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苏轼在惠州所作诗词



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句展开全部 绍圣元年十一月,苏东坡住在惠州水东的嘉佑寺,当他看到 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禁不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 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

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句

展开全部 绍圣元年十一月,苏东坡住在惠州水东的嘉佑寺,当他看到 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禁不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 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延虫雨 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

第二首,《再用前 韵》:?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扫洒,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第 三首是《花落复次前韵》: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座愁不睡,井华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终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垒尊。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游惠山(并叙)】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谓窦群。

)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

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四海,真伪半相渎。

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

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

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苏轼在惠州西湖写的诗词

展开全部绍圣元年十一月,苏东坡住在惠州水东的嘉佑寺,当他看到 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禁不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 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延虫雨 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

第二首,《再用前 韵》:?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扫洒,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第 三首是《花落复次前韵》: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座愁不睡,井华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终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垒尊。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游惠山(并叙)】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谓窦群。

)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

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四海,真伪半相渎。

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

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

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苏东坡与惠州

http://shang.cnfamily.com/198201/ca27852.htm --找的 苏东坡与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

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故称丰湖。

至于西湖,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北宋绍圣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

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

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住就住了三年,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

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传到章恬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对考百姓有干扰,建议建兵营三百座。

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

更难得的是,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尽情欢宴了三日。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踏遍西湖山水,以至“达晓乃归”,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赏塔影平湖,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这“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乏一。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是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不识字,后已粗通文墨,学书,“粗有楷法”。

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

死时只三十四岁。

她死后,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传说朝云死后,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桥之胜。

湖区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

五湖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和南湖;六桥是烟霞桥、迎仙桥、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和团通桥。

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从前种有菱;鳄湖在丰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鳄鱼,也许是附会;平湖在鳄湖之东,南为丰湖,再过去便是南湖了。

西新桥西接泗州塔,被列为西湖第一桥,它与苏堤都是游人喜爱的“游屐所趋之处”;烟霞桥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残迹;迎仙桥在平湖的玄妙观与芳华洲之间,也废圯已久;拱北桥在平湖北端,叠石垒成,俗称五眼桥;明胜桥横贯丰湖;园通桥在丰湖与南湖之间。

圆通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杂花生树,曾大为岭南画家高奇峰所赏识。

评为西湖第一。

西湖的风景区主要在丰湖与平湖之间,《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丰湖渔唱”一景,想见当时丰湖是相当广袤并有渔舟来往的。

那里有百花洲,明月湾、九曲桥,点翠洲,芳华洲和新建的红棉水榭。

百花洲是一个湖心岛,集园林花树于一洲,上有雕栏石砌,红墙绿瓦的展览馆,在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汉至宋的出土文物:铜钱、瓷器和窑具,还有革命文物。

馆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坛。

从泗州塔跨平湖过新修建的九曲桥到点翠洲,是一条游湖的路径。

点翠洲青松翠竹,飞花点翠,其中有一株凤凰老树,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如节日焰火。

洲上有新建的长廊,扮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阁,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点翠”,加上那条重新粉饰,弯环如带的九曲长桥,就使游人流连忘返了。

展开全部

想给惠州西湖作首诗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

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

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

”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的佳句。

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

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

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明代涌现大量吟咏惠州西湖作品据《惠州志·艺文卷》记述,明代惠州人文兴盛,声名鹊起,涌现了大量描述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现存诗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记写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

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孔少娥、陈运等惠州籍名人吟咏惠州西湖,曾写下《端阳西湖泛棹》、《游黄塘山庄》(二首)、《横槎小隐》、《玄妙观》、《点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举人陈运著有《潇湘草》、《披云草》等诗集,有不少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六桥》诗,分别以西新桥、拱北桥、烟霞桥、迎仙桥、明圣桥、大通桥为题,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桥。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园五先生”之一的孙蕡“与二客自五羊城泛舟游罗浮。

道出合江,访东坡白鹤峰遗址。

还,舣舟于苏堤下。

登栖禅寺,留宿精舍”,写下《朝云百韵》、《白鹤峰》、《夜游栖禅寺》等作品,讲述游宿栖禅寺,梦遇葬于寺旁的王朝云,有感而赋百韵长诗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清光绪年间,进士梁鼎芬写下《惠州西湖百咏》,成为百咏惠州西湖第一人

