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唐人花甲诗词



诗歌知识竞赛知识的资料?一 、选择题(40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

诗歌知识竞赛知识的资料?

一 、选择题(40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

《边城》、《湘行散记》最具代表。

D.高尔基的《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著作,列宁称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散文著作。

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

B.柳宗元是唐代散文家,与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他的寓言小品《三戒》和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为后人所称诵。

C.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

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D.《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它们都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文艺复兴是欧洲14—16世纪的文化思想潮流。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作家,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C。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最大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

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

D.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他的喜剧《钦差大臣》和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12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

B.乐府始置于西汉,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乐府诗”或“乐府”。

C.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

解放后他还创作了《茶馆》、《王昭君》等话剧剧本。

D.世界名著《神曲》、《双城记》、《基度山伯爵》、《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依次是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大仲马和苏联的肖洛霍夫。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的诗主要抒写一腔爱国激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其中《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

B.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写得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醉翁亭记》、《秋色赋》尤具特色

B.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流传甚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其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C.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他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明代著名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被世称为“三言二拍”。

D.艾青是现代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B.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反映了30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面貌。

D.苏联...

花甲老人的青瓷梦是怎样的?

高启(1336~1374) 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

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

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

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

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

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

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

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

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

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

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

"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

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高启诗中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

这类诗歌,有时也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

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杯酒出肺肝,须臾起相疑。

田□排窦婴,赵高诬李斯。

倾挤不少假,权宠实灾基。

"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揭露。

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

"实际上是讥讽明朝新贵的。

但高启思想比较复杂,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

首先,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

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犬随春□女,鸡唤晓耕人"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

其次,注重含蓄,韵味深长。

如《凿渠谣》:"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

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

君不见,贾尚书。

"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

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

如《子夜四时歌》之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

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明白如话,亲切动人。

这些诗的创作,与他乡居时多与下层人民接近有关。

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

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一个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有唐人传奇之风。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

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

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

后因为文章触犯朱元章,被腰斩与南京城!据传说高启被腰斩后并未死去,但是朱元璋亲自监斩,高启被拦腰截断后,用手蘸自己的血连写三个"惨"字.自此后朱元璋夜夜做噩梦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年代】:明【作者】:高启【作品】:岳王墓【内容】: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梅花九首之一---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

下面这首诗是红梅吗求大神帮助《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

直和根拨送春来 ——苏轼七绝《红梅》赏析 文/笨笨信天翁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1037~1101)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命意新颖,发人深省.尤以其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脍炙人口.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借由客观外在物象来表达主观的内在情意,发人之所未发,写出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 《苏轼诗集》(庄严出版社第一~第四册)中有关梅花的诗句,共有85首,其中41首创作于“乌台诗案”之后.关于咏梅,苏轼明确主张写梅应写“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红梅三首》),他发掘和升华了自然界所塑造的梅花凌寒不屈、迎风斗雪的品格——“梅格”,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描写中去,把自身的思想和人生理想寓于“梅”的形象之中,让“梅”成为自己人生际遇和人格的代言物,并寓哲理于咏梅诗中,大大提升了梅花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其一)(以下简称《红梅》)便是其中之一.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其一)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 直和根拨送春来. 从题目可知,苏轼这首诗以梅花作为思念关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达忆友之意象,道自然之法则,抒真诚之情怀. 关景仁,字彦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进士出身,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英宗治平二年(1065,一说三年) 为丰县令,曾对县城进行过较大规模修建.又尝为钱塘令.关景仁曾以梅树为礼物相赠,苏轼将梅株栽于堂屋外面向阳的地方,写下《红梅》二首以表感谢. 第一联: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注释] 芳信: 开花的音讯和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芳:①香;香气.②花卉,花草的香味.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信:①诚实;信用;相信.②使者;信息;书信.这里虽然指后者,但应该理解为二者兼有. 负: 有三种含义:①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②背弃;违背.③亏欠;拖欠.这里可以解释为三重含义兼有,但旨在表达“负疚”,即心中感觉不安与抱歉. 垂垂: 渐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黄庭坚《和师厚秋半》诗:“杜陵白发垂垂老.” [赏析] 第一联,赞颂梅花与写景. 唐人咏梅,多以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为主,亦有模拟物象,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至宋以后,写梅花意象之美,赞梅花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益盛行.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的陆游,称赞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苏轼亦然. 苏轼一生讲究风节操守,坚持爱民为民原则.他向来嫉恶如仇,对邪恶“如蝇在台,吐之乃已”,不肯“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苏轼认为王安石推行新法于民不便,上书反对,故而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后又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守旧派纷纷上台,苏轼也被委以重任.然而,当他看到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新党人物、尽废新法,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就站出来猛烈抨击,向皇帝进谏.由于苏轼既难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先后受到两个党派的排挤,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再次远谪杭州.苏轼为了保持本心洁净,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在纷扰的世俗社会中,苏轼几经仕途坎坷与人生曲折之后,难免感到孤清落寞,他便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作品蕴含了更多的人生体悟.正因为如此,他晚年谪居惠州,其诗作中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愈加显露. 苏轼欣赏并追求独立自尊的处世方式,将自己的情思寄寓在咏梅之中.他心怀梅志,以梅自喻:“寒心未肯随春态”,“自恐冰溶不入时”,“尚余孤瘦雪霜枝”.(《红梅三首》)赞颂梅花生命力顽强,卓然不凡,傲然不群的品格:尽管“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却依然“灼烁”“草棘间”,凛然岁寒,迎接春天的来临.(《梅花二首》) 本文赏析的这首七绝《红梅》,首句“年年芳信负红梅”中的“芳信”一词值得玩味.“芳”与其它词搭配比较多见,如:芳草、芳菲、芳香等,而与“信”搭配则不多见,这就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花信”一词.“花信”即“花信风”.梅花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浓冬时节,万花凋零,唯有梅花不惧严寒,凌寒而开,“众芳摇落独喧妍,”(宋·林逋)“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年年如期带来开花音讯和春天的消息. 苏轼在这首诗里,藉由梅花绽放于早春,为大地带来生机的特质,将“春汛”的意象赋予红梅.这句中的“负红梅”,有的解释为:梅花担负传递花开的音讯和春天来到的消息的使命,把“负”作为“担负”.如果仅此而已,用“赋”字岂不更好?笔者以为,从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来看,“负”应该有多重含义,还有“亏欠、负疚”的意思.这句是说:年年寒冬季节,红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给人们带来花开和春天的好消息,无暇前来赏梅,心中感觉不安和抱歉.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苏轼...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白的故事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

