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对从事治安诗词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分化状况以及对社会治安带来的影响。在中国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家力量对乡村控制权力的上收,社会开放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社会及整个社会出现不稳定是必然的。这种不稳定是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分化状况以及对社会治安带来的影响。

中国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家力量对乡村控制权力的上收,社会开放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社会及整个社会出现不稳定是必然的。

这种不稳定是农民向社会宣泄着已有的结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是建立新的社会结构过程中的“阵痛”,是农民现代意识觉醒的表现。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不稳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社会发展不协调、甚至倒退。

引起农村乃至整个社会不稳定不协调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主要的应该是人们观念结构的分化,即社会成员多元观念取向,因为观念结构的变革是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各方面变化中最为激烈的变革,它是农村社会变革的指示器。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在于农民观念的现代化。

研究转型期农村社会观念结构分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搞清农村社会观念结构分化的现状,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分析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观念因素,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

一、“传统”观念分化:乡村文化运行的危机 从社会本质上来说,中国农村社会一直按传统的方式运行着,即使在建国后30年里,农村社会保持传统的东西仍很多。

农村所有制形式的革命是最为显著的,但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恰好反映了传统的中国农民阶级“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

传统农村社会运行依靠集权控制和风俗习惯

集权控制的实质意义是禁止社会流动,以社会不发展为代价来维持社会规范的稳定秩序。

除了权力控制以外,还有封建礼教、神教和传统习俗等不依赖权力而存在的规范控制。

非权力规范控制是对权力控制的必要补充,而且其功能具有权力控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

它从道德、礼仪、习俗、信仰、舆论等环节上影响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人们安分守己,属从于所谓的天命、天理、神道及国法、家规和一切传统的权威,不敢和不能越轨。

这样,它就巩固着封建君主制和封建等级、家法、家族制度及其观念,强化着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旧秩序,维持着家庭和社会稳定,发挥着比权力控制更深刻、更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在世代传承的基础上,许多风俗习惯成为具有一定制度性质的社会惯例,成为不成文的习惯法,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大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所依靠的不是国家权力,而是传统的力量和某些心理信仰。

传统和信仰的力量加上感情的因素,就使风俗习惯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村落社会对村民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传统习俗,即乡规、村约对村民具有习惯法的效力,起着防止财物等类纠纷的发生、维护村落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在村落社会发挥着独特的控制功能。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

这种文化核心是“礼”,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家法制度。

随着现代西方文明的逐渐渗入到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式微。

然而,人们仍然充满了对传统的留恋和对文明因素的恐惧。

沉重的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仅使中国现代化步履滞重而缓慢,而且使早期的现代化历程充满困惑。

正象国外现代化专家所揭示的:“19世纪之前使得中国如此伟大的东西,恰恰被证明也就是后来严重阻碍着中国实现现代化转换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今天面临的困境乃是先天注定的。

”[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在农村社区还是在农民工身上,对传统的保留日趋淡化。

这些人对传统的认识愈来愈少,更谈不上受传统的风俗习惯的约束,行动和言论都提前融入现代化的大潮中,成为传统的“叛逆者”。

与传统不协和的“异常”言行,刚开始可能会遭到社区人们尤其老年人的非议,但改革到今,即使在封闭的山区,人们大多默许了这些叛逆者,还以“时髦”赞许他们。

但是抛弃优良的传统习俗,加上法律法规意识缺乏,一些农民明目张胆地违法违纪,扰乱了社会秩序。

1993年以来,“社会秩序的混乱程度在加剧,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滞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整合程度未见提高,‘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以及伴生的各种道德败坏现象还在蔓延。

”[2]不道德行为大量出现同我们迅速否定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其实,“传统不应仅仅被看作是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

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

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3]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既有许多阻滞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惰性成分,又包含着众多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精华。

因而,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不但要克服传统中惰性成分,尤其要善于利用传统中的精华。

