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5古诗词三首图片



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

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瑜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三首古诗词都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词三首课文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重山。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丈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看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的插图,说一段话

夏天的一个午后,辛弃疾出门去散步,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溪,溪边长满了青草,犹如碧绿的地毯,青草丛中的几堆野花就好似地毯上的花纹。

溪面上,长满了荷花,一朵朵白里透粉的荷花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溪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柏树,柏树旁有一间茅草屋,屋檐又低又小。

屋后长着一片翠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

茅草屋里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公公手里持着一把酒壶,喝了几口便有了醉意,老婆婆想必也喝了酒,脸上红扑扑的,正带着操着方言相互取笑,只见老公公摸着胡子说:“老婆子,你看咱俩多有福气,三个儿子孝顺懂事,大儿子还替我做农活。

”老婆婆笑着回答:“是呀,这三个儿子多能干……”两人的对话在潺潺的溪水声中极为动听。

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只见他顶着刺眼的阳光,握着锄头,在田里挥汗如雨,由于天气太热,隔一段时间就得休息一下,他一边用毛巾擦着头上的汗,一边自言自语:“今年的豆子一定有个好收成。

”多勤快呀!二儿子也不赖,正坐在石凳上编鸡笼,这可是个精细活,不能编错一点,只见篾条在他手中上下飞舞,犹如一只蝴蝶,不一会儿,一个鸡笼就初现雏形。

最顽皮、淘气的要数小儿子了,他趴在溪边树荫下,正在剥莲蓬玩耍,只见他双脚时不时前后摆动,手里剥着莲蓬,不时把莲子放在嘴里,喃喃地说着“好吃”,多可爱呀!见到此,辛弃疾诗兴大发,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古诗词三首的诗意?

1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远离尘嚣,安乐自然的生活的向往 2舟过安仁: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3清平乐.村居:村居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和解释

展开全部夏天的一个午后,辛弃疾出门去散步,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溪,溪边长满了青草,犹如碧绿的地毯,青草丛中的几堆野花就好似地毯上的花纹。

溪面上,长满了荷花,一朵朵白里透粉的荷花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溪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柏树,柏树旁有一间茅草屋,屋檐又低又小。

屋后长着一片翠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

茅草屋里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公公手里持着一把酒壶,喝了几口便有了醉意,老婆婆想必也喝了酒,脸上红扑扑的,正带着操着方言相互取笑,只见老公公摸着胡子说:“老婆子,你看咱俩多有福气,三个儿子孝顺懂事,大儿子还替我做农活。

”老婆婆笑着回答:“是呀,这三个儿子多能干……”两人的对话在潺潺的溪水声中极为动听。

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只见他顶着刺眼的阳光,握着锄头,在田里挥汗如雨,由于天气太热,隔一段时间就得休息一下,他一边用毛巾擦着头上的汗,一边自言自语:“今年的豆子一定有个好收成。

”多勤快呀!二儿子也不赖,正坐在石凳上编鸡笼,这可是个精细活,不能编错一点,只见篾条在他手中上下飞舞,犹如一只蝴蝶,不一会儿,一个鸡笼就初现雏形。

最顽皮、淘气的要数小儿子了,他趴在溪边树荫下,正在剥莲蓬玩耍,只见他双脚时不时前后摆动,手里剥着莲蓬,不时把莲子放在嘴里,喃喃地说着“好吃”,多可爱呀!见到此,辛弃疾诗兴大发,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天傍晚,夜幕降临了,风儿轻轻地吹着,吹到脸上,使人到特别地舒服。

山村的景色真美啊!广阔的草原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仔细听,晚风中传来了牧童悠扬的笛声。

虽然牧童放牧一天很累,但是,你看他是那样高兴。

只见他一边吹着笛子,一边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

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牧童望着月夜美丽的星空,一个人凝望着,数着天上的星星,回忆着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你瞧!他好象作了一个甜美的梦,他的嘴角又显出一丝微笑,是那样纯真,那样甜美。

天气晴朗的一天,看见两个小渔童坐在船上 ,他们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穿着漂亮的衣服。

只见他们坐在船中,顺流而下,还收了竹篙,停了船桨。

他们却撑起了伞,原来那两个孩子并不是要打伞遮雨,而是为了借风使船前进!他们可真聪明.雨伞,我们都把它用来挡雨、遮太阳。

他们却把雨伞当做了帆,借着风势使船前进。

他们不用划船,在船中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船就随着风势自由前进,风把船推进他们的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三题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

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

五下5.古诗词三首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主题思想是:本课选编的《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展开全部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之下,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读之有着一种亲切感。

学习这这三首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牧童》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表达了作者内心闲适、愉快的,对两个小童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 村居》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田园美景,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对人情之美生活之趣的向往。

【内容】: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舟 过 安 仁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清平乐·村居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 古诗词三首的意思怎么写

泊船瓜洲: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了一条江,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秋思:洛阳城里,秋风乍起。

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

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捎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等。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醒来,更加想念家乡的宁静,温暖和祥和。

展开全部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黄昏过后,牧童躺在月夜的草地上……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