约他到西泠(即西陵)桥畔松柏郁葱处(即她的家)来找她,结为夫妇。

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比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浓情密意,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调 。

“九里松”是他们初见的地点,那地方是“钱塘八景”之一,为葛岭至灵隐、天竺间的一段路。

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 ,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长九里,因此松阴浓密,苍翠夹道,是男女传情达意的好地点。

当然,文学作品也允许虚构的,它可以虚构富于诗意的情景;故我们对男女主人公...

搜索 古诗词,成语,常用语,地名,词牌名,

古诗词: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成语: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常用语: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的俗语一种常用语,带有文言的色彩。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地名: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

词牌名: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词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