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述欢庆庙会的诗词



描述欢庆春节场景的诗词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描述欢庆春节场景的诗词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有关“庙会”的诗词有哪些?

古代诗:1、《赶庙会》熙熙攘攘人如云,适用百货两边分。

呼儿唤女上街云,农村庙会闹似春。

城乡发展和谐劲,新风处处耳边闻。

亲朋好友一堂聚,明年今日还相寻。

2、《庙会》晓去龙华三半两, 归时香烬满炉装。

九叩默祷万事愿,则灵无处不庙堂。

现代诗:《庙会》鼓乐声声震天价响,串串红灯结成围墙;吆喝声连成一片,涌动的人潮熙熙攘攘。

这边买一串转运的风车,那边把羊肉串尝上一尝;瞧!大秧歌扭的多么欢快,再把折子戏听上一场。

庙会是春节里精彩的高潮,人们无论多远,都会来逛上一逛;它是对上苍的祭祀,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或许,有些人来此寻找些惬意,还有一些人,来寻找逝去的那段时光;我想:更多的人,是为了心中那个未尽的梦,把中华民俗盛宴,来细细品尝。

因此上,绿叶在枝头酝酿绽放,姗姗来迟的,是羞答答的春姑娘;风儿也变得温文尔雅,太阳公公也悄无声地,把温暖抛洒的越来越长……

有关“庙会”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古代诗: 1、 《赶庙会》 熙熙攘攘人如云,适用百货两边分。

呼儿唤女上街云,农村庙会闹似春。

城乡发展和谐劲,新风处处耳边闻。

亲朋好友一堂聚,明年今日还相寻。

2、《庙会》 晓去龙华三半两, 归时香烬满炉装。

九叩默祷万事愿,则灵无处不庙堂。

现代诗: 《庙会》鼓乐声声震天价响,串串红灯结成围墙;吆喝声连成一片,涌动的人潮熙熙攘攘。

这边买一串转运的风车,那边把羊肉串尝上一尝;瞧!大秧歌扭的多么欢快,再把折子戏听上一场。

庙会是春节里精彩的高潮,人们无论多远,都会来逛上一逛;它是对上苍的祭祀,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或许,有些人来此寻找些惬意,还有一些人,来寻找逝去的那段时光;我想:更多的人,是为了心中那个未尽的梦,把中华民俗盛宴,来细细品尝。

因此上,绿叶在枝头酝酿绽放,姗姗来迟的,是羞答答的春姑娘;风儿也变得温文尔雅,太阳公公也悄无声地,把温暖抛洒的越来越长……...

欢庆 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1、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2、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5、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

表达“欢庆”的诗句

展开全部 《踏莎行》 【作者】: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癸巳除夕偶成》【作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守岁》——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踏莎行》,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

《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

庙会的来历

展开全部 春节庙会的由来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

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

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

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

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

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

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

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

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

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

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

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

多时,佛像有千余尊。

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

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

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

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

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

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

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

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

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庙会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都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但就庙会的活动内容来说,仍偏重于祭神赛会,而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

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庙会祝贺词成语精选大全

展开全部 王维有诗《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云,“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这首诗写的很大气,首句就向我们介绍了三月三是唐朝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的节日,皇帝与大臣官员以及宫女们乘舟曲江之上欢庆的场面。

不难看出,这是个举国同欢的日子。

喜庆的氛围总是能激发诗人的情怀,王维写的关于三月三的应制诗,还有《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等多首。

王维激情澎湃地每年都来一首,也说明了唐朝人每年都在三月三这天共度联欢,生活之美好浪漫令人向往。

杜甫的诗《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这首诗下面还有多句,描写了唐代士女在三月三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的场景,对杨贵妃和随从们的身材神情描写的很是细致,穿的衣服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头上、背后、腰间饰物都是翡翠宝珠。

还有笙箫鼓乐之中吃着山珍海味,也有讽刺杨国忠兄妹奢华的意思。

杜甫真挚的情感也能反映平民百姓的心态,节日盛景之外的嘘叹。

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

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这首诗后代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有巧夺天然之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张说一生出将入相,政治家的诗人情怀更见三月三的盛况,他感动于唐朝的山山水水,感动于天地间的一切精灵!如此气象雄伟、函盖乾坤的诗句,如果不是情识所到,我们又怎能感觉到唐朝的三月三,犹如生命气息流动的天上人间

给农村庙会写幅对联

展开全部 1、《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唐代: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2、《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 一作:想得) 3、《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5、《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代: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