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蒙阴诗词



蒙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展开全部 刘洪,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 ,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

蒙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展开全部 刘洪,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 ,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

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

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

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蒙恬,蒙阴人。

秦朝名将。

世代为秦重臣。

初任狱官,后为将。

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

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李柰,字时珍,蒙阴李家保德村人,生于书香之家,善书法,工诗词

1427年中进士,初任行人。

后任南京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左参议。

景泰年间(1450—1456),辞官故里,著有《春秋管窥》一书行世。

公勉仁(1450~1516),字尚德,号西埠,官至大同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跻奎,原名志厚,号中山,是公鼐的曾祖父,公勉仁之侄,公景仁之子,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后调广西,讨平反叛,累立战功。

著有《中岩诗草》行世。

公一扬,号亦山,公跻奎之三子,九岁能文,十二岁入邑庠,二十一领嘉靖戌午乡荐,巳未成进士,官至工部郎中。

著有《闲音集》,其《秋夜弹琴》《卜筑》二首及《蒙阴八景》等诗尚能找到。

公家臣,字共甫,号东塘,公一扬之侄,公一载(公跻奎长子)长子于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会典纂修官,负责校阅《世宗实录》,1577年(万历五年),降为泽州判官,移官至广平司理、南京户部主事,1583年(万历十一年)卒于滁州,终年五十一岁。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今山东蒙阴县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赠礼部尚书,谥“文介”。

公浮来(1569-1619),又名公鼒,字敬与,号浮来,明朝后期山左诗坛的主盟人物

公浮来出生于明朝后期著名的江北文学世家公鼐家族,公浮来(公鼒)是明朝山左诗坛后期主盟,与王象春、冯琦并称,其兄公鼐更是明朝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旗帜和领袖人物。

沂蒙六姐妹: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刘晓浦,亦名刘太和、刘昱厚、刘小浦。

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人。

早年在济南求学,后考入江苏南通实业纺织学校

多次走向街头、集市,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暴行径,1931年4月5日,刘晓浦在济南英勇就义。

秦士文(?~1628)字彬予,明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军事家,蒙阴县常路镇北楼村人。

