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扬爬雪山过草地诗词



爬雪山 过草地展开全部 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

爬雪山 过草地

展开全部 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

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

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

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

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 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

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

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 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

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

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

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

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

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

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

下午 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 3块,首尾不能相顾。

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

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

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

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

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

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

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 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

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

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 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

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

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

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

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

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

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

下午 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 3块,首尾不能相顾。

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

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

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

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

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

七律长征阅读题红军长征,以爬雪山,过草地最为艰苦,而诗的最后两...

展开全部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

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

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

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

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 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

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

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 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

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

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

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

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

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

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

下午 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 3块,首尾不能相顾。

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

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

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导游词,急急急急急急急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它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

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左翼为林彪的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

每人最多携带8~10斤粮食,一般的带5~6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生命代价。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为了出敌不意,为了争取主动,为了北上战略,红军长征过草地,成就了“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出行难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

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趟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

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其次是食难。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

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了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

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

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

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找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

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

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实在是没粮食了,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人烟,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野菜,草,还有身上的皮带,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锣鼓的鼓皮。

老红军们的回忆中,用这几种办法把难咽的皮带嚼进肚: 第一种,煮着吃。

老红军郭才高记得,先用刀将皮带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第二种,烤着吃。

老红军李文模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烤了之后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一根皮带吃了一个月。

第三种,先煮再烤。

老红军蒲国恩有条战友送的皮带,最困难时解了下来,放在开水里泡软了,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第四种,先烤再煮。

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

其实,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皮带丝,看得见,捞不着…… 除了皮带、草鞋,还有野菜。

冬苋菜、马齿菜、苦菜、灰灰菜、大黄叶、野芹菜……吃到嘴里都是菜。

野菜吃完了,吃草根。

当发现草根可以充饥后,战士们第一时间传口信给后面的部队——是甜的! 也曾有过苦作甜。

那次战士偶然在一处洼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还黏着几片肉,老红军田仁乾几人大喜过望,将它搬回营地集体分配:那几片肉给妇女娃娃们,那骨架大部分给了兄弟部队,只留下一小部分归他们几人,作为存粮慢慢吃。

最绝的是贺龙。

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个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还真钓上了鱼。

他的堂弟贺文玳回忆:“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

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送去。

后来,萧克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娃,因在红军土制的一碉堡所生,贺龙就给娃子取名为碉堡……” 疟疾复发,红军战士戴天福临终前委托卫生员带给毛泽东一个纸包,里面是发给重病号的一小块马肉。

卫生员流着泪说:“戴天福同志临死的时候,让我把这块马肉一定要交给毛主席!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的,只盼望革命成功。

请您多多保重身体。

还让我转告警卫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顾您!”周围一个个七尺男儿,失声痛哭…… 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再次是御寒难。

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

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

太冷了,有的战士就喝...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200字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急!!!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著。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的故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向中央索取更多权力。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缩写过的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等有关故事

展开全部 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会师后,红军总部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

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 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

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

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

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

请问: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故事谁有?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参考资料: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10/05/001426090.shtml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

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

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着牙坚持行军。

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

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

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

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

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

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

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毛泽东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http://bbs.ent.tom.com/forum/view_thread.php?forumid=208 amp;threadid=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