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客家围屋诗词



客家围屋的历史起源 客家围屋的历史起源: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在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当地土著人居住,这些南下的汉人只好迁于山区

客家围屋的历史起源

客家围屋的历史起源: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在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

由于平坦地区已有当地土著人居住,这些南下的汉人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

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

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传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

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三、花岗岩条石结构(如江西龙南龙光围)。

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

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

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广东梅州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

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赣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客家围屋的资料有吗?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

“客”与“主”的身份原本是相对的,外来的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

客家人在举家迁徙的过程中既保持了原籍优良的居住传统,又融合了当地新的生活气息,这使得他们有了由守反攻的资本。

围屋客家人的堡垒 赣南是指今天江西南部的18个县市区,面积大约有3.9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790万。

赣南客家民居年代久远,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代的晚期。

现存的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

客家围屋的分布区域

客家围楼的分布区域有:1. 分布区域: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尤其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

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和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分布区域广阔。

2. 介绍:客家围屋,又叫做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悠久。

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3. 著名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大万世居、南华土楼4.建筑风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具有多种形状,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可见客家围楼的体积之大。

5.

客家围屋的构造材料,结构,安排,布局

以迁徙移民为特征的“客家民系”,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 中,其谋生手段,生活习俗、语言变异到居住形式等都具有鲜明 的中原传统文化特色。

堂屋、杠屋、围龙屋、方楼、圆楼等统称为“客家土楼”。

这种建筑形式,从选址到平面空间的组合,体现着客家人重视 “天人感应”,追求“天人合一”,并崇尚自然的理性选择。

“天、地、人”是宇宙整体与社会的和谐,自然节律的共存,这 反映客家人顺应自然的文化内涵。

环境空间就是一个地域的地 形、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优选。

“背山”是朝向阳光,有利于日照、通风及阻挡冬日寒流。

“面 水”可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灌溉庄稼或水利交通

坡地 的树林竹丛,利于排洪防涝,水土保持,更为农具的制作提供素 材。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象征。

“仁、义、礼、智、信、忠、 孝”这伦理道德观念承传了客家意识,也体现了孔孟之道的儒家 思想。

祠堂是客家人突出祖先崇拜,维系宗族意识,加强家族凝 聚力的地方。

祖屋或学塾书院,以中庭厅堂为核心,房屋四周组 成祠宅合一的集居群,称之为堂屋。

以此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 局,主次分明,人口增多时,几代同堂而不断向外扩充。

其渊源 于中原传统礼制府第式院落民居和庄园式坞堡的基本形制。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 客家居民为避战祸及饥荒而南迁。

漫漫长路,长途跋涉,披荆斩 棘,为求生存发展而于崇山峻岭或是重峦叠嶂的丘陵地区筑室而 居。

山高林密,盗匪出没,流寇侵袭,当地土著的领地纷争械 斗,以及猛兽虫蛇的袭击,为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必须“聚 族而居”。

这就创造了一种集体安全防卫的“围屋”居住形式, 也就是:方楼、圆案、村围、围龙屋、五凤楼等独特的“土楼文 化”。

围屋是客家民系的文化特征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特异 形态。

其不仅反映出客家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情趣,而且更 集中地反映了客家人的“大家族小家庭”家族制的社会组织和宗 法观念的生活方式

这些围屋,在深圳龙岗的“鹤湖新居”,坪 山镇的“大万世居”,坑梓镇的“龙田世居”和香港元朗锦田吉 庆围和沙田的曾家大屋、一贯世居、山下围等都各具岭南客家民 居的特色。

围屋是由堂屋发展而成的二堂、三堂式组合堂屋,或且连成 一片村落,由外墙围起来的封闭式房屋,外墙常作防护围墙,四 角常常设有雕楼。

祖堂分散各户各家,而以水井和庭院为中心

在建造时多以黄泥加石灰夯土版筑技术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创造出适应南方山区历史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生存防御体 系———土楼。

具有防震、防火、防盗、通风、日照、采光以及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等的构造特点。

闽西一带的圆形土楼建筑 艺术,更富传奇色彩,像地下冒出来的“大蘑菇”,宛如从天而 降的“飞碟”。

加上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的田园风光更令人陶 醉,被国际建筑界友人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区建设的 模式”,是东方文明的一颗黑珍珠。

龙南客家围屋的龙南客家围屋的特点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

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

赣南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并于2007年10月25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项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一般有三至四层,大的有九栋十八厅,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戏台等。

围屋内的建筑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杨村燕翼围的房屋依围墙而建,层层以走马楼环通,围内系一空坪;还有黄沙的湾子围、里仁的沙坝围等为“口”字形结构;里仁的渔仔潭围及桃江乡的龙光围,围内以一祠厅为主体建筑,为“回”字型结构;关西新围内主体结构“三进三开”,为“国”字型结构,各具特色。

除方形围屋外,龙南还有少量其他造型的围屋,如临塘黄竹陂的谢屋圆围、里仁栗园的八卦围、杨村东水半圆形的乌石围、渡江象塘和关西镇随形而建呈不规则形的果龙围、西昌围等。

龙南典型的围屋代表有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里仁栗园围、渔仔潭围、沙坝围、桃江龙光围、纹龙耀三围等。

为什么客家围屋都是圆的

1、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

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

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

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

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2、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

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

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

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

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

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

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

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

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3、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

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

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

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4、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

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

“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

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

“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

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

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

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

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

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

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

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

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龙南客家围屋的介绍

龙南县有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燕翼围在内的376座围屋,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

2007年10月,龙南县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荣誉称号。

2013年龙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围屋之乡”称号。

龙南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的分布区域

展开全部 客家围楼的分布区域有: 分布区域: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尤其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

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和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分布区域广阔。

介绍:客家围屋,又叫做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悠久。

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著名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大万世居、南华土楼 4.建筑风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具有多种形状,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可见客家围楼的体积之大。

5....

客家围屋围成{ },按{ ]排列,这两大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崇尚( )、期盼...

围屋以龙南县的最具代有性,也最为集中,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

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

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形围屋——关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

龙南“燕翼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最高的一座。

关西围是赣南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围屋。

1176/1177 赣州发车:02:00 龙南:03:43 票价:10 1505 赣州发车:08:00 龙南:09:43 票价:187215 赣州发车:15:41 龙南:18:01 票价:9 K115 赣州发车:23:01 龙南:00:55 票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