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

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

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

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

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

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

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

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

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

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

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尤其对帝王与后妃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

对于开创出开、天盛世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贬,莫衷一是。

有的虽歌颂其爱情,但多半是寄于同情。

而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仅有爱情,而且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那种爱情。

一、 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置的女人很少。

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

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

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

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

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

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

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

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认识了杨玉环。

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

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

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

二、 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

“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

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

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

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

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

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

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三、 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

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

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

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

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

第二次是天宝9年,贵妃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

后来贵妃认为自己骄悍不逊,有些过分,便剪下一绺头发,让人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

”玄宗大为感动。

通过这两次,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

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

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

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

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

四、 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

《杨太真外传》栽: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柑橘,玄宗发现其中有一个“合欢实”(即两个柑橘长在一起)。

他欣喜万分,与贵妃一起玩赏,并说此橘似通人意,知你我心心相印,固如一体。

然后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

他们完全沉浸在两人相爱的喜悦中,他们欣赏和分享“合欢实”的情景如一幅画映在你我的脑中,难道还要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着玄宗与贵妃温柔缠绵、相亲相爱的故事。

一次 玄宗酒醉,两天后方醒,醒后他拥着贵妃同赏牡丹,并摘折一枝与贵妃交臂相闻,玄宗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 《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言毕,抱手呜咽。

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

在七夕之夜,对天起誓,足见爱的至深,情的至诚。

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

五、 安史之乱,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对贵妃的死,玄宗耿耿难忘,忧虑难眠。

甚至问仙访道,以求与贵妃相见。

可以说,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

诗文中逸闻趣事

呵呵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个 行不行???==============================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

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

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

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

“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

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王安石的逸闻趣事

王安石喜做双喜肉 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

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求对下联。

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众人齐声称好。

于是,王安石约定科考后完婚。

巧的是,考场上收毕试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求对上联。

王安石灵机一动,对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

不久,王安石与小姐举行婚礼,正进行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

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兴奋,亲自下厨房烹饪菜肴,招待贺喜的四亲八邻。

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别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块肉上都刻着个喜喜字。

众人越吃越爱吃,边吃边夸新郎精湛的烹饪技艺。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

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

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

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

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王安石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

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王安石拒谄两例 一例为: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上书朝廷,要皇帝以后“专听王安石区划,凡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虽大吏当屏黜”。

神宗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问安石:“你认得郭祥正此人吗?安石答:“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

这个人很有点纵横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绝不可用。

”这时郭祥正已因功升了官。

听到安石对神宗讲的话,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

二例为:熙宁八年,安石再相,但由于改革派的内部分裂,使新政推行更为困难,“上告求去甚切”,一再要求辞职。

有个叫练亨甫的人,对中丞邓绾说:“你为何不对皇帝说,要用特殊的礼遇来挽留丞相呢?把丞相有官职的子侄都升成高官,没官职的亲朋都授与官职,再在京师赐与丞相第宅田邸,丞相辞职的要求就会打消了。

