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表达坚贞不屈的诗词



形容人坚贞不屈的诗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形容人坚贞不屈的诗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6.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王冕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关于苏轼坚贞不屈的诗句

我感觉你是要找写苏轼那时候不服王安石变法 坚持己见 坚贞不屈的素材吧 前期苏轼是比较狂妄 王安石找他 他都直接不甩他 不过因为多方劝阻 再加上父亲 跟爱妻临终时的遗言 他已经不敢太嚣张 只是隐晦地表达 比如当时很有名的《上皇帝书》。

再比如当时他不满于王安石独断专行 上了一道《拟进士对试策》:“所试举之人以得失为虑,不敢直陈阙政,而阿谀顺旨卒据上第。

...虽直言之科,亦无敢以直言者..."但是没有反响。

当然后来还有定风波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至于后来被贬黄州 他就不是以前那个自负的苏东坡了 他顺利完成了突围 如果你是写这方面的文字 建议你看看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或者李时英的《苏东坡》 虽然是长篇小说 不过也是纪实的。

你是我在这里注册以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谢谢。

坚贞不屈的名言

展开全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缺毋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松柏坚贞不屈的诗

凌寒松柏有本性——咏松柏古诗词赏析川 雪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第九》)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树,曾为无数文人墨客歌咏,有不少值得一读的诗篇。

松树作为诗词的意象,具有特定的内涵。

三国·魏诗人刘祯的《赠从弟》,釆用比兴手法,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写出松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颠,迎着瑟瑟寒风,不向寒风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多么的猛烈,而松枝在风中是多么刚劲!描写松树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树的可贵品格。

这两句是对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勉励他的堂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正当严冰霜雪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的腰杆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终年端端正正。

用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出松树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严寒吗?是的,松柏天生就有着耐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树品格,点明主题。

“松柏有本性”,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亊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同时也是自勉: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并劝告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东晋诗人左思在《咏史》中,借山涧底松与山头小苗的对比,抨击了门阀制度: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的意思是: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下,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

坚贞不屈,星火燎原的诗句出自哪个诗人

一决雌雄 八面威风 大义凛然 马革裹尸 风云人物 功德无量 光明磊落 攻无不克 赤胆忠心 坚贞不屈 旷古未有 肝脑涂地 英姿焕发 顶天立地 奋不顾身 卓尔不群 赴汤蹈火 威风凛凛 威武不屈 威震天下 战无不胜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表达诗人刚正不阿的诗

《酌贪泉诗》——晋·吴隐之古人言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词赏析:《酌贪泉》是东晋诗人吴隐之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吴隐之为官的清廉。

前两句描写喝了贪泉的泉水变得贪婪的传说。

后两句描写吴隐之喝了贪泉的泉水后为官清廉的志向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

古人说这贪泉水,谁饮了它,心里就要产生牟取千金的贪欲。

“歃”以口微吸也,是说只喝一点,极言其少。

“一”与“千”对照,强化贪泉之贪。

只喝一口,便贪图千金,多喝几口,不用说更贪得无厌。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终不相信这古老传说,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勇敢地酌贪泉而饮了,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考验。

他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这传说引起诗人思考。

他想起了历史上两位视富贵如浮云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

人世间的大富大贵莫过于帝王的宝座了。

可是,这兄弟俩互相推让。

孤竹君死后,按照遗嘱要叔齐继承王位,可是叔齐却坚决要让位于兄长伯夷。

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

叔齐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结果兄弟俩为了互相推让王位,都逃离了孤竹国。

天底下最大的富贵他们竟然弃之如敝屣。

想到这里,吴隐之在诗的后二句深深感叹道,这贪泉水啊,试教伯夷叔齐来饮,我相信他们终不会改变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

贪与廉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的确与是否饮用贪泉无关。

吴隐之这首述志诗,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古朴动人。

诗中通过贪泉的传说,伯夷叔齐不贪财权的情操来表达诗人自己为官清廉的决心和志向。

作者言行一致,他在广州任上数年,品德依旧清廉高尚。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