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朗读要领



诗词朗诵的技巧怎样提高1.选好作品深理解诗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

诗词朗诵的技巧怎样提高

1.选好作品深理解诗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

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

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

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

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2.感受意境有真情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

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

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为例。

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

人的身躯与狗洞,"自由"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

在朗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意境的感染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在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知,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期待着,地下的烈火升腾,让我和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比如,"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所以,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否定的态度感情,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

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那意境便顿然消失。

还比如,"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深沉内在,自励自勉,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采用上扬语势,像是在发出号召,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须从整体把握,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

3.把握基调重节律基调是指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是总的态度、感情的倾向,节律就是指诗歌及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基调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既要注意总体的色彩,即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基调总的色彩制约着每个具体的句、段、行的表达色彩;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分量,即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

把握准了基调,也就把准了朗诵的总的色彩和分量,即总的倾向、方向和意向。

基调的确定,特别强调对文字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细化为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感受。

最终形成整体对个体的统摄关照,个体对整体的呼应。

基调的声音表现,虽然离不开音高、音长、音强,但更强调音色的变化,如明暗、松紧、抑扬、顿挫的自如弹动,鲜活铺陈。

把握准了基调,朗诵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基本的方向。

节律是诗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诵成功的关键。

格律诗由于字数一定,在朗诵时应体现出这一特点,使听者感觉出这一点,这很重要。

停连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乱重新安排,也就是说,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诵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一定的样子来。

另外,格律诗还应体现出语节一定。

语节含有音步、节奏的意思。

语节一定,在诗的格律上表现为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

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语节安排,也不能乱来。

如五言绝句分为两个语节:...

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

展开全部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

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

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

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

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

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

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

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

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有哪些要点?

展开全部 这是内部消息,我可是倾囊相授啊,望采纳..谢了一、仪表(20分):(1)团体服装整洁,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3)表演能和朗诵融为一体;(4)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二、组织形式(20分):(1)朗诵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

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2)形式新颖、灵活多样,整体效果好。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三、朗诵技巧、内容(60分):(1)符合本次比赛要求,主题鲜明突出 ,内容积极向上 ,思想性强;(2)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3)朗诵熟练,声音洪亮优美,清晰,能够脱稿;(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5)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6)很好地表达该诗词的主题和内涵 , 具有震撼感;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朗诵唯美诗歌的技巧

展开全部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

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

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

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

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

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

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

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

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朗读有哪些技巧

展开全部 普通话朗读技巧之一:停顿一、什么是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点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如: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了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二)不一致关系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一)顺应语法的停顿。

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

(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体现呼应的停顿 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

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如: 1.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

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

(吴晗《论谦虚》) 2.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郑振铎《海燕》)课堂练习:①中国共产党干了五十八年的革命。

五十八年里,新情况,新任务/层出不穷。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四)指向强调的停顿 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

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

再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课堂练习:(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鲁迅《药》)(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五)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

如: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二三式)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堂练习:朗读以上例句(六)区别语意的停顿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1.A、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 B、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2.A、通知到了(补充短语) B、通知/到了(主谓短语)3.A、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不是坏人) B、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是坏人) 4.他的老朋友公证人觉得,徜使查理葛朗台不回来,这个有钱的独养女儿稳是“嫁给”/他当所长的侄儿了。

(巴尔扎克《守财奴》) 5.我看到儿子提着/爸爸从北京买来的礼物,高高兴兴地走进屋来。

(七)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鲁迅《祝福》)朗读技巧之二:...

请教诗歌朗诵的要点,有实际经验的来,可以拿稿子上去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读诗歌要有一定的格律,要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 明确朗读的作用二、 注意朗读的语调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三、讲究朗读的速度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

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

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诗人途中遇赦的欢快心情,读时应加快速度,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四、 突出朗读的停顿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

教学时,我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晓》教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当然,朗读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作出自己认为更妥当的停顿。

五,展开想象,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

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

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总之,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

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

如何进行朗诵的发声训练?

展开全部 朗诵的运气发声训练运气发声是学习朗诵的基础练习。

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正确的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与色彩变化。

在实践练习中,主要是指导学生①进行气息深(吸得深)、匀(呼得匀)、通(气通畅)、活(用灵活),稳定、持久、自如的基本功训练;②进行口腔控制打(打开牙关)、提(提起颧肌)、挺(挺起软腭)、放(放松下巴)和吐字归音字头(要叼住、弹出)、字腹(要拉开、立起)、字尾(要归音、到位)“枣核型”的基本功训练;③进行声音纯正朴实、明朗大方、圆润集中、刚柔井济、纵收自如、色彩丰富、感染力强、优美动听的基本功训练; ④进行用气发声状态积极、松驰、集中的基本功训练。

通过学习和训练,要使自己的用气发声状态达到:“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挤不僵,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的要求。

说到朗诵或歌唱用气发声,人们很喜欢用传统的说法“运用丹田之气”,好多同学可能会理解成“要把‘丹田’的气从口腔中发出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丹田”是我国传统气功理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意念”,并非有一个具体实在的“穴位”或部位。

笔者的经验,如果朗诵者在用气时能把控制呼吸的着力点,意守在“丹田”的位置确能起着放松上半身的发声器官的效果,使声音持久而有韧性。

第一章 气息控制训练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

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

这种声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这就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

“气者音之帅也”。

没有气息,声带就不能颤动发声。

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大小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

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

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

因此,在诸多发声控制训练中,气息控制训练是学习发声中最重要的根本一环。

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三要呼气时间长,四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五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要能掌握“深、匀、通、活,稳定、持久、自如”的气息控制本领。

在实际播音创作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作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

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音才能随情而变化。

例如:气势汹汹、气息奄奄、气冲霄汉;有气无力、气急败坏、忍气吞声、气贯长虹、怒气冲天等等:这些成语涉及到情感的复杂变化,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式,一种气息状态去表达,那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

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第一节 气息基本状态练习进行基本状态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体会和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新的、符合于朗诵发声要求的呼吸方式。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练习;第二,要在破与立的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否则多年养成的习惯是难以改掉的;第三,从训练的角度讲,只知道理不行;只有抓住符合要领的实际感觉,并在反复的练习中稳定了这种感觉,才能掌握并使用。

一、吸气在做吸气练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肩胸放松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宋体会:①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

②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人体内。

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③闻花,远处飘来一股花香,闻一闻是什么花的味呢?此时,气会吸得深入、自然。

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

④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人体内的。

这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⑤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

在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时,总要深汲一口气,憋住一股劲儿.此时,腰部、腹部和感觉的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⑥“半打”哈欠。

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二、呼气作呼气练习时心里应自然松弛,不能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而憋气、紧喉。

用练习吸气的方法吸气至“八成”满……①以叹气方法呼出,并不带出任何语音,体会喉部如何放松。

②缓缓持续地发出“ai”的声音。

③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吹歪蜡烛火苗,使其既不直也不灭。

④发出纯净的、音高自然一致的“a”的延长音。

⑤数数儿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 I、2、3、4……”。

⑥数葫芦。

清晰地发出“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 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 三、四声的用气练习就声音形成而言,汉语语势变化...

朗诵诗词是照着念吗

结合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感受意境有真情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 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

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 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

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学播音 选王者,愿为更多艺考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