民国时期广东诗人黄佐写下《全湖形胜》、《丰湖渔唱》等有关惠州西湖风景、名迹、人物的七言诗100首,结集成《惠州西湖百咏》。

随后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咏》,收录《西湖酒店》、《月湾茶话》等七言诗99首。

羊城有竹枝词,惠州有西湖棹歌。

一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独唱或对唱,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景,成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书法家宋湘家住丰湖书院,日夜与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对,写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园山水诗,结集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

宋湘以方言入诗,以白描见长,富于广东山歌的情调和韵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惠州诗人的影响也至为深远。

后来诗人陈寿祺、吴希仲、江逢辰等都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风调的西湖棹歌或丰湖竹枝词。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坛的重要主题。

《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惠州西湖诗集》、《玉塔诗情》、《惠州西湖》、《东坡与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为记述对象。

特别是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瑞的《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是一部文化解读惠州西湖的学术专著,对惠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做了深入系统的评介。

书中补全了49首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缺载的西湖诗词,解读历代诗人对西湖的作品,忆录和赏析西湖楹联,研究苏轼、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诗人在惠州的活动和作品,考证西湖文物书记,记述惠州文人逸事、风土人情等。

惠州西湖与苏轼的不解之缘???

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

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梁先生这样总结了苏轼对惠州西湖五大影响: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

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

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

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

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

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

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

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

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

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

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

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

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珍贵书画回归东坡纪念馆东坡纪念馆内陈列着最新制作的有关惠州苏迹的立体模型,并用大量资料表现东坡在惠州期间的活动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两馆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与苏东坡有关的展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惠州市文博人员努力,苏轼于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画《墨竹长卷》流落海外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在美国浮出水面。

几经周折之后,用电脑按原作大小复制的《墨竹长卷》终于回到了画作的诞生地,并摆进展柜与观众见面。

苏东坡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他的画在北宋画坛引领时尚,被视为“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和杰出实践者。

据苏轼在惠州时期的史料记载,他在惠州期间还画了不少水墨画,而为罗浮山邓守安道士所画的水墨画《墨竹长卷》便是其中一幅。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画作散失殆尽,在惠州竟没有留下一幅。

据惠州市博物馆馆长袁学君介绍,不久前,惠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国外英文资料里找到了一幅《墨竹长卷》,很像苏东坡的作品,他们如获至宝。

几经考证,终于得到证实:这幅《墨竹长卷》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州时期的作品。

他们用电脑复制成长2米、高0.6米的与原画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国内首次完整地再现了《墨竹长卷》。

苏东坡在惠州创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寻到10多幅,经复制后在馆内首次展出。

除《墨竹长卷》外,原作流落于德国的书法词作《归去来兮辞》等也摆进了东坡纪念馆。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因家境清寒,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朝云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朝云始终紧紧相随,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他艰难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

苏东坡性情豪爽,了无城府,常常诗词中畅论政见,数度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朝云最解东坡心意。

有一次,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答道:“文章

”另一个答道:“见识。

”苏东坡频频摇头。

此时朝云笑答:“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当时苏东坡已年近花甲。

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轼身边的侍...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1.《惠州一绝 》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宋代:陈师道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代: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 宋代:杨万里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

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发展贡献殊多。

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

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时分别写了什么诗?有什么著名诗句?急!...

每段时期都有好多诗作,我就例举一下,有些是词作在黄州期间,《念如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以及《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儋州:《雨夜宿净行院》一诗是他离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总结,诗云: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入寺》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

我是玉掌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园摩民珠,照耀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

求苏轼诗词(整首)10首 体现流放还要是课外的的诗词 跪求!!!

苏东坡历经八年的仕宦生涯后,由于朝局的变化使其在晚年时不断遭受苦难的流放。

当然,诗人总是在苦难中更能闪耀人性的光辉,更能闪耀艺术的魅力,也就更为具有文学以及历史文化考索的意义。

绍圣元年(1094),年届六旬的苏轼被他昔日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九月度大庾岭,十月到达惠州贬所。

两个月后,苏轼度过了他在惠州贬所的第一个春节。

追思往事,东坡老人难免感伤:“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去年还在陪侍玉辇,何等荣耀,牙旗仪仗穿行繁华的夜市,铁马踏响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节,却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禅房寄身的一个山僧。