农村现代化的成功应当是双向运动的过程:它既包括对世界各国最新现代因素的移入和吸纳,又包括对自己民族优秀传统的改造和利用,并使两者相反相成而达到相辅相成。

就如罗素所说:“我认为中国的文化问题,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全人类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处在一种急剧发生变化的过程之中,而这种急剧的变化无疑是中国的文化发展自身所需要的。

假如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文明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

英国一首诗词 杰弗雷·乔叟

Cantus Troili特罗勒斯的情歌假使爱不存在,天哪,我所感受的是什么?假使爱存在,它究竟是怎样一件东西?假使爱是好的,我的悲伤从何而降?假使爱是坏的,我却觉得稀奇,哪管它带来多少苦难和乖戾,它好似生命之源,竟能引起我无限快感,使我愈喝得多,愈觉得口干舌燥。

如果我已在欢乐中活跃,又何处来这愁诉和悲号?如果灾害能与我相容,何不破涕为笑?我要请问,既未疲劳,何以会晕倒?啊,生中之死,啊,祸害迷人真奇巧,若不是我自己给了你许可,你怎敢重重叠叠压在我心头。

呀!这是一种什么奇特的病效,冷中发热,热中发冷,断送我生命!——Geoffrey Chaucer

展开全部黄山景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今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作出了“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从此揭开了黄山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山风景区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世界遗产公约》所赋予的责任,以保持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己任,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努力促进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的56%提高到83.4%,植被覆盖率高达92%,景区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达或好于国家标准,成为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华东动植物宝库”和“人间仙境”。

2002年,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35.4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26.25 万人次,入境游客9.23万人次。

黄山旅游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5.92亿元

2003年,受“非典”影响,共接待游客103.9万人次。

一、资源概况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

据地质资料分析,黄山在四亿年前元古代震旦纪是古扬子海,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变为陆地。

此后,又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磨砺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礼,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资源主要特点:一是景观奇特。

景区内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

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且各有特点:莲花峰瑰丽,光明顶高旷,天都峰险峻。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俗称黄山“五绝”。

奇松,“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

名松一百多棵,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2棵。

怪石,有名可数的有一百二十多处,它们巧夺天工,妙趣横生。

尤其是与奇松相映成趣,分外瑰奇。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

云海,是黄山的魔术大师,使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信茫茫云是海,不信茫茫海是云”。

温泉,属碳酸盐型,水质可浴可饮,水温长年保持在42℃左右。

“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温泉”。

冬雪,是游人公认的一绝。

黄山每到严冬,便“处处路通琉璃界,时时身在水晶官”。

1993年12月,朱镕基总理视察黄山时指出:“黄山本来就很美,冬雪更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

黄山素有“华东植物宝库之称”,共有高等植物217科1664种,其中原生植物1446种。

主要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铁杉等。

植被覆盖率达92%,森林覆盖率达83.4%。

珍禽异兽种类繁多,群落完整,生态稳定平衡。

动物共55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30多种。

主要有短尾猴、四不象、小灵猫、苏门羚、梅花鹿、娃娃鱼、白鹇、八音鸟、相思鸟等。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

黄山景区地处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徽州,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等古建筑近百处;历代歌颂黄山的诗词歌赋2万多首(篇);以黄山为题材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难以计数。

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等人师法自然,创立了“黄山画派”,历数百年而不衰。

近年来拍摄并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播放的影视风光片,出版的中外科普和游览丛书、导游图、画册、影集、名信片,发行的黄山系列邮票,刊发的各类论文,也构成了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管理情况 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景区严格规范管理和建设行为,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把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高度重视规划。

早在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就成立了黄山规划领导小组。

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长为主任的黄山规划委员会。

黄山总体规划批准后,相应设置了规划、土地、建管办及工程建设交易中心机构

相继出台了《黄山风景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与征拨土地法定程序》等规章制度。

2、科学编制规划《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于1982年编制完成,1988年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

依据总体规划,黄山管委会先后编制了6个游览景区(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详细规划和若干个地段、节点详细规划,还陆续编制了电力、通信、交通、给排水、环保、标牌等专项规划,从而形成了紧密联系黄山实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地段详细规划、节点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和区域类、分区类、单体类、专项类四个...

