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宵字结尾诗词



以花字结尾的诗句展开全部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翻译: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2、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____杜甫《为农》 翻译: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

以花字结尾的诗句

展开全部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翻译: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2、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____杜甫《为农》 翻译: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

1、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下片) 原文(下片)翻译: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2、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 为农 唐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

中国古典诗词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首诗作于宋朝灭亡的那一年。

示儿(其四)【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课本中已经学过,不作过多介绍。

摸鱼儿【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释义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连起来就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七个字,道尽多少悲凉的尾巴。

初初相识,人若孔雀,本能的尽极绚丽,礼貌羞涩着收敛脾气,绽放美好。

而那些观者也大都怀着欣赏,暗暗叫好,怜爱有加。

久已,孔雀颓累,羽翼渐退,间或,还会转身,留一光稀、褪色的突兀,逐生尴尬。

生人如此,恋人之间也不能幸免。

儿时,读温婉缠绵的古典故事,才子佳人,王子公主,总受奸人所害,却也终能柳暗花明,双宿双飞。

童话的结尾,会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便也认定从此,孟光接了梁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地幸福美满、地老天荒。

可长大后,看过许多支离破碎的章节,方约略明白,起初地两情相悦总是美好,柴米油盐却也造就了纷争烦扰,更不论,性格差异的细枝末节。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我们把邂逅时刻谈笑自若、百无禁忌地刹那心动凝固。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

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欢笑。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

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

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

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

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秋风悲画扇?!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谁的诗句?

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南唐·李煜的《浪淘沙》。

全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时难别亦难出自唐·李商隐的《无题》。

全文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关于月亮的诗句,各写出诗的题目,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

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

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

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健康的。

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

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

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李清照饮酒的诗词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

“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

“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

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

“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

结句是为超脱语。

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

“随分”犹云随便、随意。

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

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

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

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

“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

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

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

“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

“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

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

“忘”正好表明不能忘。

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

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

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

关于知音的诗句

展开全部 一、知音者诚希唐代:韩愈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译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二、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四、题诗后唐代: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译文: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关于牵挂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关于牵挂的古诗一、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三、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四、鉴赏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

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

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

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

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

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

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五、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六、作者简介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

求有“影”字的古代经典伤感诗词歌赋

楼主的要求挺高,带“影”字的古典诗词不少,经典却少,而经典中的伤感更是少之又少。

我想在古诗词查询网一搜“影”,或许会有不少结果,但要得到楼主的结果,可谓要花费不少心思。

鄙人不才,读书甚少,也只能拿出依稀印象深刻的几句,供楼主斟酌。

至于解释,我想百度一搜有很多,不必我来黏贴。

我个人对部分诗句的喜爱从来都是一见钟情。

不必太在乎意思,而更在乎感觉。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之林黛玉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另外 纳兰容若的词有很多影,且大都伤感,以下两首《如梦令》中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其一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其二 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

相看好处却无言。

——《浣溪沙》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虞美人》姑且就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