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

高考诗词鉴赏题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怎样应对高考古诗词中鉴赏题: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高考古诗鉴赏题

展开全部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答:8.C9.B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

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应怎样做?怎样才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

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应怎样做?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得分?这是每个考生关心的问题。

虽然参考诸君各有应付之法,笔者还想多年指导考生的经验奉献给大家。

(摘) 一.考前准备阶段,扎稳基础。

首先是掌握必须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于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地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了解古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其次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常用比喻、对比、比拟、夸张、借代、象征、暗示、典故、衬托等手法,委婉地表达感情。

我们平时多注意它们的用法和特点,阅读时多加注意,就能较容易地领悟作者的本意,准确地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二.临场鉴赏阶段,把握要求,有的放矢。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归类。

一般说来,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在答题时就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其次,努力探寻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分析标题,确定作者表述的对象。

如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我们可以发现标题给出了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

而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同样可以给我们这些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写?写的是什么?便可把握主要方向

二是阅读内容,寻找与试题有关的词句,将诗眼提取出来。

弄清诗歌的意象,再回头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如:2003年高考题选王维的《过香积寺》,考题围绕“诗眼”二字做足了文章,先问:“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然后再问“为什么?”如果我们在这点知识不能过关,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找出答案,将诗歌的意境赏析出来: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相馆在青松上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面三刀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再看赵师秀的《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句写出对客人失约的强烈不满,而“闲敲”二字看似“闲”,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等人的万分焦急。

王建的《雨过山村》 ,也是如此,首联的“一两家”,准确地写出了山村居民点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点。

而“妇姑相唤浴蚕去”后,只剩下中庭的栀子花在静静的开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

借景写人,以闲衬忙,以静衬动。

全诗的意境便展现出来了

总之,找出诗歌的意象,这是鉴赏的起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赏析的关键。

三是借助诗歌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资料,寻找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千万不能忽视。

其三,反复诵读全诗,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

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

也称质朴。

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

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

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

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

如何答好高考古诗鉴赏题

一、方法指导 1.理解内容 理解内容,是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鉴赏、评价的前提。

古代诗歌常见内容有:思乡、怀远、咏史咏物、怀古伤今、离情别绪、春恨秋悲、人生际遇等。

理解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逐词逐句研读诗歌。

诗中的关键词语往往直接透露出对生活的感悟,集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因此诗中的关键词是理解内容的切入点。

②整体把握意境,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意境,才能防止以偏概全,才能正确理解形象和诗的含义; ③注意捕捉隐含信息,有的诗句语意双关,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结合全诗细心揣摩,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意; ④注意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了解古代诗歌多多省略、跳跃与倒装等特点,理解时要适当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

⑥了解诗词中的典故,掌握古代一些文化常识,也是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需要突破的障碍。

⑦注意联系作者生平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⑧注意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进而准确理解全诗; 2.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 “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

就是要分析出诗歌中使用了怎样的语言、运用了哪些形象和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并评价其取得的效果。

解答古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题,要了解一些名词术语,还要注意答题技巧。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面、一种氛围、一种情境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就是意境。

诗歌的主题就是在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营造中体现出来的。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鉴赏古诗,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就诗论诗,不需引经据典,也不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要实事求是,切忌随意拔高。

求推荐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的练习册

文言文切忌不能做原题,你指望在高考题中碰到原题说明出题水平太差了,其实是这样的,文言文三个字:信,达,雅。

说起来简单,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一个人学习一门外语一样,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到,文言文也是一门语言,不能以为我们古人的讲话方式我们凭感觉就能理解,这需要平时多培养语感,不要局限于穿胆扁感壮啡憋拾铂浆学习哪本书,哪本教材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文言文,语文成绩也就105左右,后来专攻作文和文言文,高考120分。

平时肯下功夫,不一定你在平时就能感觉出自己能够提高多少,但是你已经在进步了!相信你,祝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分析答题模式一、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古诗词专题训练(中学语文)1我国的古代诗歌分为()()()()...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赋 盛行的朝代分别是唐 宋 元 明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屈原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是《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中描写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等意象,营造了人们因交通困难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的意境。

古代诗人和诗歌作品并称的很多,如“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初唐四杰”是指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孟”是指 王维,孟浩然 ;“苏辛”是指 苏轼、辛弃疾 ;“高岑”是指高适和岑参;“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风骚”是指《国风》和《离骚》两部作品。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方略2009版考试说明: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形式上鉴赏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内容上分析其思想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诗歌中形象1.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B、 作品中其他人物.2.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练习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练习2】 (1)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练习3】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4】 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练习5】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