寻生活中的曰常生活表格

展开全部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手抄报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10-2 21:54要快提问者: pikaqiu11405 - 秀才 二级 最佳答案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首战争诗歌: 生命成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也有我国古代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

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

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

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青玉案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

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江城子 醉来长袖舞鸡鸣。

短歌行。

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

鬓星星。

竟何成。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个有用鍀!!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

战争的诗歌

撕毁的面纱(反战诗歌)——既然取名为贪婪和强暴它就不可能永远蒙着面纱!黑白循环的两端灰色把天平捣碎它说它才是休息的温床所有的姐妹都已死亡一首曲子 由它的袍袖来做休止符袍袖里男孩每天呼唤父亲而更多的人从树根上起身收藏一片叶子 并告别母亲石马倒伏在草丛里,一只跛脚踩住沙场的回忆,许多蟋蟀鸣叫着夜夜在它的鬓毛里做巢。

一柄锈了的剑悬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供人观赏 据说价值连城。

那个男孩在旧玻璃上写字看见他的老朋友燕子飞过“燕子 燕子 你告诉我故居的纸窗花为何换上了新纱?”

“早汤先宿酒”是什么意思?

【钓叟+浮云】【合校新注】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朦。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释】 【参商】参,参星,居西方。

商,商星,亦称为辰星,居东方。

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戍旅】以兵卒防守边疆。

如:戍守。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腊屐】晋阮孚喜爱木屐,时常擦洗涂腊。

典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

比喻痴迷某物。

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腊屐,乐在其中。

【梅子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

亦称为霉雨、黄梅雨。

【朔雪】北方的雪。

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叆叇ㄞˋㄉㄞˋ】云多而昏暗的样子。

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

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牖ㄧㄡˇ】窗户。

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数重篾席。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

锦绣万花谷˙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

唐˙鲍溶˙宿水亭诗: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庄周梦化蝶】庄周在梦中幻化为蝴蝶,在天地间遨游,逍遥自在,不知何为庄周。

忽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周。

典出庄子˙齐物论。

后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

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十˙投笔记˙匈奴困超:死离生别,一似庄周梦蝶。

【吕望兆飞熊】姜吕望钓渭滨。

西伯将猎,卜之。

兆曰:所荻非龙,非螭,非罴,乃伯王之辅。

果遇太公于渭阳。

笠翁对韵二冬【钓叟+浮云】【合校新注】 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花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注释】 【下饷】午后之饷。

【高舂】日初之舂。

【螭】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

外形似龙而无角。

建筑或工艺品上常用此形状做为装饰。

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云无角曰螭。

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花萼楼】唐明皇建花萼楼,兄弟五人宴乐于其间。

【仙李】诗句曰:仙李盘根大,喻唐之宗室繁衍也。

【娇杨】指杨贵妃常侍宴沉香亭,唐明皇宽之以致乱。

【三元及第】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均考中第一名,称为三元及第。

【菡萏ㄏㄢˋㄉㄢˋ】荷花的别名。

【芙蓉】植物名。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大灌木或亚乔木。

高约五公尺,叶掌状浅裂,表面有薄毛。

晚秋的清晨开白、红、黄各色花,黄昏时变为深红色,大而美艳,可供观赏,与叶均可入药。

或称为木芙蓉。

【注释2】荷花的别名。

【绿绮】【注释1】乐器名。

相传汉朝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赐给他绿绮琴。

【注释2】用以代称音色材质具佳的琴。

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亦称为绿琴。

【青锋】剑名也。

【饔ㄩㄥ】熟食。

玉篇˙食部:饔,熟食也。

【化蝶】唐穆宗夜宴有黄白蝶飞集花间,宫女得之皆库中金银所化。

【成龙】晋.张华问雷焕曰:斗牛之门常有晦气,何也? 焕曰:此宝剑之精也。

【神女庙】楚王游高唐,梦神女自谓巫山之女,朝云暮雨。

王为立庙,号朝云庙。

【岱宗】泰山的别名。

【丈人峰】山峰名。

位在泰山上,因形状像老人,所以称为丈人峰。

【三杰】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

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

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

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

后人对辛弃疾的看法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作品评述】 旧本稼轩词集序跋文 稼轩词序 范开 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

