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再嫁东风诗词



悼念亡夫的诗词有哪些? 1.《别李郎中》 薛涛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2.《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孙逖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

悼念亡夫的诗词有哪些?

1.《别李郎中》 薛涛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2.《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孙逖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

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堂。

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

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3.《独吟》 韦庄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

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

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

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4.《悼亡诗》商景兰“君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5.《醉思仙》宋 孙道绚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作者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

宋代女词人孙道绚30岁丧夫守寡,寡居十年时写悼亡词《醉思仙》:“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表达对亡夫肠断魂销的沉痛追怀和对自我华容渐衰的哀怜。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吞声落泪,可谓一片至情。

更有甚者,是为亡夫自残和殉情的女子,梁卫敬瑜妻王氏。

年十六而夫亡,父母公婆劝其再嫁,她执意不从,截耳置盘中为誓,并写下《连理诗》、《孤燕诗》表达对丈夫矢志不渝的爱情。

唐代名妓关盼盼受尚书张建封宠爱并纳为妾,尚书殁,盼盼独居并作《燕子楼三首》哀悼和自伤,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

白居易赠诗讥其不死,乃不食而卒。

在她们的深悲里,显示出丰厚的社会人生内涵和百转千回的情韵空间。

不仅有真情的涌流,腻真切的笔触、天然精妙的语言,还有其在传统文化浸染中生成的对男性主人坚贞专一、至死不渝的节操。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展开全部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

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

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

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

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

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

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

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

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

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

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

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

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

有没有表示喜欢上的女人是比自己大的多还嫁了人的诗词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首哀怨凄美的诗,其中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现在也常被人引用,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

陆游的哪首诗中带有“错错错,莫莫莫”?

这一首词牌,词牌名字叫:“钗头凤”。

原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诗词译文:你柔软光滑细腻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这首“钗头凤”,是陆游写给表妹唐琬的。

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赵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

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

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

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

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

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

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参考资料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陆游有一首诗中有“错错错”这三个字,这是哪首诗?

这首词名字叫:“钗头凤”,是陆游写给表妹唐琬的。

展开全部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赵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

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

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

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

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

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

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原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回陆游的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钗头凤 唐婉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这实为人间美事。

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

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

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唐琬征得赵某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唐琬则以此词相答。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 “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

礼记?内则》云:“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

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

其《卜算子?咏梅》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曾借以自况。

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

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琬的独创。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

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

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

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过片“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

“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

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

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

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

”说“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

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

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

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

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

“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

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

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本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

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

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

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

而唐琬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

自古 “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

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

因此,本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 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

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

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最后附带指出,世传唐琬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

本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

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但明人毕竟与宋相隔不远,故本文仍据明人所见,将此词介绍给读者。

唐琬简介:陆游妻,为陆...

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对诗请给具体解释一下

展开全部 注: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

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

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他们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

----------------------------唐琬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这实为人间美事。

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

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

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唐琬征得赵某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唐琬则以此词相答。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

“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

《礼记·内则》云 :“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

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

其《卜算子·咏梅》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曾借以自况。

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

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琬的独创 。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 ,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

“难、难、难 !”均为独语之词。

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

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

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过片“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 。

“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

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

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

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

”说“ 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

梦魂夜驰,积劳成疾 ,终于成了“病魂”。

昨日方有梦魂 ,至今日却只剩“病魂”。

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

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 ,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

“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

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

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本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

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

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

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

而唐琬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

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

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

因此,本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

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

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最后附带指出,世传唐琬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

本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 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

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展开全部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

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悲凉。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为博大的艺术才华。

如果只让她仅仅去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还有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

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劾几遭灭门之祸。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

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写珍本秘集,在中国金石鉴赏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随之灭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干涸的爱之河床上。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

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

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

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 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

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在流亡途中,她曾被人诬陷「颁金」,即通敌的嫌疑;接之而来的是丈夫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她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凄凉不堪。

一连串的沧桑变故,使李清照的性格逐渐由开朗变得忧郁,在《永遇乐》中,她以凄凉的笔调感慨了自己今昔不同的心况境遇: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舛变,使她这个时期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

往日曾写到的「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活泼消失了,「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那种逸兴消失了,而今的情怀就像是在《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着这首小词,我们仿佛像坐在剧场里,抬眼望去,远...

陆游的哪首诗中带有“错错错,莫莫莫”?

这首词名字叫:“钗头凤”,是陆游写给表妹唐琬的。

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赵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

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

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

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

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

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

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原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琬回陆游的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真实历史上大小乔有没有改嫁

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 (孙)策从容戏(周)瑜日:“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

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惊的。

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仅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

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姻缘美满了。

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史书上没有说。

不过,从有关资料分析,至少可以肯定,大乔的命是很苦的。

她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

仅仅过了一年,孙策就因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刺成重伤而死(《三国演义》第29回写到此事),年仅26岁。

当时,大乔充其量20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

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11年。

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建安十五年(210年)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36岁。

这时,小乔也不过30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可以想见。

周瑜留下二子一女,是否皆为小乔所生,史无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她终归是这二子一女的嫡母。

由于周瑜的特殊功勋,孙权待其后人也特别优厚:其女(又是一个不知名字的!)嫁给孙权的太子孙登,若不是孙登死得早了一点(赤乌四年病卒,年仅33岁),当皇后是没有问题的;长子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颇有周瑜弘雅潇洒的遗风,可惜“早殇”;次子周胤,亦娶宗室之女,后封都乡侯,但因“酗淫自恣”,屡次得罪,废爵迁徙,不过最终仍被孙权赦免。

尽管如此,小乔本人却是琴瑟已断,欢娱难再,只好和姐姐一样,在无边寂寞、无穷追忆之中消磨余生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古红颜多薄命”,死于非命者何止万千;相对而言,二乔算不得太不幸,但她们同样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

现存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严格地说,杜牧这首诗并非咏二乔,诗人只是即景抒情,因赤壁而想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并进而产生联想:如果周瑜不是借助东风发动火攻而打败了曹操,东吴很有可能战败,那样的话,江东二乔也会被掳到铜雀台充当曹操的玩偶了。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战胜者把被征服者的妻室姐妹女儿掠为已有,似乎是天经地义。

曹操灭袁绍之后,便毫不客气地把袁绍的媳妇甄氏纳为自己的儿媳;孙权也曾把袁术的女儿占为己有。

因此,如果曹操真的灭掉东吴,要掳走二乔也毫不奇怪。

不过,如果把曹操南征的目的说成是夺取二乔,那就歪曲了赤壁之战的意义,也太贬低曹孟德了。

事实上,写《赤壁》诗的杜牧也并不这样看。

然而,多情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们却按照各自的美学观点去理解杜牧的诗,并大加引申,创作出形形色色有关二乔的绘画、诗词、戏曲、小说。

共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虚构。

罗贯中并没有模糊赤壁之战的重要政治意义,但出于“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他有意突出曹操“好色之徒”的形象,渲染了曹操觊觎二乔美色的主观意图。

在第44回《智激周瑜》一节里,他借诸葛亮之口,说曹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清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并采用移花接木、颠倒时序、虚实杂糅等艺术手法,在曹植《铜雀台赋》中加进“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等句,证明曹操确有此意,遂使诸葛亮的激将法天衣无缝,立即奏效,激得周瑜说出了坚决抗曹的本意。

在第48回《横槊赋诗》一节中,罗贯中照应前文,让志得意满的曹操直接出面,对众官说道:“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

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