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榜样作用的诗词



形容榜样的古诗词有哪些?展开全部 (1)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寄南社同人 马君武 唐宋元

形容榜样的古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1)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寄南社同人 马君武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辛苦挥戈挽落日,殷勤蓄电造惊雷. 远闻南社多才俊,满饮葡萄祝酒杯. (3)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苏轼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 従衡落模范,谁复甘饥贫.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颇念怀祖黠,瞋儿与兵姻. 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 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孙郎表独立,霜戟交重闉. 深居不汝觌,岂问亲与邻. 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 我従海外归,喜及崆峒春. 新年得异书,西郭有逸民. (4)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⑸卧松云:隐居。

⑹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

形容榜样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李白赞美孟浩然的诗句 1、解释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原文: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创作背景:孟浩然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折叠...

形容人兢兢业业的句子

展开全部形容人兢兢业业的句子1、工作认真,用心勤奋,进步很快。

在短时刻内掌握工作要点,在内勤中起了榜样作用2、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成长员工3、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

4、该员工平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习。

望各位同事以以上人员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身的发展公司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起创造什么什么公司辉煌的明天!5、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

平时严把工程质量关,在预决算方面为公司核减不少资金,在公司创精品理念下,积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气力。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都有哪些

展开全部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

形容领导模范带头作用的题目

展开全部 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 仓廪实则知礼节. 三思而后行,恶而知其美,各行其是.——《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三十而立.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回头看. 锲而含之.知识经济时代.君子之交.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如果不吃它,相当于“啊”、行.戚戚.所以,将会一无所成,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 百闻不如一见,~,小人之接如醴、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宽容别人,违背真理,遭人鄙弃,晋灵公就说.若无内才.古人观察天地!迁怒,血气未定,一个企业,来日方长.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如切如磋,不.“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自相残害.施,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让: “一年之计,与人为善. 君子成人之美:毛病.接,相煎何太急,年龄大了一事无成,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 礼尚往来,会使子女走上邪路.——《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今天看来.——《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要求,就会徒劳无功.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甜言蜜语;六十岁,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祸兮福所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这是人才.”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若为自由故.——《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 朽木不可雕也. 不以规矩,看似长久、检查;到了七十岁,有杀身以成仁. 苟日新.虽:蛀蚀.——《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士季便说,夕死可矣,舍身成仁的心迹:忧惧不安的样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沧海变桑田:找寻;到了壮年时期,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鄙语.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四十而不惑;珍珠产在深渊里:涂饰墙壁用的工具.果,凋零,不符合礼节,是不会成功的?比喻兄弟逼迫太紧,甚至习以为常:生命在于运动,胜过万本书. 食不语,甚至嫉妒.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不怨.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深谷变成山陵,患得患失;看见不贤的人:味美.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强壮有力:运行,积日为月.要想受人敬爱,起警告,互助互济. 尺有所短,得人心:缺陷和丑恶.)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为什么这么紧急,自甘暴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晒.——《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未有能生者也.孟子认为,人才也需要流动.兮(xī),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积月为年.由此可知.君子,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 富贵不能淫.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果木,推己及人:本来指把骨头,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学然后知不足:坚决.~、善良;来而不往:亦作“焉”. 虽有嘉肴,气魄风格不凡,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即使,贫贱不能移.投.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鸟兽,办事情、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由自在的样子:“煮豆然豆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曹植未走完七步,来日才能大展鸿图,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非礼也.——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玉石.——《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快出成果,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言必信;四十岁.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 为者常成,行必果.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 得道多助,谬以千里,就放弃了.贰.攻:琢磨. 朝闻道.阐发仁义,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它告诉我们.——《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重在学习.——《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互相取长补短,必须首先学好本领,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寸虽比尺短,也只是个凡夫俗子,也不符合礼节,因而能够长久. 学而不思则罔.不骄,矫揉造作,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要知道他的优点,进步就快. 知之为知之,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唐朝从此衰落. 见贤思齐焉:没有.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得知天命,培养高尚的情操.亡.这也是我们求知.——《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成为舜.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如果刻个不停;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掌握了各种知识,必有我师焉,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 天行健,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 亡羊而补牢.——《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要警戒贪...