虽然也有膏火可举,却只见层层的松木、松木的层层。

如同纪昀所评:“两两相形,不着一语,寄慨自深。

” 在贬谪惠州的第三年,东坡更是一气做了《新年五首》,先试举其一:“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煮,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江村。

” 首句涉及古代的一些民俗,那就是以人日的阴晴来占卜新年的是否丰收。

杜甫也有《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所以,东坡的“春愁连上元”,也就有了超脱个人的意思。

第三句的“挑菜”,也是一种民俗,《苏轼诗集》在此诗句下合注:“何焯曰:挑菜乃人日事。

唐子西诗:挑菜年年俗。

”如果说组诗“其一”重在个人心境的寂寥,“其二”则显示了更多的不平之气,矛头指向占据朝廷巢枝的当道群小:“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

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

……”“其三”则表达自己随遇而安的心境和对于光明前景的希冀:“冰溪结瘴雨,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在瘴雨冰溪中,东坡看到了冻笋催生的信息

晋代的张翰思念家乡的莼菜羹而辞官还乡,苏轼却说,惠州丰湖所产的藤菜,足可与莼菜羹媲美,何必非要还乡呢?因此,东坡在“其五”中说:“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居士常携客,参军许叩门。

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 正当东坡欲终老惠州,“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迁居》)“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的时候,绍圣四年(1097)四月,六十多岁的东坡再贬海南。

只因为东坡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的诗句,让执政者不快,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于是,根据子瞻的“瞻”字,去目而贬儋州。

不过有人占卜,说儋字有人,子瞻无碍。

绍圣五年,东坡在海南儋州度过了他的第一个春节,上元灯节的时候,儋州的地方长官,为了表达对于东坡老人的敬意,邀请了陪同乃父过海的苏过共度佳节——与苏轼一生有缘的三位女性此时都已去世,最后一位陪伴苏轼的王朝云也在惠州去世,此次渡海,只有儿子苏过陪伴。

现在,苏过也被邀过上元,只有东坡老人独自度过这个贬谪海外的第一个春节。

他静静地凝视着一轮孤月,月光照射进来,他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一只蜥蜴盘在窗上:“静看月窗盘蜥蜴”,这在岭北的中原地区是很少见到的现象,这使苏轼更为清醒地感觉着身在异乡、而且是万里之遥的海外。

东坡老人独坐凝视着盘窗的蜥蜴,心中想着什么呢,他也许在盼望着惦记着儿子苏过,“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同上),寂寞的心境跃然纸上,他也许还想了许多,回忆着他的坎坷的一生:“搔首凄凉十年事”呀! 元符三年(1100)正月,苏轼在海南度过了第二个春节,他在人日做了《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二首》,从诗题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垂暮之年的春节里,东坡老人心中想念的、惦记着的还是国家之事。

北宋时期,黄河决口的问题始终困扰朝廷,神宗时期一些朝臣不顾黄河“东行河道已填淤,不可复”的事实和“水之就下者性也”的规律,一定要“回河东流”,“其役遂兴”,苏轼当时任侍读,提出:“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的批评,遭到“当轴者恨之”。

此事与现代的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

苏轼此诗说:“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何源米,屈指新蒭作上元。

”(其一)说自己耄耋之年,仍然独栖海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在大陆的作诗孙苏符相会。

在天涯海角度过了多少个人日,已经记忆不清,如果要返回大陆,会高兴地经过鬼门关。

(《山水志》:“广西容、牢二州有鬼门关。

谚云:若度鬼门关,十去九不回。

言多炎瘴也。

”)我当年如同贾让的三策已经应验,证明是正确的,但是,我就如同当年孙权手下因耿直而死在交州的虞翻(《三国志》:虞翻性疏直,数有酒失,孙权积怒,放之交州,在南十余年,卒。

)那样不被赦免。

海南米贵,我只能典卖衣物来买惠州何源海运来的稻米,屈指计算一下,新滤好的酒大概可以用到上元灯节吧! 五个月后,苏轼终于返回大陆。

(贬谪海南是苏轼第一次远离生他长他的大陆,元祐时期,朝廷曾经想派他出使高丽国,未能成行)他的心情是愉悦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

苏轼在三十六曲溪所作的诗词叫什么名字

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有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

然而,臂疾已愈,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

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言,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柯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