知失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

是盖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著见于声言音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浅深,而不能不尔者存焉耳。

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

坡公尝自言与其弟子由为文#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之所为。

公之于词亦然;苟不得之于婚笑,则得之于行乐;不得之于行乐,则得之于醉墨淋漓之际。

挥毫未竟而客争藏去。

或闲中书石,兴 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以故多散逸。

是亦未尝有作之之意,其于坡也,是以似之。

虽然,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不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

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

昔宋复古、张乖崖方严劲正,而其词乃复有浓纤婉丽之语,岂铁石心肠者类皆如是耶。

开久从公游,其残膏剩馥,得所沾焉为多。

因暇日衷集冥搜,才逾百盲,皆亲得于公者。

以近时流布于海内者率多赝本,吾为此惧,故不敢独閟,将以祛传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引口大范开序 辛稼轩集序 刘克庄 自昔南北分裂之际,中原豪杰率陷漫殊域,与草木俱腐。

虽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

口建炎省方画淮而守者百三十余年矣,其间北方挠勇自拔而归,如李侯显忠、魏侯胜,十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节本朝,为名卿将。

辛公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

乾道绍熙奏篇及所进《美芹十论》、上虞雍公《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其策完颜氏之祸,论请绝岁币,皆验于数十年之后。

符离之役,举一世以咎任事将相,公独渭张公虽未捷,亦非大败,不宜罪去。

又欲使李显忠将精锐三万出山东,使王任、开赵、贾瑞辈领西北忠义为前锋。

其论与尹少稷、王瞻叔诸人绝异。

呜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

机会一差,至于开禧,则向之文武名臣欲尽,而公亦老矣。

余读其书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诵其诗词,而以前辈谓有井水处皆倡柳词,余谓(智)卿直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尔;公所作大声(革堂)(革答),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禾农)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余幼皆成诵。

公嗣子故京西宪口欲以序见属,未遣书而卒,其子肃具言先志。

恨余衰惫,不能发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见《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歌曲】 歌名: 辛弃疾 歌手: 羽泉 作曲: 羽泉 作词: 一半以上摘抄自辛弃疾不同的词作 专辑: 三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坜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 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数风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歌曲介绍:我们与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个神州破碎,英雄难觅的时代。

辛弃疾老先生逝去了,八百年间,民族兴亡轮回往复,一次次沉沦又一次次觉醒,就凭着中国人骨子里从未丧失的一股气。

这股气,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里行间,又无限地活跃在八百年后的春风里。

我们举目张望到处是无名勇士,到处是沉默而生动的大丈夫,他们都是普通的中国人,他们都在努力地好好活着,活得像个真正的中国人。

【轶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

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

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强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敌报国的愿望在他小小的心里不断滋长。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企图把南宋政权彻底消灭。

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下令大量强行征收壮丁和马匹,加紧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残暴落后的女真侵略者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像喷薄汹涌的火山一样到处爆发开来。

这一年,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

他深知,要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抗金大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

山东的郓州,也叫东平府,西边滨临梁山泊,东边傍泰山之麓,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地。

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在这一年攻占了郓州。

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这里加入农民起义军,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起义群众都知道,好多读书人平时说得好听,金人一来,就投靠金人作帮闲、帮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观望,就是看不起农民出身的首领,不肯加入这支在各地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队伍。

如今,辛弃疾这...

苏州近代有哪些名人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

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

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

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

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

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

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

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

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

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

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

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

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

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

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

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

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

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

著名书法家。

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

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

人们尊为“草圣”。

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

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

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

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

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

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

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

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

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

”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

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

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

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

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

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

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