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PPT



要一篇小学生古诗词赏析文章 急~~各位帮忙吧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

要一篇小学生诗词赏析文章 急~~各位帮忙吧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展开全部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俗语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三、抓“诗眼”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解析.ppt

展开全部 古代诗词优美百家争艳,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小培养儿童对古诗的兴趣,对他将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都非常有好处。

大家要先确定我们给孩子学古诗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在亲戚面前背诵,让家长面上增光这显然是不对的。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兴趣,如果让孩子喜欢上古诗,那么最简单的,他一定要理解,或者说能听懂。

古诗的韵律感其实跟儿歌是差不多的,大家可以在教小朋友念儿歌的时候穿插古诗,比如先教一首《小白兔》再教一首《鹅鹅鹅》,不需要儿童去背诵,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家长像念儿歌一样的声调念给孩子听就可以了。

幼儿园小班年龄段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跟他玩互动游戏,比如拿出经常念的古诗,每一句都是家长说前面,让宝宝接最后一个字,答对了要鼓掌。

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不需要他记住多少,重要的是一种兴趣。

选择一些诗意明显的,家长做好备课,拿《静夜思》做例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家长拿出白纸和彩色铅笔,跟儿童一起作画,按着诗里面描写的顺序,直白的画,先画一张床,再床边画一个月亮,一边画一遍给孩子讲:“床前有个月亮,光很亮……怀疑也许是地上上霜了……”这里不需要家长话的多好,这只是一个游戏。

孩子爱玩最重要。

如果有能力,家里面可以挂一些写意山水字画,一种氛围的陶冶也是非常重要的。

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背诵,现在强迫他背100首,也不如让他喜爱上古诗,理解古诗,将来主动去背诵并理解一本《唐诗三百首》。

家长朋友自身也要多记住几句常用的,比如带孩子出去玩,遇到大一点的瀑布,家长就可以告诉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是形容这样的场景。

另外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麽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麽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

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猫。

小;帅‘学,汉,字、应用。

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

后来我就抱著试壹试的态度使用了壹段时间,发现不仅课程全部免费,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壹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

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

如何从小学生视角鉴赏古诗词

对小学生而言,古诗鉴赏课不过是给他们开一扇窗,让他们一点一点的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所以古诗鉴赏只要给孩子广泛的思维扩展空间,让孩子们去想象一首古诗所展示给人们的美好图景就可以了,不用刻意的深挖什么主题内在情感以及遣词造句能力,说太深了孩子们很难理解,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教学的意义。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一、反复诵读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老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三、抓“诗眼”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年级小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应达到什么水平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重视背诵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

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

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

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

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

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

以松象征坚贞高洁。

以莲代表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

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

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赠友送别: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例如: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咏史怀古: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

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边塞征战: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山水田园: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写景抒情: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抒写对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陶醉较多。

当然,伤春悲秋的诗也不少,也有借凄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苦闷之情。

其实“写景抒情”几乎是每一首诗必用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例如: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以写促学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

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如何读懂古诗词.ppt免费全文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一、知人论世。

把握诗词的广义语境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知人论世,用于古诗词的鉴赏,指的是要了解古诗词作者的生平、思想、风格,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品大意。

比如,就作家所属的时代而言,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词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到了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

悲凉之气多了。

就作家的风格而言,陶渊明的诗淡远闲静,王维的诗恬淡优美,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等等。

总之,知人论世,司以为你理解古诗词的大意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解读标题,参悟诗词的内容大意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它具有或点明话题,或交代内容,或揭示主旨的作用。

从标题人手,往往可以较快地参悟古诗词的内容大意。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交代了送别的对象、朋友以及到达的地点,这是在送别友人;“登高”,交代了这首诗是写作者登到高处的所见所想……总之,诗词的标题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它。

可以抓住古诗词的内容大意。

三、解读序、注,了解诗词的背景 有的古诗词,在诗词的前面有序言,有的在诗词的后面有一些注释,解读它们,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非常有益。

“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为整篇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注”,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词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语,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的用典或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词的写作风格。

四、解读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象指形象,形式;意即内容。

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由此可见,要想理解一首诗词,诗词的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形象,才能领会诗词的主旨。

形象的含义很广泛,如在抒情诗中,形象往往是诗人自己(抒情的主人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写抒情主人公的梦游经历,塑造了作者的那种桀骜不驯、毫不妥协的斗争形象。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靠形象来表现,没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

诗^往往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某个客观物象上,然后通过这个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

而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的情感色彩是相对稳定的,这些情惑与我们现代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理解古诗词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比如:梅花、莲花、冰雪、石灰、蝉――高洁;折柳、阳关、长亭、南浦、霸桥――送别、离愁;烽火、烽烟、狼烟、塞外、玉门关――战乱、戍边;夕阳、西风、归雁、浮云、子归――羁旅愁思。

因此,只有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读懂古典诗词。

五、解读“语言”。

体昧作者的情感倾向 (一)抓“诗眼”。

理解诗词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最传神或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或词),比如《江楼旧感》:“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回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抓住诗眼“思”字来理解,思的原因是“独上”,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思的对象是曾经同来的望月人,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诗歌反复扣住“思”,缕缕思念更加挥之不去了。

(二)抓动词

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穿”、“下”和“向”三个字是写动态的动词,将有漫长距离之隔的四个地方,一气穿起,表达了诗人听到胜利消息后,想像还乡行程的迅捷而异常惊喜的心情。

(三)抓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不论作主语、谓语、宾语,作用都在于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

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青青”,极写荠麦之繁茂,反映土地荒芜。

“十里扬州路”,今非昔比了。

六、解读“题材”,把握古诗词的主题 古诗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但相同题材的诗词在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

因此,弄清古诗词所属的题材,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题。

常见的题材有: (一)怀古咏史诗。

大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感情。

(二)送别诗。

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三)边塞诗。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其共同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凉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四)写景抒情诗。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五)咏物言志诗。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六)忧国伤时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