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安石 变法前 诗词



王安石的古诗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

王安石的古诗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

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

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王安石的诗词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残菊 黄昏风雨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长安少年离别意非轻, 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是雁南征。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

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

其亦擅长诗词,最著名的要属《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

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

1069年,宗神宗时任参加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变法。

1070年,升任宰相。

由于新法中关于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阶级与相关的官僚,变法遭到知识分子的敌视。

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不佳。

1074年和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

宗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

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王安石生平大事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 熙宁三年(1070)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

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文学1.前期诗歌王安石存诗1500多首,诗歌创作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

前期诗歌主要以杜甫的创作思想为主导,以关心时事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要题材,具有明显的写实精神

正因为王安石对杜甫的崇拜,所以他在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紧扣当时的时政,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把自己渴望济世匡俗的理想抱负写进了诗中,如《感事》、《河北民》、《收盐》、《读诏书》等诗篇,密切联系现实人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表现了他主张革除弊政、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和博大胸怀。

2.后期诗歌王安石的后期诗歌是指:他在熙宁九年罢相后的创作。

仕途的丰富经历,变法失败的复杂心情,使他的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前期诗歌中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退,大量的写景取代了政治诗的位置;艺术走上了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之路,注重对仗、用典、声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追求诗歌的艺术美。

又如《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些小诗新颖别致,锤炼甚工,妥贴自然,意境清丽,表现出荆公体的老练圆熟。

他的《泊船瓜洲》诗亦很有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比较恰当地指出了王安石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他不仅推动了宋人宗杜、学杜之风的兴盛,而且以其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及后期诗歌对艺术技巧、字句锤炼的新的探索,乃至喜欢用典,在散文化的长篇里发议论之习,在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后期由于受韩愈、卢同诗的影响,有些作品不免生硬粗糙、喜造硬词、押险韵,对后来也有不良影响。

王安石故居王安石故居位于抚州市东乡县的上池村,距离县中心25公里,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

该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千年之久,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修建的。

现存有5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

我国的王安石有个什么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关于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宋抚州临川人,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 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 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 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 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 思想基础。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几近三十年 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 弊政的革新措施。

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 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 了一幅初步的蓝图。

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 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

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 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 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 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

史称“熙宁新法”。

王安石 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 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

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 逻辑严密,行文峭菝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其诗文《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

散文 《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 课本。

卓绝的文学造诣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现存著 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 宋说》等 展开...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之间,的关系

展开全部 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已经多时,在此不加详述,尽简介耳。

三人生于同一时代,斯为中国文坛之大幸!然,又是中国政治之大不幸!三个人几乎都被推倒政治的波尖,所以,个人的功名进取、治国平天下心理,必定是相互排斥,不能达成一致!人之自私性于此可见一斑。

况且,政治的解决办法,恰恰是多方面的,不过各执一端耳!三人同为欧阳修所提携,为范仲淹和曾巩赞赏。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真正反目在王安石拜相之后。

王安石推行新法,不料,过去的朋友之司马光,一反常态,变成激烈的反对派和保守派。

从此可见,朋友之间的裂痕,往往不是发达者的张扬,而是不发达者的不平。

王安石对待司马光,也还算是客气,遣送到翰林院,让他编订史书了。

如果王安石变法能够成功,中国将呈现另外一局面。

待到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拜相,于是尽废新法。

两人之间矛盾可谓不可调和矣!在两人之间的苏轼,显得更加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变法者已经有王安石,保守者已经有司马光,而苏轼的天才不再王安石之下,更是远远超乎司马光之上。

于是苏轼的行动就有些可笑而可惜,王安石时代他守旧,到了司马光时代,应该是司马光的朋友了吧?可是苏大学士又皱着眉头说话了:我觉得新法也挺好的!于是无论王安石时代还是司马光时代,苏轼被贬来贬去,周游了半个南中国,也留下来不朽的作品。

往事忘矣,斯人远矣!没有天才的中国是悲哀的,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才的中国,同样可悲。

...

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

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

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

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

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

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

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

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几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

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了一幅初步的蓝图。

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

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

史称“熙宁新法”。

王安石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

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严密,行文峭拔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

散文《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课本。

卓绝的文学造诣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现存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

《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练、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

即使像《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

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

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立意非凡。

参考资料:http://221.193.230.7/xxshang/09/XK01_NJ06/ZY20050720162117718/WBZY/SC20051018144533625.mht王安石家族简介王...

王安石的三首思乡诗

展开全部 王安石的思乡诗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成字说后与曲江谭君丹阳蔡君同游齐安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

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愁台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酬裴如晦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

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

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

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

春日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春日席上十年流落负归期,临水登山客有思。

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篁竹荒茅五亩余,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祗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归计何时就一廛,寒城回首意茫然。

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

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遥知更忆河滨友,从事能忘我独贤。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丹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却相亲。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

十年亲友半零落,回首旧游成古今。

到家五年羁旅倦风埃,旧里依然似梦回。

猿鸟不须怀怅望,溪山应亦笑归来。

身闲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秋晚吾庐更萧洒,沙边烟树绿洄回。

和公辟转运江西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余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和叔雪中见过捐书去寄老山林,无复追缘往事心。

忽值故人乘雪兴,玉堂前话得重寻。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

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

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

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

还家还家岂不乐,生事未应闲。

朝日已复出,征鞍方更攀。

伤心百道水,阂目万重山。

何以忘羁旅,翛然醉梦间。

寄二弟时往临川萧条冬风高,吹我冠上霜。

我行岁已寒,悲汝道路长。

持以犬马心,千里不得将。

使汝身百忧,辛苦冒川梁。

青灯照诗书,仰屋涕数行。

不有亲戚思,讵知远游伤。

寄虔州江阴二妹贡水日夜下,下与章水期。

我行二水间,无日不尔思。

飘若越鸟北,心常在南枝。

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

逝者日已远,百忧讵能追。

生存苦乖隔,邂逅亦何时。

女子归大道,善怀见於诗。

庶云留汝车,慰我堂上慈。

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尘见雁南征。

送僧无惑归鄱阳晚扶衰惫寄人间,应接纷纷只强颜。

挂席每谙东汇水,采芝多梦旧游山。

故人独往今为乐,何日相随我亦闲。

归见江东诸父老,为言飞鸟会知还。

同长安君锺山望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忆江南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欲归水漾青天暖,沙吹白日阴。

塞垣春错莫,行路老侵寻。

绿稍还幽草,红应动故林。

留连一杯酒,满眼欲归心。

年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南望青山知不远,五湖春草入扁舟。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展开全部 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

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

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商人 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

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在开封设置市易务。

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

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

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 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

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 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

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

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

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募役法 熙宁四年颁布实施。

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 熙宁五年颁行。

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

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

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农田水利法 熙宁二年颁布。

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

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

北方在治理黄、漳等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稳定封建秩序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将兵法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

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

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熙宁三年颁行。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

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

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这些变法的中心措施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