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借物讽刺 对比 诗词



借物喻人的七言绝句古诗《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竹石》咬定青山不

借物喻人的七言绝句古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其实是借物喻人,讽刺一些人得了势便猖狂,自以为了不起,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的特点.

有关借物喻人的诗词

展开全部除 夜 作〔唐〕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乡 思[宋]李 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月夜亿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唐】高衢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墨梅图题诗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

借物言志的古诗越多越好比较经典的七律或五言

(1)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2)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溪 【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讽刺人无知的古诗词

1、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出自《戏为六绝句·其二》唐代:杜甫展开全部释义: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十则》先秦:佚名释义: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出自《焚书坑》唐代:章碣释义: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自《寒食 / 寒食日即事》唐代:韩翃释义: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出自《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释义: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6、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出自《上李邕》唐代:李白释义: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7、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出自《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释义: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相鼠》先秦:佚名释义: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

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自《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释义: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0、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自《咏柳》宋代:曾巩释义: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进行讽刺的文章作业上有一个看图形想一个物品并围...

展开全部 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外物》战国·庄子《庄子·外物》。

荃(quán全):通“筌”,即鱼笱,一种捕鱼器,为长形竹笼,入口处用细竹篾编织,竹的尖端向内.鱼能人而不能出。

本句大意是:捉到鱼后便忘了鱼笱。

现在多用这句话形容或讽刺有些人忘恩负义,在别人的帮助下达到了某种目的,便忘了甚至反过来损害别人。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接梦》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

描述白杨树借物喻人的诗词

《白杨》一文,在描述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写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这又是用的什么写作方法呢?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们也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迎着风沙成长。

文章结尾写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杨树,他又微笑了。

这是又一次由树联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

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例如写《植树》,我们就可由小树联想到人(包括自己),联想到一代人的成材。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首先要像《白杨》一样,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

要注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要恰当、得体。

有人在文章中把解放军战士比作扫帚、抹布等,只注意到了他们普通平常的一面,而没有注意他们的主要品格。

这就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求五首托物言志或借物寓意的现代诗歌。

不要古诗词!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里的姑娘可以是作者的理想和报负

借物抒情的现代诗歌!!

华兹华斯(1770-1850),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序曲》、《远游》等。

丁登寺 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还有 五个漫长的冬天!并且我重又听见 这些水声,从山泉中滚流出来, 在内陆的溪流中柔声低语。

—— 看到这些峻峭巍峨的山崖, 这一幕荒野的风景深深地留给 思想一个幽僻的印象:山水呀, 联结着天空的那一片宁静。

这一天到来,我重又在此休憩 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 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 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

我又一次 看到树篙,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行行 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 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 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 它飘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无家的林中走动, 或许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独地 坐在火焰旁。

这些美好的形体 虽然已经久违,我并不曾遗忘, 不是像盲者面对眼前的美景: 然而,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 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 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 渗入血液,渗入心脏, 甚至进入我最纯净的思想, 位我恢复恬静:——还有忘怀己久的 愉悦的感觉,那些个愉悦 或许对一个良善者最美好的岁月 有过远非轻微和平凡的影响, 那是一些早经遗忘的无名琐事, 却饱含着善意与友爱。

不仅如此, 我凭借它们还得到另一种能力, 具有更崇高的形态,一种满足的惬意, 这整个神秘的重负,那不可理解的 世界令人厌倦的压力,顿然间 减轻;一种恬静而幸福的心绪, 听从着柔情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躯停止了呼吸, 甚至人类的血液也凝滞不动, 我们的身体进入安眠状态, 并且变成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时,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倘若这只是 一种虚妄的信念,可是,哦!如此频繁—— 在黑暗中,在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乏味的白天里;当无益的烦闷 和世界的热病沉重地压迫着 心脏搏动的每一个节奏—— 如此频繁,在精神上我转向你, 啊,绿叶葱笼的怀河!你在森林中漫游, 我如此频繁地在精神上转向你。

而如今,思想之幽光明灭不定地闪烁, 许多熟悉的东西黯淡而述蒙, 还带着一丝怅惘的窘困, 心智的图像又一次重现; 我站立在此,不仅感到了 当下的愉悦,而且还欣慰地想到 未来岁月的生命与粮食正蕴藏 在眼前的片刻间。

于是,我胆敢这样希望, 尽管我已不复当初,不再是新来乍到的 光景,即时我像这山上的一头小鹿, 在山峦间跳跃,在大江两岸 窜跑,在孤寂的小溪边逗留, 听凭大自然的引导:与其说像一个 在追求着所爱,倒莫如说正是 在躲避着所惧。

因为那时的自然 (如今,童年时代粗鄙的乐趣, 和动物般的嬉戏已经消逝) 在我是一切的一切。

——我那时的心境 难以描画。

轰鸣着的瀑布 像一种激情萦绕我心;巨石, 高山,幽晦茂密的森林, 它们的颜色和形体,都曾经是 我的欲望,一种情愫,一份爱恋, 不需要用思想来赋予它们 深邃的魅力,也不需要 视觉以外的情趣。

——那样的时光消逝, 一切掺合着苦痛的欢乐不复再现, 那今人晕眩的狂喜也已消失。

我不再 为此沮丧,哀痛和怨诉;另一种能力 赋予了我,这一种损失呀, 已经得到了补偿,我深信不疑。

因为我已懂得如何看待大自然,再不似 少不更事的青年;而是经常听到 人生宁静而忧郁的乐曲, 优雅,悦耳,却富有净化 和克制的力量。

我感觉到 有什么在以崇高的思想之喜悦 让我心动;一种升华的意念, 深深地融入某种东西, 仿佛正栖居于落日的余晖 浩瀚的海洋和清新的空气, 蔚蓝色的天空和人类的心灵: 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推动着 思想的主体和思想的客体 穿过宇宙万物,不停地运行。

所以, 我依然热爱草原,森林,和山峦; 一切这绿色大地能见的东西,‘ 一切目睹耳闻的大千世界的 林林总总,——它们既有想象所造, 也有感觉所知。

我欣喜地发现 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里, 隐藏着最纯洁的思想之铁锚, 心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以及 我整个精神生活的灵魂。

即便我并没有 受到过这样的教育,我也不会更多地 被这种温和的精神所腐蚀, 因为有你陪伴着我,并且站立 在美丽的河畔,你呀,我最亲爱的朋友, 亲爱的,亲爱的朋友;在你的嗓音里 我捕捉住从前心灵的语言,在你顾盼流转的 野性的眼睛里,我再一次重温了 往昔的快乐

啊!我愿再有一会儿 让我在你身上寻觅过去的那个我, 我亲爱的.亲爱的妹妹!我要为此祈祷, 我知道大自然从来没有背弃过 爱她的心灵;这是她特殊的恩典, 贯穿我们一生的岁月.从欢乐 引向欢乐;因为她能够赋予 我们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给 我们宁静而优美的印象,以崇高的 思想滋养我们.使得流言蜚语, 急躁的武断,自私者的冷讽热嘲, 缺乏同情的敷衍应付,以及 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 都不能让我们屈服,不能损害 我们欢快的信念,毫不怀疑 我们所见的一切充满幸福。

因此, 让月光照耀着你进行孤独的漫游, 让迷蒙蒙的山风自由地 吹拂你;如此,在往后的岁月里 当这些狂野的惊喜转化成 冷静的低意,当你的心智 变成一座集纳众美的大厦, 你的记忆像一个栖居的家园招引着 一切甜美而和谐的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