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如何引导小学生古诗词赏析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展开全部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展开全部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俗语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三、抓“诗眼”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老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三、抓“诗眼”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强、想象丰富、理解力逐步发展,中学教师如果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但是,据笔者了解,中学古诗词的教学,许多教师依然是像讲读文言文一样,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总结概括、背诵默写。

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严重地破坏了诗词的审美价值。

如何引导中学生赏析诗歌

一、重视背诵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

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

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

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

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

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

以松象征坚贞高洁。

以莲代表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

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

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赠友送别: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例如: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咏史怀古: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

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边塞征战: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山水田园: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写景抒情: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抒写对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陶醉较多。

当然,伤春悲秋的诗也不少,也有借凄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苦闷之情。

其实“写景抒情”几乎是每一首诗必用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例如: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以写促学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

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如何上好小学的古诗鉴赏?

一、作者背景。

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

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

二、时代背景。

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

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

三、表现手法。

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

四、音韵之美。

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

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的写作要求。

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

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五、遣词造句。

其实。

这是比较现代的一种说法,放在古诗鉴赏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恰当的词了,⊙﹏⊙汗…简单点说就是看看他的用词,有时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比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并由此而来的“推敲”的典故。

这样富有新奇意味的,或者运用的十分恰当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六、诗的结构

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是欣赏的一个方面,像《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有时作者还会独出心裁,来个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突出鲜明。

比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惨死时暴雨那边欢天喜地的娶媳妇。

七、整体意境。

每首诗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大多是潇洒飘逸,杜甫的通常是沉郁顿挫,王维的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经常是豪放洒脱,等等。

找到了诗自己的风格,你再鉴赏它就不困难了。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展开全部 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高考前适度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的实践能力。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遵循“诗歌鉴赏理论—实践—理论”的规律。

通过教给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通过诵读、实验、练习、创作等方法,适时、适地、适度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古典诗歌的积淀,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组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集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于一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诵读、去体会。

两千年前,先哲孔子身体力行传播“诗教”。

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

从承载文化遗产这方面而言,古典诗歌有着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优势

特别是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但目前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仅限于读读背背,满足于名句默写能挣到分,并没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内容和情感;目光也仅限于课内诗词,并没有广泛涉猎延伸到课外,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诗歌的鉴赏仅限于浅层次的感知,懵懂乱猜,没有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教师“答疑解惑”“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

由于古诗词作为古代的一种文学存在,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作为最精粹的汉语言文学,又包蕴有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手段,因此,学会赏析古典诗词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教师来说,也时常会遇到费时费力地教,学生能力却难以提高的窘境。

大多数教师面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都会产生许多困惑,有自身文学素养的欠缺,有欣赏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体应用的困难,也有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之乏术。

学术界也缺少对中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具体指导,所以,在中学教学实际当中,确实有必要进行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

本课题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究解决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如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赏析、解题等学习方法),致力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高考考纲》规定古诗词默写和欣赏是必考内容。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本课题提供了直接的赏析方法理论指导,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研究中的参考。

我校的常规活动“晨读暮诵”,为同学们朗读背诵古诗词提供了时间保障。

学校每年都会有“中华经典颂”诗歌诵读比赛,为学生展示古诗词朗诵才华提供了舞台。

进行这一课题研究,1.有助于帮助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落实课标有关古诗词的学习要求;2.有助于帮助参与研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提高指导能力;3.有助于提高学生高考古诗词部分成绩;4.也有助于总结出普遍而具体的方法供其他教师和同学们作为参考。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研究目标: 1.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古诗文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3.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学习方法。

4.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

研究方法、步骤及过程:结合教学实际,课题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各个年级身体力行,进行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1.开展活动各年级根据各自年级的指定篇目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夯实了古诗词的积累,为感悟赏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2.拓展练习各年级本着课内总结方法,课外提高能力的原则,在课内学习的基上,适...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赏析现代诗歌

下面,我就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赏析现代诗歌。

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创作背景是正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的前提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诗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说,海子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诗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表现其最后自杀意识尤切的,无疑是他自杀之前的最后几首诗之一,也就是作于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在这里,海子无疑发出了死亡的宣告,这是一个悲伤的海子,陷于死亡而不能自拔;这是一个绝望的诗人,一个破灭而无任何希望的灵魂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海子所谓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能理解为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向往,这样的生活只能存在于诗人的幻想中。

二、研读文本是正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的关键之所以叫做“研读”是为了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现代诗歌的“诗眼”有时就藏在诗歌的题目中,作品的感情基调也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中。

所以研读文本就应该从解题入手。

正如前文所述,“面朝大海”并不能看见“春暖花开”,或者说,当抒情主人公“面朝大海”的时候,他看见的“春暖花开”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因为大海上没有“春暖花开”,“春暖花开”只能是在“我”的身后。

“我”幻想,“我”憧憬,却始终不能面对。

而诗人没有言明的“身后”却是一语成谶。

再看正文,诗中三次出现的“从明天起”、“愿你”以及诗歌最后一句的“我只愿”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的关键。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幅图景即便是尘世生活,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

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

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抒情主人公把三个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挚的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

“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

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

赏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此,赏析其他现代诗歌亦如此。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展开全部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及背诵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也导致了小学生不能长期的记忆下来古诗词。

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及背诵方法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并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

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让学生学习古诗,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

下面本人就加强小学诗词学习提出些看法。

就学生方面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 初读古诗时,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古诗词,并要做到熟读古诗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

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看古诗词的标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

透过标题,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

古诗的标题极为凝练,需要花时间才能真正理解。

如果能真正做到这点,学生不仅能培养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诗人。

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做到了解诗人。

再次,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争取能背下来,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如果学生真的能坚持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要精读诗词,做到了解诗意。

在品词析句时,要体味诗词中的意蕴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

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

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

为此,在讲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黄河颂》。

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

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朗诵的场景大气磅礴。

三、学生要做到研读诗词,进入境界,在意象中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首先,学生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其次,学生要培养想象力,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要能构想一个诗词的画面。

学生在想像中要会领悟情感。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就老师方面,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审美能力。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经典诗词除了语言艺术之外,还包含有其它的艺术因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很难领会到诗词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也就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经典诗文诵读中,并带领学生去感知经典诗文的美,使学生体验到美的愉悦。

教师还应注意古诗词教学中诗词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

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诗文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

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

引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教师引导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提示式...

小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老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三、抓“诗眼”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如何赏析古诗?

展开全部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读中悟美、悟情(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

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

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

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情”是古诗的根源。

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

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

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