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六安荷花展获奖诗词



带有六字的诗词《咏怀古迹》杜甫 摇落深知玉悲,风流儒雅吾师。怅望千秋洒泪,萧条异代同时。江山故宅文藻,云雨荒台梦思。最是楚宫泯灭,舟人指点今疑。《隔汉江寄子安》鱼玄机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鸳鸯

带有六字的诗词

《咏怀古迹》杜甫 摇落深知玉悲,风流儒雅吾师。

怅望千秋洒泪,萧条异代同时。

江山故宅文藻,云雨荒台梦思。

最是楚宫泯灭,舟人指点今疑。

《隔汉江寄子安》鱼玄机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

有关时间的诗词

《长歌行》阅读赏析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j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作者:【王绩】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谈古诗,急!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

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

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

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现今湖面46公顷(690亩),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

大明湖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并获‘天下第一湖’之美誉。

大明湖全景(20张) 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 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

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 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

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

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

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大明湖闻名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二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

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大明湖一年举行一次文化庙会。

商品五花八门,有70后儿时所玩的“翻花”“缠蜜”等。

地址: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271号 国家评级:AAAAA级 地图信息 形成 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王府池子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

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

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历史沿革 [五龙潭] 五龙潭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

”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

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被各地名士誉为‘天下第一湖’。

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

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

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近年发展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旅游竞争的日趋激烈,大明湖公园的领导者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多种活动,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并逐步形成传统。

例如,大明湖中新建了百米喷泉、水幕电影和江北第一大兰花培育基地兰岛,便明湖风光更加绚丽多彩。

市政府还计划对大明湖公园进行扩建,扩建后公园面积将由86公顷扩大为106公顷,届时大明湖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人面前。

荷花展是公园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

自86年开始,已举办九届了,其中有两届是全国规模的。

荷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济南市的市花,举办荷花展览,旨在宣传市花,突...

安徽为何简称为“皖”

展开全部 “八皖”作为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之中。

那么安徽省为什么又可称为“八皖”呢?这要从安徽建省说起。

据《清史稿》记载:清初以前,安徽、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市)是一个省——江南省。

到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为了减轻“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为两,设安徽、江苏两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

由于安庆府境内有皖山、皖水,春秋时还有皖国,所以从那时起,安徽省又被简称为“皖”。

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

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在中国,类似这样称谓的还有好几个省。

福建称“八闽”,广西称“八桂”,湖南称“三湘”,陕西称“三秦”等等。

“八皖”一词为何在诗词、楹联中最为多见呢?我以为,主要与诗词、楹联需要严格对仗有关。

宿松县文昌殿有一副联:“凿山外,耸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凭临天堑,势参天半,一枝天柱拱龙湖”。

作者贺欣是前清进士,那时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词,可见“皖”或“八皖”作为安徽的简称,由来已经很久了。

...

六安瓜片的茶叶文化

名史--名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

其中两首最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联手写了七律赞六安瓜片:“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二是清朝霍山县令王毗翁写霍山黄芽的:“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历史传说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

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

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

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

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

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

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请问安徽的简称皖是怎么来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八皖”作为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之中。

那么安徽省为什么又可称为“八皖”呢?这要从安徽建省说起。

据《清史稿》记载:清初以前,安徽、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市)是一个省——江南省。

到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为了减轻“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为两,设安徽、江苏两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

由于安庆府境内有皖山、皖水,春秋时还有皖国,所以从那时起,安徽省又被简称为“皖”。

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

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在中国,类似这样称谓的还有好几个省。

如福建称“八闽”,广西称“八桂”,湖南称“三湘”,陕西称“三秦”等等。

“八皖”一词为何在诗词、楹联中最为多见呢?我以为,主要与诗词、楹联需要严格对仗有关。

宿松县文昌殿有一副联:“凿山外,耸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凭临天堑,势参天半,一枝天柱拱龙湖”。

作者贺欣是前清进士,那时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词,可见“皖”或“八皖”作为安徽的简称,由来已经很久了。

...

“八皖”指的是什么安徽历史上别称“八皖”,是什么意

“八皖”作为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之中。

那么安徽省为什么又可称为“八皖”呢?这要从安徽建省说起。

据《清史稿》记载:清初以前,安徽、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市)是一个省——江南省。

到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为了减轻“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为两,设安徽、江苏两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

由于安庆府境内有皖山、皖水,春秋时还有皖国,所以从那时起,安徽省又被简称为“皖”。

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

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在中国,类似这样称谓的还有好几个省。

如福建称“八闽”,广西称“八桂”,湖南称“三湘”,陕西称“三秦”等等。

“八皖”一词为何在诗词、楹联中最为多见呢?我以为,主要与诗词、楹联需要严格对仗有关。

宿松县文昌殿有一副联:“凿山外,耸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凭临天堑,势参天半,一枝天柱拱龙湖”。

作者贺欣是前清进士,那时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词,可见“皖”或“八皖”作为安徽的简称,由来已经很久了

书法家墨语是谁?

女书法家墨语简介墨语,原名方雨,安徽六安人,女,1980年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书协会员,安徽省书画艺术协会理事。

华东地区知名女书法家。

墨语堂书法艺术馆创始人及馆长,兼任中国李公麟书画院讲师。

墨语自幼习字,遍临古碑名帖,中学期间书法作品便有获奖:1996年华东地区中小学生楷书展获一等奖,1998年参加安徽青年书画展隶书组展,获一等奖。

进入 大学后,不仅在诗词曲赋上成绩突出,书法方面也得到系统教育,并遍访国内书法大家,先后得到田蕴章教授的楷书指导和周彬老师的篆隶书体的培训,又苦临“二王”及“苏黄米宋”,采众家之长,以自己的中文系诗词曲赋造诣为底蕴,形成独特的现代书风,受到国内大家的褒奖,作品也屡屡参加国展和获奖,是华东地区少有的实力派女性书法家。

近年作品也被收藏界青睐,潜值丰厚。

近年的艺术成就:中国第二届琅玡杯书画大赛一等奖;首届安徽妇女书画大赛特等奖;华东地区书法家十一联展(十人之一);2014年合肥市政协台商春节联谊会订制馈赠行书作品十幅。

2015年出版《墨语堂.书法作品集》;行书作品《岳阳楼记》入选《中华书法艺术大成录》

白完是什么意思

白完人是安徽省的代名词,出自于《清史稿》,白完人网络流程词,指皖人,安徽人的意思。

由皖左右拆分而得。

拓展资料:据《清史稿》记载:清初以前,安徽、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市)是一个省——江南省。

到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为了减轻“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为两,设安徽、江苏两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正式定省会于安庆府治怀宁(即现在的安庆市)。

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

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皖 Wǎn1. 春秋时国名 [Wan state]。

汉置县。

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北《禹贡》扬州之域, 春秋时为 皖国, 战国属 楚, 秦属 九江郡,二 汉属 庐江郡。

——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2. 安徽省的简称,因境内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而得名 [Anhui province]。

如:皖公山(又名潜山、皖山、天柱山);皖派(清代经学派系之一。

源于江永而成于皖南戴震。

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都属此派)3. 古地名 [pl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