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静谧闲适的诗词



描写校园静谧凉爽的诗词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 王籍 《山居秋暝》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 《鹿柴》释义:空寂的山中

描写校园静谧凉爽的诗词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 王籍 《山居秋暝》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鹿柴》释义: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山居秋暝》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 《鸟鸣涧》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

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释义: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释义: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 王籍《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8、锦政慈祥,琴堂安静,万里丰年,一同和气。

—— 宋 无名氏 《醉蓬莱·正香茱试紫》释义:繁华的政治一派祥和,放置琴的房间也是安静的。

9、琴瑟在堂,莫不静谧。

周环掩辟,仰不漏日。

冬日严凝。

——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释义:琴瑟都在房间内,难道这不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景象吗?10、便逍遥尤静谧。

休诣。

人常与神仙集。

——元 王哲《渔家傲》释义:于是自在于生活的安静,休息之中,常与神仙相比美。

描写月夜静谧意境的古诗词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描写“校园静谧凉爽”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 王籍 《山居秋暝》 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鹿柴》 释义: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 《鸟鸣涧》 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

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释义: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 王籍《入若耶溪》 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8、锦政慈祥,琴堂安静,万里丰年,一同和气。

—— 宋 无名氏 《醉蓬莱·正香茱试紫》 释义:繁华的政治一派祥和,放置琴的房间也是安静的。

9、琴瑟在堂,莫不静谧。

周环掩辟,仰不漏日。

冬日严凝。

——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释义:琴瑟都在房间内,难道这不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景象吗? 10、便逍遥尤静谧。

休诣。

人常与神仙集。

——元 王哲《渔家傲》 释义:于是自在于生活的安静,休息之中,常与神仙相比美。

...

表达“闲静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参考资料 季镇淮.《历代诗歌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

有没有表示诗人闲适恬静之情的诗词推荐

展开全部 最著名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以及王维的大量山水诗、苏轼的小令等等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哪些诗词是表达悠闲,自由,闲适,淡泊的呢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基本都是例如学过的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举一首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闲适心情的古诗句有吗急要古诗词

王维的诗有些是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关于静的优美句子和诗词

展开全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宋儒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苏轼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xx谢谢采纳...

描写静美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表达闲静之情的诗句有谁写的什么诗句?

展开全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参考资料 季镇淮.《历代诗歌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