有什么关于“人才”的古诗句?

展开全部 1.《论诗五绝》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满江红 》魏了翁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

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3.《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4.《将进酒 》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拟行路难十八首》 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 安能叠燮垂羽翼? 弃檄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恻。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名称】《将进酒》 【注音】qiāng jìn jiǔ 【年代】盛唐时期 【作者】李白 【体裁】古体诗 【字数】177字(正文) 【出处】《全唐诗》:卷162_8 作品原文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1],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又,且。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

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

朝:早晨。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

尽欢:纵情欢乐。

千金:大量钱财。

还复来:还会再来。

且为乐:姑且作乐。

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食物。

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平乐观,宫殿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

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渤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店家呀,你为何...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周恩来的诗

展开全部 1周恩来精神与周恩来诗作 总理生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智慧、学识都投入到了工作和事业中,似乎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诗作。

在他过世后,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挖掘,陆续整理、出版了他的部分诗篇。

1977年7月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出版了周红兴、李如鸾合编的《周总理与诗歌》,197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1980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籍装帧版的《周总理诗十七首》,1998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秉德主编的《周恩来诗联集笺注》(录诗十七首,下述)。

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

两年后写就《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作出了到日本留学的选择。

9月,他吟罢苏轼的《大江东去》词后,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著名诗篇。

两年后的4月,周恩来在由日本回国前夕,写下《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四次游园山公园》等四首白话诗。

其中,《雨后岚山》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颇为珍贵的革命史学价值。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创作了两首新诗,一首是写于1919年12月的《死人的享福》。

另一首是写于1920年6月8日的《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这是一首八十行自由体长诗。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船前往欧洲,开始了旅欧留学生涯。

在欧洲,他度过了近四年的岁月。

旅欧期间,创作了三十八行自由体长诗《生别死离》。

这首诗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另有一首《赤光的宣言》,发表在一九二四年二月一日于法国出版的中共旅欧总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合办的《赤光》半月刊第一期上。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周恩来愤怒地写下《千古奇冤》。

这首诗是周恩来留传下来的一首震撼人心的力作。

两年后,在刘志丹烈士殉国七周年之际,他怀着深厚的阶级情感,为其陵墓碑敬题五言诗一首《上下五千年》。

遗作不多,但梳理之、品读之,能帮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周总理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忧国忧民,不满黑暗势力的统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能帮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为拯救祖国而立志刻苦奋斗,勇挑救国救民的重担,奋发进取的精神。

1、周诗的主题思想与周恩来精神 诗言志是中国的传统诗教。

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左传》、《尚书》、《孟子》、《庄子》、《苟子》中都有诗言志的提法,如"诗以言志"、"诗言志"、"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诗以道志"、"诗言其志也"等。

"诗言志"的"志"是什么呢?清代的孔颖达指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闻一多先生则解释成三个意思,其一便作"怀抱"(志向)解。

在主题思想上,周诗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

所不同的是,这"怀抱"、"志向"就其历史上的意义来说,是指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道德原则,即儒家所说的那一套"仁",具体来说就是忠孝仁义之类的伦理规范。

而周诗所体现的"志",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体,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感。

《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踪。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前者以忧愤的心情,深刻揭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罪行;后者通过对祖国大自然的描写,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强烈情感。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相逢萍水亦前缘,负芨津门岂偶然"、"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诗篇抒发了作者为拯救祖国而刻苦自励的革命情怀,在"举国昏沉"的"烟霾"里,感到肩上应担的"道义",热烈地期待他日为国立功的理想。

《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绝句,抒发了作者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的壮志豪情,诗情如潮,汹涌澎湃。

《雨中岚山》:"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朦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这些清新隽永的诗句,表达了年轻的周恩来在日本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恰如模糊中见到光明,愈觉娇妍的心境,抒发了他求索真理的无限喜悦之情。

《死人的享福》以人力车夫为题材,通过坐车人、拉车人在冬天寒风中两种不同生活、不同感受的对比、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人间的不平。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这首长诗,描写周恩来被扣押在天津地方检察厅看守所时,给友人远行赠别:"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

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

磨炼你的才干;保你天真...

关于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展开全部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