其出身进士,戎马倥偬之余,必秉烛著文,一生著有《抚宣奏议》九卷,诗、文各一卷。

描写普洱茶诗句

展开全部 普洱茶诗歌作者黄炳,广东人,清光绪年间任景东郡守,是当时云南省诗坛一位有名的诗人。

下面是他作的《采茶曲》,距今亦百年以上。

诗云:正月采茶未有茶,村姑一队颜如花。

秋千戏罢买春酒,醉倒胡麻抱琵琶。

二月采茶茶叶尖,未堪劳动玉纤纤。

东风骀荡春如海,怕有余寒不卷帘。

三月采茶茶叶香,清明过了雨前忙。

大姑小姑入山去,不怕山高村路长。

四月采茶茶色深,色深味厚耐思寻。

千枝万叶都同样,难得个人不变心。

五月采茶茶叶新,新茶远不及头春。

后茶哪比前茶好,买茶须问采茶人。

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

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元。

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

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

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

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

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

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

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

织劆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

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今朝。

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

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

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元。

普茶吟许廷勋(宁洱生员)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

蛮江瘴岭剧可憎,何处灵芽出岑蔚。

茶山僻在西南夷,鸟吻毒闵纷胶葛。

岂知瑞草种无方,独破蛮烟动蓬勃。

味厚还卑日注从,香清不数蒙阴窟。

始信到处有佳人,岂必赵燕与吴越。

千枝峭茜蟠陈根,万树槎芽带余蘖。

春雷震厉勾渐萌,夜雨沾濡叶争发。

绣臂蛮子头无巾,花裙夷妇脚不袜。

竞向山头采拮来,芦笙唱和声嘈赞。

一摘嫩蕊含白毛,再摘细芽抽绿发。

三摘青黄杂揉登,便知粳稻参糖核。

筠蓝乱叠碧燥燥,楹炭微烘香馞馞。

夷人恃此御饥寒,贾客谁教半干没。

冬前给本春收茶,利重逋多同攘夺。

土官尤复事诛求,杂派抽分苦难脱。

满园茶树积年功,只与豪强作生活。

山中焙就来市中,人肩浃汗牛蹄蹶。

万片扬簸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

丁妃壬女共薰蒸,笋叶腾丝重捡括。

好随筐篚贡官家,直上梯航到官阙。

区区茗饮何足奇,费尽人工非仓卒。

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时每带姜盐吃。

休休两腋自生风,何用团来三百月。

(光绪《普洱府志》)普洱茶万栋才(云南·昭通)瑞草翠南天,春尖煮矿泉。

绿波涤俗事,芳茗溢长轩。

普洱茶山春曲于 生(云南·昆明)一叠清波一叠云,青岚绿雾卷红裙。

山泉玉笛鸣春鸟,领悟春吟脱俗人。

咏普洱茶文若(云南·昆明)天下茶乡第一村,茶名普洱久传闻。

物饶地利千山碧,时泰民康万户春。

雅友相邀芬远逸,佳人对饮味犹真。

何须远学仙家术,信手一杯便出神。

注: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都视茶为“雅友”, 苏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赞普洱茶(二首)王 坚(云南·思茅)一普洱古城锦秀乡,名茶载誉五洲扬。

春尖品饮一杯少,三碗搜肠味自芳。

二名茗质优件件珍,诸多品种味温馨。

雪兰长寿能高寿,益肾螺春葆回春。

云雾马登无污染,玉芽王冠散芳芬。

板山高峻雄风振,普洱茶乡处处新。

注:雪兰、长寿、益肾、螺春、云雾、玉芽、王冠,皆名茶。

普洱茶王 澍(北 京)平生足未践思茅,普洱名茶是至交。

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洌助推敲。

十六字令·普洱茶(三首)王文井(云南·景谷)茶。

绿带环坡接翠霞,村姑聚,笑语满山洼。

茶。

普洱名扬誉迩遐,优良质,四海竟相夸。

茶。

求教诗词致友家,香飘远,不觉日西斜。

普洱茶王明之 (云南·墨江)普洱名茶销万里,京城饮誉上红楼。

而今改革放开好,精茗香飘五大洲。

咏普洱茶王兴麒 (云南·昆明)嫩绿邀春焙,余甘浃齿牙。

神清非澡雪,普洱誉仙家。

咏普洱茶 (二首)刘 杰 (四川)一普洱茶乡咏茗吟,驰名中外贯古今。

得天独厚春来早,雾锁云开万壑青。

二含黄绿起泛芬芳,把盏忻吟留齿香。

肥减养生人喜爱,防癌功效待弘扬。

普洱毫峰茶朱 俊 (云南·普洱)兰洲藕榭假新辞,召我风清月霁时。

酝兴毫峰斟半盏,一分茶酿十分诗。

评云南普洱名茶成 与 龄 (湖南)云南普洱美名扬,腊茗春芽分外香。

多谢村姑精制作,遂教身价入华堂。

赞普洱茶全 德 茶 (云南·思茅)灵山秀水吐香茗,日月精英润芳魂。

入药沏壶馨品意,通筋走脉喜沾唇。

一杯解暑松峰顶,两碗驱寒屋阁亭。

慕饮嫦娥抛桂酒,人间天上贺升平。

赞普洱名茶“八色贡茶”李 萌 (云南·巍山)普洱名茶八色清,龙芽早占一枝春。

香闻百里芝兰气,翠满千山瑞草芬。

贡献人民涤俗气,欢谈国事振芳心。

金瓯喜浴花中露,玉盏频添竹叶青。

普洱茶送北京李 卫 华 (云南·思茅)大雾青山名茗香,东风浩荡绕南疆。

深情厚意夸茶好,呼唤京华四海扬。

贡品茶李哲初普洱龙涎独占春,人间历久系芳名。

当年贡品香金殿,玉碗盘中动帝京。

普洱生态茶吟陈天一(云南·思茅)采天地灵气,孕日月豪光。

汇山水丹秀,聚草木幽香。

融云雾甘露,吸谷雨琼浆。

成生态佳茗,得红楼赞扬。

分一滴玉液,醒四座尘网。

饮金芽三味,除众民病伤。

颂茶节盛会,扬洱茶名芳。

经济发展,垦万项茶乡。

会天下茶友,奔生活小康。

品茶陈治法(湖南)几个吟朋上小楼,迎来普洱两三瓯。

烟岚雨露长相润,馥郁芳香久久留。

...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可归纳为四点: 其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

毛泽东读书有爱写批注的习惯

有的批注已经失散,目前出版的有三大批注集。

一是早年读《伦理学原理》的批注,收录在1990年出版的《毛泽东文稿》中,约2万字。

是在延安时期读苏联哲学教科书等10本哲学书籍的批注,全部收录在1988年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约2.7万字。