”邓绾听信了练亨甫的话,在上朝时就把上面的话一一对皇帝说了。

神宗听了也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一天,安石又向神宗求去。

神宗说:“只要你能留下,你的要求我都答应,只是还没有一座合适的房子给你

”安石听了十分惊异,问:“我何时有这等要求?”神宗把原委一说,安石就请查办这件事,于是撤了邓绾和练亨甫的职。

王安石在宋神宗全力支持下,推行新政。

大胆起用新人,不免有一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之徒趁机活动

以上二例说明,对付这种人的办法是:发现一个,撤办一个,使他们钻营不成。

王安石拒谄两例 一例为: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上书朝廷,要皇帝以后“专听王安石区划,凡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虽大吏当屏黜”。

神宗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问安石:“你认得郭祥正此人吗?安石答:“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

这个人很有点纵横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绝不可用。

”这时郭祥正已因功升了官。

听到安石对神宗讲的话,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

二例为:熙宁八年,安石再相,但由于改革派的内部分裂,使新政推行更为困难,“上告求去甚切”,一再要求辞职。

有个叫练亨甫的人,对中丞邓绾说:“你为何不对皇帝说,要用特殊的礼遇来挽留丞相呢?把丞相有官职的子侄都升成高官,没官职的亲朋都授与官职,再在京师赐与丞相第宅田邸,丞相辞职的要求就会打消了。

”邓绾听信了练亨甫的话,在上朝时就把上面的话一一对皇帝说了。

神宗听了也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一天,安石又向神宗求去。

神宗说:“只要你能留下,你的要求我都答应,只是还没有一座合适的房子给你。

”安石听了十分惊异,问:“我何时有这等要求?”神宗把原委一说,安石就请查办这件事,于是撤了邓绾和练亨甫的职。

王安石在宋神宗全力支持下,推行新政...

杨贵妃的主要事迹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小字玉环,道号太真,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

陕西华阴人,后随家迁至山西永乐县(今山西芮城)。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

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

贵妃死时,年38岁。

她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

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

于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

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唐玄宗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

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五年后,玄宗先是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玄宗自然极为喜欢。

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

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

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

《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

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

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

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

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

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

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

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

趣联巧对、名联巧对故事

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

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

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

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2、祝枝山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

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

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

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

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 :“还没完,我能加字。

”“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

”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没想,就说: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 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五个 “台”字吧?祝枝山说了句:“‘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3、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另有《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

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

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

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

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明朝大画家、大诗人唐伯虎,他风流成性,为了秋香,他自称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卖身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在华府他是书童,终日伴公子华文和华武读书。

有一天,华太师带了两个儿子,还有教师爷和一群奴仆去春游,他游兴正浓,他想考一考自己的儿子学业学得怎样,他看见园里到处是蒲叶、桃树和葡萄,便随口吟出上联来: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谁知这华文华武兄弟俩是一对活宝,自然是张口结舌,对不出来。

那师爷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须拍马,他见自己的学生对不出来,马上恭维说:“太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才盖世无双,这上联虽然是信手拈来,但是这是绝对,蒲叶和桃叶的谐音组成葡萄叶,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这实在是一首绝联,任何人都无法可对,佩服!佩服!” 唐伯虎听了,独自在那里哂笑,华太师得到师爷的恭维,正在沾沾自喜,看见华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胆的奴才!你为何哂笑?难道你能对此联?” 唐伯虎跪下禀道:“让奴才一试!” 他边走边观花园里的景致,目光在那两旁的花丛中观察,哦!有下联了,他随说出:“梅花、桂花、玫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 华太师说:“对下去!” 唐伯虎张口结舌,汗流浃背,尴尬非常,快要难住了,突然看见自己心爱的姑娘,秋香和另一个名叫春香的丫头站在华太师身旁,他脱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华太师点头赞道:“梅花桂花的谐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们开花季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得好,对得好呀!华安!回去可领奖赏!” 华太师看着自己愚昧的儿子感叹道:“鸡冠花未放!”华安向那师爷瞟了一眼,讽剌答道:“狗尾草先生!” 从此,华太师就不敢小看“华安”了,从交谈中,知他很有学问,但是总以为他真的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哪里想到他却是一代名人,为了秋香姑娘,卖身为奴,做出这样荒唐事,从此华安就代替了教师爷的地位,由于得到唐伯虎的得力调教,华文、华武后来大有长进,也双双中了举,华太师为了报答“华安”,允许他自选一个丫头为妻,于是唐伯虎就选了秋香,成为文坛千古风流佳话。

4、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从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5、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6、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7、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