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恩爱诗词



李清照写和赵明诚恩爱甜蜜和花有关的诗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李清照写和赵明诚恩爱甜蜜和花有关的诗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

一、二人爱情起缘于一次美好的邂逅。

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二、两人婚后相敬如宾。

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

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

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

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

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

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

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

以此为乐。

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

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

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

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三、两人感情起了裂痕。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当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

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

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四、美满姻缘落幕。

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

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

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

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同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写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诗。

展开全部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有没有李清照与赵明诚甜蜜时和酒有关的诗词?急~~~

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

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

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

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

虽然当时夫妻两人家境都较宽裕,但是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

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

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

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

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中秋佳节,赵明诚的好友陆德夫等人来访。

陆德夫向李清照施过礼后,转身笑问赵明诚:“赵兄,近日又有几首佳作,能否拿出与大家共享?”赵明诚将夹有李清照填好词的十几篇近作递给好友们,大家传换阅读,吟咏品味。

忽然,只听陆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阴》,真可谓千古绝唱。

”众人也都齐声叫好,纷纷评论说:“《醉花阴》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

”赵明诚又是高兴,又是惭愧,只好承认这一阙实为夫人所作,并当着众人的面拜夫人为师。

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

就这样,他们在互相激励与学习的日子里,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长期的离别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

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任何花开花落,秋风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会激发多愁善感的她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

李清照在得到赵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时,当天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

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褪。

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往往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可是,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的爱情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我们感怀古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千万别忘记疼惜我们身边的亲密爱人,毕竟,做到“我爱你”并不容易。

精神罗网中挣身而出的过程,很可能贯穿人的一生。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全然挣脱,其中包括一些极其杰出的人物

这实在是有关生命本质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我深知只有具体地体验了这种故事才能真正领悟有关名誉的种种涵义,因此必须选一个这样的人来举例,选来选去选中了李清照——一个清纯绝俗到似乎不应该有名誉问题的人。

女诗人风华绝代又与世无争,成天独个儿仁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又不招谁惹谁,会遇到一些什么名誉问题呢?正是这种疑问,触及了人生与名誉之间的险恶玄秘。

李清照是在与赵明诚结婚之后,开始目睹长辈们遭受的名誉灾祸的。

这种经历像是一种试炼,让她明白一个人在名誉问题上的乖谬无常。

她的父亲李格非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徙。

这种名誉上的打击,自上而下,铺天盖地,轰传一时,压力极大,但年轻的李清照还能承受,因为这里还有另一种名誉——类似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名誉,然而不幸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这一下就把这对恩爱的年轻夫妻推入到十分尴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亲能保持名誉,另一方的父亲就必然失去名誉;而这种你死我活的格局压在一个家族的头顶,实际上连一半名誉也无法保持,只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别人看笑话,两败俱伤。

李清照身在其中立即体会到了这种尴尬,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炙手可热、让人寒心的事。

一个新过门的儿媳妇能够以如此强硬的口气上书公公,可见做公公的赵挺之当时在亲友家族乃至民间社会中是不太名誉的,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一个犹豫徘徊的角色,因此最终也遭到打击,甚至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被查封,亲属遭拷问,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

事虽如此,他原先缺失于民间士林的名誉并没有恢复,反而增加了一层阴影,人们只把他看成三翻四覆的小人。

古往今来,很多勉强进人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官吏,大多会在自身名誉上遭此厄运而百口莫辩。

这时,李清照跟随着落魄的丈夫赵明诚返回故里...

求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简短一点

展开全部易安家世 李清照,可以说,他的家庭环境还是很优越的,官宦子弟,大小姐,文化气氛也很浓厚呀,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章丘市明水镇,她的父亲名叫李格非,非常精通这个儒家经典,考中进士之后当过郓州的教授,就是郓州市教育行政总管兼郓州市公办学校校长,后来调到了中央人太学录、太学博士、太学正,就是全国公办最高学校的老师兼教授,我们后面会讲到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就是在赵明诚上太学的时候写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很牛呀,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告诉您,他还有更牛的呢?什么牛呢?他是呀“苏门后四学士”我们都知道“苏门前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后四学士”一般人不知道,廖正一、李禧、董荣、李格非。