这本“哲学批注集”是我负责主编的,我接触到原件,看见毛泽东的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书页上下两端、边白中缝都是,有的书页圈点密集,杠道不断,圈内有圈,杠外划杠。

这反映了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读文学、历史古籍的批注,大多收录在1993年出版的《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约3000字。

他的批注,有的是内容的提要,有的是对人物或思想的评论,有的是联想相关事情的发挥,有的是思想的喷发。

批注有短有长,不拘一格,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多达2000字。

有的批注内容极为丰富,似串串思想“珍珠”,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二,领悟真谛,掌握方法。

毛泽东读书虽很刻苦,但不死板。

他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领悟能力极高,没有丝毫的学理主义、书呆子习气。

毛泽东善于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一优点,为他后来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马列而马列,而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而去找立场、观点、方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这个“领悟真谛,掌握方法”的读书要领,在延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了以他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比较完整的强调学马列主义主要是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方法论”;在指导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三,广收博览,发展创新

这是毛泽东读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他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

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毛泽东所以比他同时代的许多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

还要指出的是,仅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对于他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来说,只是一个基础条件,而不是完全充分的条件。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许多思想理论既源于他读过的书本,又高于他读过的书本。

他不仅能广泛汲纳书本知识,而且能融会贯通实践经验,因而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这在他读哲学书籍的批注以及以这些批注为基础而写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展现得非常清楚。

比如,苏联哲学教科书《辩证法唯物论教程》讲矛盾问题,只使用了“矛盾的特殊性”概念,没有提出“矛盾的普遍性”概念;在讲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导方面时只论述了它们的决定作用,没有讲矛盾地位的转化问题。

毛泽东在该书上写了1200字的长批,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对此作了阐发,提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转化的重要思想。

他写道:矛盾之中,“究竟哪一方是主导的呢?主要看过程发展之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来规定。

资本主义社会在长时期中,资产阶级是主导方面,但到革命前夜时期及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就转化为主导方面了”,“在中日对抗的局面中,中国的因素正在由次要地位向主要地位转变中”;矛盾的主导方面,“凭过程发展至一定阶段中,斗争双方的力量如何而定。

主导与非主导是互相转变的”。

根据批注的这些思想可以看出,《矛盾论》先是抽象出了“矛盾的普遍性”概念,作出了关于矛盾普遍性两重含义的概括,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五种情形,对矛盾特殊性的诸多情况作了精辟分析;并且明确提出关于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转化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矛盾特殊性的内涵。

这些论述,既将苏联哲学教科书向前大大地推进,在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原理,又对指导中国革命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其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

毛泽东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即向社会学习,作实际考察。

他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

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读无字书,考察社会,这是他一生都非常重视的学习方法。

早年求学时,他就表示:“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他邀同学利用暑假,步行千里,“游学”农村,对长沙及洞庭湖周边多县作过社会考察。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读“无字天书”,广泛地接触社会实际,产生了要对自己国家的状况作研究的浓厚兴趣,致使他送走一批又一批新民学会的学友旅欧勤工俭学,而他本人却坚持先留在国内,对中国这个地盘的情形“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这个决策...

爬蒙山作文

爬蒙山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要到蒙阴蒙山旅游

我高兴极了!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蒙山脚下。

我站在蒙山脚下抬头向上望去,啊!山峰这么高,在云彩之上哩!再看看陡直的石阶,我的腿都有点发颤了。

我赶忙问爸爸蒙山的海拔高度,爸爸笑了笑回答:“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山,高度仅次于泰山,海拔1156米”。

开始爬山了,我们顺着石阶奋力的向山顶爬去,有的人累的喘着粗气,有的人累的像猴子一样爬了起来,每个人的汗水都湿透了衣襟。

爬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了蒙山瀑布,太壮观了,水哗哗的流着。

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优美诗句。

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有的树竟长在石缝里。

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看,我又不禁想起一段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行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100——200字要有过桥过程 快快快!!!急急...

