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等人的诗词



关于等人的诗句展开全部 陌上莺啼细草熏,鱼鳞风皱水成纹。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悼亡诗》(清)王士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维一剪梅 【宋】 李

关于等人的诗句

展开全部 陌上莺啼细草熏,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悼亡诗》(清)王士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唐)王维一剪梅 【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长相思 【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鸣啼金井澜,微霜凄凄潭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秋风辞 【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拌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等人的诗句(二)卜算子【北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无题 【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唐】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唐】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等人的诗句(三)《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子夜吴歌》【唐】李白《秋 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冬 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朋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亡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等人的诗句(四)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逢入京使 【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扩展阅读:有关等人的诗句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求采纳!!!

描写等人的诗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5、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7、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描写等人的诗句

等人的诗句(一)《悼亡诗》【清】王士祯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长相思 【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鸣啼金井澜,微霜凄凄潭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形容等人等的花都谢了的诗句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 )——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 3.“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

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

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

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

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

15年后,迁秘书郎。

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

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

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

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

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 卷三百八十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边塞诗人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

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

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

尝与济诗,有怨望语。

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

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

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

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

其最著名的代表...

杜甫、白居易、张养浩等人写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三吏,三别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白居易: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

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

”《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

诗词中夸女生漂亮的诗句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青葱(绝对的经典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比较俗的)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娇羞)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娇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娇嫩)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西子的经典描绘)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像形容黛玉,宝钗等人的诗句也很不错,要不自己查阅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很多很美的词句,值得一看

与读书有关的诗词

展开全部与读书有关的诗词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

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

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