李格非深受苏轼器重,但这不是好事,这意味着李格非在政治上就被贴上标签了,“旧党人士”,当时在搞“新法”,苏东坡是拒绝“新法”的,所以李格非官运不能算“亨通”,就因为这一个“苏”字。

还有,李格非这个人很刚直,很清廉,而且,疾恶如仇,这些性格特点对李清照的影响是很大的,李清照晚年自己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回忆就说:“嫠(li/)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意思是我祖辈生于文化氛围浓郁的齐鲁稷下,不是有个“稷下学宫”吗?我祖辈学问名气都很大,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李清照的妈妈王氏也很厉害,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其祖父王拱辰曾经是宋仁宗朝的状元,名字都是宋仁宗赐的,当过翰林学士,当过国家人事部部长(吏部尚书),当过国家财政部兼商务部部长(三司使),所以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宋史*李格非传》就用了三个字,但这三个字精辟,珍贵,什么呢?“亦善文”,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很低,有一个“书香家庭”切能被“书香文化”感染就已经很不错了,且是在正式里说她“亦善文”,可见其文学造诣应该也是很高的。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一个见识卓迈且深深赏识女儿聪明才智的父亲和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女性,所以人称"中郎有女堪传业",让李清照得以与当代一流的文学家相唱和,在文学的氛围中成长。

李清照在花季时代就小有名声,高超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长远的政治见识,健康开朗,活泼可爱,处处洋溢着她的美丽呀。

德甫何人 赵明诚是谁呀,我告诉您,他比李清照还惨,一般人是知道李清照不知道他爹,赵明诚呢,是既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他爹,倒霉蛋蛋,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说白了和李清照还都是山东人,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怪不得两人第一次见面就一见钟情,宰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

赵挺之,新党人士,当时他是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郎),这个人呀,精明干练,官升的很快,当然一少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改革派,所以当时苏东坡就骂他呀使贪财小人,学问不行,怎能堪大任?(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

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

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宋史*赵挺之传》)大家知道“苏门”鄙视赵挺之到什么程度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一次天冷的不行了,陈师道穷,到野外祭祀,妻子从赵挺之家借了件棉衣,赵挺之很慷慨呀,结果陈师道不穿,最后风寒冻死了,窝囊不窝囊?其实赵挺之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这里的“八面玲珑”可没有贬义,新党旧党都能周旋的游刃有余,虽说政治操守不行,但苏东坡,陈师道还是有点小心眼。

我们刚刚说李清照年少就有声名,谁听到了,太学生赵明诚,李清照他爹的学生,可问题是,新党旧党势不两立,这边赵挺之是新党,那边李格非是旧党,能弄到一块吗?这里就要说一下,其实所谓“新旧之争”就是上层打架,像苏轼跟王安石打,下面这些人不过是老大不同,没深仇大恨,你说李云龙和楚云飞要不是一个共产党一个国民党这俩绝对一对好朋友,诸葛亮和诸葛瑾,不过是个为其主,唠家常,美着呢。

而且,我们说,赵明诚还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能“化敌为友”,虽然陈师道与赵挺之水火不容,但却对这个外甥欣赏喜爱有加。

他在给黄庭坚的信函中提到:“正夫(赵挺之字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

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

"(《与鲁直书》)意思就是说:赵挺之的小儿子赵明诚,酷爱诗文,每当看到苏轼、黄庭坚的诗文,即便只有片言只语,也会精心收藏,正因为这个缘故,他的父亲很不喜欢他。

由此看来,少年时代的赵明诚与父亲不同,他对官场政治、新旧党争并不在意,他的主要兴趣在于金石碑刻的收藏与鉴赏,只要是有价值的金石字画他就收藏,十七八岁之年,就以金石收藏在学问家云集的北宋士大夫中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对于性情活泼、关注世事的李清照而言,不能不有所耳闻。

还有,赵明诚是“故事大王”,说是元代人伊士珍写了一本书叫《琅嬛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从中能够看出,...

关于爱情的诗词?