展开全部 飞夺泸定桥百科名片 反映飞夺泸定桥的油画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目录战斗过程形势分析艰苦条件二十二勇士背景勇士选出的理由戴文贤大校第5位勇士的下落是怎样找到的寻找英雄意外发现王彭争功探秘不同版本分析准备描述回忆版本比较追溯征文相关课文战斗过程 形势分析 艰苦条件二十二勇士 背景 勇士选出的理由 戴文贤大校第5位勇士的下落是怎样找到的 寻找英雄 意外发现王彭争功探秘 不同版本 分析 准备 描述 回忆 版本比较 追溯 征文相关课文展开 编辑本段战斗过程形势分析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 红军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然而国民党的反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艰苦条件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 大渡河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

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3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

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编辑本段二十二勇士背景 比起红军强行军创造的奇迹,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早已为人们熟知,然而,在二十二个勇士中,如今只有五个人的名字被后人得知,其余的,我们都不知道。

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名字,是因为《战士报》一八六期上的记载而被后人得知。

然而,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的名字,却没有得到这样幸运的记载。

同为红一军团所属的部队,为什么红一军团政治部编印的《战士报》只登载了17勇士的名字却没有登载22勇士的名字?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心中的一个困惑。

王永棉老人给出了这样的猜测:目前人们所能找到与红军大渡河战役有关的《战士报》,只有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第一八四期和1935年6月3日出版的第一八六期,它们的原件都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强渡大渡河战斗是5月25日打响的,而飞夺泸定桥战斗是5月27日打响的。

一八四期《战士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前一天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战斗,而到了一八六期《战士报》,内容已经是介绍大渡河全部战役的情况,头条标题就是《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

这样我们自然就可以想到,这中间一定还有《战士报》第一八五期,而且这张报纸的内容差不多可以肯定就是介绍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地猜想,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名单就登载在一八五期的《战士报》上?而...

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

展开全部边姓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边姓是出现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据《百家姓》记载,姓氏属地为陇西郡(秦朝),现在甘肃省。

现、在浙江省较为常见,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两万人

目录边氏边姓起源郡望堂号堂号郡望边姓始祖子边迁徙分布边姓家谱文献边姓字辈排行边氏宗祠历史名人现代名人姓氏分布浙江边姓分布边姓楹联典故四言通用联五言通用联七言通用联八言以上通用联边氏边姓起源郡望堂号 堂号 郡望边姓始祖 子边 迁徙分布边姓家谱文献边姓字辈排行边氏宗祠历史名人现代名人姓氏分布浙江边姓分布边姓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五言通用联 七言通用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展开 编辑本段边氏 边氏是中华全体边姓人的统称,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边姓侨胞。

编辑本段边姓起源 1、 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

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 出自子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3、 出自满族老姓汉化。

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堂号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

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

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

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

郡望 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汉元始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编辑本段边姓始祖子边 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

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

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

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边姓出自子姓。

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

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

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秋时期。

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

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

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编辑本段边姓家谱文献 河北任邱边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边方晋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笃叙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省石家庄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洲家谱学会。

河南封邱边氏重修族谱十卷,(清)边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贻谋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图书馆。

边氏族谱,(清)边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霸县边氏本支支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边氏家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边氏宗谱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封邱边氏族谱十卷,(民国)边济仁、边炳汉等纂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贻谋堂铅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泺县边氏家谱四卷,(民国)边柔远篆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华美印刷局石印本。

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编辑本段边姓字辈排行 山东长清边氏字辈:“绍清家丕(培)现克孝衍(延)修长薪(金)传开基业诗书学温良”。

山东淄博边氏字辈:“圣洪昌继凯”。

山东临沂边氏字辈:“永文经(景)俊玉”。

山东郓城边氏字辈:“凤梦广道兆祥庆传同”。

山东蒙阴边氏字辈:“丕景振立田开洪乐成圆”。

湖北咸宁边氏字辈:“作善吉后志友光康林臣佳”。

湖北宜昌、南漳边氏字辈:“世忠厚传……” 湖北沔阳(仙桃市)边氏字辈:“积厚自有光”。

辽宁本溪、锦州边氏字辈:“万宝朝忠(镇)宪成继广”。

辽宁昌图边氏字辈:“国永喜志庆庚生”。

河北河间边氏字辈:“凤西德树增元玄少”。

河南商丘边氏字辈:“申敬传家祥红永.....”。

江苏边氏一支字辈:“学振中华伟业乃仓”。

边氏一支字辈:“孝先绪文祥”。

边氏一支字辈:“宏德志宝……” 边氏一支字辈:“学从广东正志光华”。

资料有待补充。

[1]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县辛集乡边庄村 边氏字辈庆 玉 保 洪 之 乐 志 河南驻马店边氏字辈:战、理、学、奥、振、思编辑本段边氏宗祠...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展开全部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万里勤王——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

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 秦良玉 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

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

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还先后平定杨应龙、奢崇明等土司叛乱。

后又多次于夔门等地击退张献忠等农民军的进攻。

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

永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中诸贼。

去世后谥号“忠贞”。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编辑本段]收复新疆——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

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

湖南湘阴人。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

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

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

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