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两汉时期诗词有哪些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分类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分类

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

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

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

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

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

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

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

《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

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

《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

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

《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

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⑥杂事诗。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

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

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

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有何具体体现?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5学时)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基础。

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空气;社会发展对史书体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

甲骨文、金文为古代散文体制的起源;《周易》为占卜之书,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尚书》为最早的记言体的史书;《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历史大事记。

3、《左传》。

《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与内容;《左传》的艺术:《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它叙事注重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长于写战争,特别是城濮之战、鞌之战、肴之战、长勺之战,都记述得脉胳连贯,首尾完整而又变化多端,有声有色。

《左传》尤其善于写行人辞令。

4、《国语》。

《国语》的体例及内容;《国语》的艺术:《国语》的成...

两汉时期的散文著作有哪些?

两汉时期有很多文字生动、说理深刻的政论文章,散文可以《史记》为代表, 它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最有代表性的有贾谊的《过秦论》、《治安 策》,晁错的《论贵粟疏》、《徙民实边策》。

桓宽撰的《盐铁论》是一部以讨论西汉 王朝的盐铁政策中心内容的著作,文字生动、语言流畅,是一部优秀的对话体文 学作品。

求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

”记录了中国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

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

《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

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

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

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

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

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

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乐府本是国家音乐管理机构,负有采编民歌民谣,配乐演唱的职能。

后人将乐府机构配乐演唱的歌称名为汉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

求助,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关于酒的诗词

这一时期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

其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五言诗由成型到繁荣,七言诗由滥觞到初步发展,杂言的歌行体及五七言四 句的小诗也趋于成熟。

新兴的声律学逐渐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为唐以后的近 体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括诗歌批评在内的文学批评也空前发达繁荣, 除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已接触到诗歌批评外,刘勰的 《文心雕龙》有许多章节都是专门论诗的,钟嵘的《诗品》更是系统的论诗 专著。

两汉时民间的“乐府诗”水平较高。

“乐府”本是汉代所设的音乐机关名,它是汉初统治者为润色鸿业、制 礼作乐的需要而设置的,它的任务除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演奏外, 还要采集各地的民歌。

“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汉书?艺文志》)到了魏晋六朝,人 们习惯于把这些汉代乐府机关所采集的原称为“歌诗”的诗歌称为“乐府 诗”,于是“乐府”由音乐机构名一变而为诗体名。

据《汉书?艺文志》载,仅西汉乐府民歌就有138首之多,可惜流传甚 少。

现存乐府民歌大多是东汉作品,共有三四十首,其中富于文学价值的是 那些采自民间的作品。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实际上和《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原则一脉相承,因而必然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创 作传统,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

有些诗揭露了当时严重对立的阶级状况,揭露了战争和劳役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苦难。

有的甚至直接写出了贫苦百姓被逼无奈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犯 上作乱的情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白发 时下难久居! ”(《东门行》)有些诗写传统的爱情婚姻。

如《上邪》一连气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来 发誓,说只有到那时“乃敢与君绝”,热烈地歌颂了对爱情的忠贞。

《陌上 桑》却充满了喜剧色彩,写美丽机智的罗敷如何拒绝了“使君”的无耻追求。

乐府诗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那些表现家庭、社会问题的作品。

如《妇病 行》写母亲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地将“两三孤子”托付给丈夫,但这个丈 夫——或许是后父,最终竟抛弃了孩子,又如《孤儿行》写兄嫂独霸家财, 把幼弟视为奴隶,任意折磨役使,也深刻地揭示了家庭的悲剧。

汉乐府多“采摭闾阎,非由润色”,所以“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 能远”(胡应麟《诗薮》卷一),成为它天然的本色。

汉乐府或为杂言,或 为五言,标志着诗歌形式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为后代杂言歌行及五言诗的 繁荣奠定了基础。

而汉乐府最显著、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它刻 画出许多性格鲜明、情节完整的形象和事件,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了更成熟的 阶段。

汉代的文人诗成就不高。

尤其是西汉时期只有项羽、刘邦等人几篇急就 短章《垓下歌》、《大风歌》等较为生动感人。

到了东汉,文人受西汉以来 五言民歌影响,逐渐重视对五言诗的写作。

班固的一首咏缇萦救父的五言诗 《咏史》,虽然“质木无文”,却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文人五言诗。

以后张 衡、辛延年等人相继而起,或自作,或拟乐府之作,五言诗逐渐发展起来。

它比起“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多出一个单独的音节和词汇,因而能“居 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钟嵘《诗品》)。

到东汉末年,出现了一批作者姓名已不可考的五言诗,后人便把它们泛 称为“古诗”。

历史上曾有人把这些作品系于西汉时期枚乘、李陵和苏武等 人的名下,这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在这批古诗中有19首以《古诗十九首》的 名义被选入《文选》,它们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魏晋时期最值得称道者一是建安诗人,一是正始诗人,一^是太康诗人, 一是大诗人陶渊明。

汉魏易代之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于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产生了一批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七 子”(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场为羽翼的“建安诗 人”,他们关切现实,慷慨有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 精神,写下了一大批具有高度现实性和饱满感情的作品,其风格被后人誉为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的特点及产生背景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评: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 概而多气也。

”如曹操(155?220)的《蒿里行》写讨伐袁绍之战,《苦寒 行》写东征高干,都写出了事件的经过、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被后人 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而曹操的《短歌行》、 《龟虽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杂诗》等,又都抒发了作者真切 复杂的思想感情,不愧为优秀的言志抒情之作。

特别是曹植(192 ~ 232)的 《赠白马王彪》,剖析了在皇室内部残酷斗争中的悲愤心情,更是一篇写实 与抒情相结合的佳作。

曹植特别擅长五言,他在曹操“清峻”、“通悦” 的基础上更注重“骋词”和“华靡”,因而使五言诗更趋于繁荣。

而曹丕 (187?226)的《燕歌行》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与曹氏之间展开了殊死的血腥倾乳,特别是司马 氏借“名教”...

有首朝代诗歌叫夏商周秦两汉后面是什么啊?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史学巨著1《史记》2《汉书》韵文杰作1《垓下歌》2《大风歌》乐府诗歌1乐府机构2乐府民歌3《孔雀东南飞》汉赋1枚乘的《七发》2司马相如的赋五言诗《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