展开全部 第十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4分)得分:6分 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直接而朴实,没有矫情的掩藏,没有夸张的煽情,真实地反应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辗转反侧的焦虑心态。

原来凭其经典地位,它的排名还可以更前的,只是尚未追到,何来深情,因此排第十并不冤枉。

第九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宵》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6分)得分:6.5分 元宵佳节,偶遇佳人,寻寻觅觅,终又重逢。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充满了暧味的一夜情风格,且一改稼轩先生的豪迈词风,对感情乍忧乍喜的描写异常细腻。

纵观全词也不难发现,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自怜幽独。

第八位、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这首是精品。

作者用鸳鸯和比目鱼常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尤其是后半句更是经典,是无数痴男怨女的真实写照。

只是我才学疏浅,不知道该诗的创作背景,不知是作者有感而发还是妙手偶得,因为对其用情之深浅不敢妄言,所以深情指数打低了一些,排列第八。

第七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其实我最喜欢这位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的《声声慢》,那词确实是绝品,只是词风因怀念故国和亡夫而太过凄怨。

相对这首《一剪梅》虽也是描写相思成灾,却并不让读者感到心情灰暗,反而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模范夫妻报以会心一笑。

也难怪,该词将在沉浸在热恋中那个小媳妇的相思心态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

该词的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并驾齐驱排列第七。

第六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秦观《鹊桥仙》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 7分)得分:7.5分 秦少游的这首《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神话传说来歌颂坚贞不移的爱情,当年甫一写出就流传得街知巷闻。

尤其下半阙真乃点睛之笔,词意高远,脱俗立新,让人回味无穷,传诵至今。

经典指数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数也不遑多让,顺理成章排列第六。

第五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8分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的故事自楚国宋玉时就开始传唱,元稹以该故事作为背景来深情追忆亡妻。

该诗尤其是前半句太脍炙人口了,经常被痴情者引用。

而后半句则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为爱情的,显得用情尚不够深,拉低了该诗的深情指数,但依然凭其传诵不衰而进入五甲。

第四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8.5分 风流不羁的柳七爷一生大半时间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

连沦落风尘的歌妓的心声都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在温柔乡浅斟低唱的柳七爷也自然是个多情种子,一曲《雨霖铃》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楼舞场,凄冷秀丽的填词的诉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令人感受到难分难舍的款款深情。

第三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金;元好问《摸鱼儿》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

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

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

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

第二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

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

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

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一位、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想问问李清照和她丈夫的故事.,,,,!

展开全部 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

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

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

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

虽然当时夫妻两人家境都较宽裕,但是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

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

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

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

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中秋佳节,赵明诚的好友陆德夫等人来访。

陆德夫向李清照施过礼后,转身笑问赵明诚:“赵兄,近日又有几首佳作,能否拿出与大家共享?”赵明诚将夹有李清照填好词的十几篇近作递给好友们,大家传换阅读,吟咏品味。

忽然,只听陆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阴》,真可谓千古绝唱。

”众人也都齐声叫好,纷纷评论说:“《醉花阴》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

”赵明诚又是高兴,又是惭愧,只好承认这一阙实为夫人所作,并当着众人的面拜夫人为师。

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

就这样,他们在互相激励与学习的日子里,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长期的离别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

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任何花开花落,秋风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会激发多愁善感的她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

李清照在得到赵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时,当天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

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褪。

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往往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可是,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的爱情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我们感怀古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千万别忘记疼惜我们身边的亲密爱人,毕竟,做到“我爱你”并不容易。

补充: 关于李清照“再婚”的事实,一直以来人们讳莫若深,就连 赵明诚 纳妾 也不愿在文章中提起。

然而确是史实。

二000年,具体时间忘了, 山东大学 中文系的马教授专门在《齐鲁晚报》撰文,就李清照再婚的研究做了详尽的表述。

可惜这篇文章我找不到了。

追问: 哎,,!谢谢了哟,!我也觉得这个事情不好说的,,!没有确切的实证的!

李清照的诗词

展开全部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 ,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

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

求李清照写的关于青春的诗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是一位宋代女诗人,写了很多关于青春与时间流逝的诗词。

底下列举几篇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春晚”看似写的是晚春,暗喻着青春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