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四德的简笔画



古诗悯农一图片怎么画展开全部 相关搜索:古诗配图悯农一悯农古诗配画简笔画悯农古诗带拼音图片悯农古诗配图简笔画有关古诗悯农的手抄报古诗悯农背景图片悯农古诗一首书法悯农二古诗配图金笔作文一图多看古诗三百

古诗悯农一图片怎么画

展开全部 相关搜索:古诗配图悯农一悯农古诗配画简笔画悯农古诗带拼音图片悯农古诗配图简笔画有关古诗悯农的手抄报古诗悯农背景图片悯农古诗一首书法悯农二古诗配图金笔作文一图多看古诗三百首大全带图一去二三里硬笔楷书七步诗拼音版图片凉州词古诗带拼音回乡偶书其二古诗照片山行古诗拼音版带图 悯农古诗配画... 635x996悯农(谷建芬古诗词《新... 1024x1024...

行六礼,修四徳古诗词

燕子简笔画怎么画图解来源:苗苗简笔画网 作者:JianBiHua 更新时间:2016-12-15燕子简笔画图片燕子简笔画怎么画图解燕子简笔画示例图片燕子的资料:燕子是一种益鸟,燕子是人类的朋友。

人们从小就爱观赏燕子,画燕子,自古以来燕子就是中国画的一个题材,更是画家笔下表现春天时与桃柳相配的内容

历代画家都有表现燕子的优秀作品

例如现代朱宣咸的中国画《紫藤双燕》,画家徐湛21世纪还在进行画燕子的教学活动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上一页 下一页简笔画有利孩子智力发展如画小鸭子,家长可拿出范画让孩子观察,启发孩子说出小鸭子的脑袋是什么形状?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家长还可以把小鸭子的外形用四句顺口溜来概括:"脑袋滴溜圆,身体像小船,颈上嘴巴扁,眼睛是...

古诗词中常提到的花中四君子是谁?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

梅:它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具有傲霜凌寒的特征,一身傲骨·。

兰:她色淡香清,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

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你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事情

你好!1. 1.《白莲》作者:陆龟蒙2. 原文: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3.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4. 2.《爱莲说》作者:周敦颐5.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7. 3.《莲》作者:唐彦谦8. 原文: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9. 4.《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作者:王维10. 原文: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11.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12. 5.《莲叶》作者:郑谷13. 原文: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4. 译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

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熟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如《论语》四则当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

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二、想象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

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

”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

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

古诗词二首"忆江南""绝句"教后记

展开全部古诗词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

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

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

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古诗词五步分别是什么

一、课前查询,解诗疑1、查询诗人。

利用网络资源或与相关的教辅书查询作者。

2、了解背景。

利用学生现有的图书资料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

3、读文释词。

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通过课前预习,为下一步学习古诗词打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激趣导入,揭课题上课伊始,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点燃学生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

玉莹老师和崔培老师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前者以图引诗,后者以回忆带诗,符后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初读诗词,读韵味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

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画出节奏,做到停顿正确。

每教习一首新学习的古诗词,都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感觉出它的停顿应该在哪里。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节奏再加上古诗本身原有的那些押韵,反复地读,让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潜移默化,制造出浓郁的诵读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原有的音乐境界,促使学生对古诗词阅读感兴趣,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

王莹老师和崔培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配乐范读的方法,有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们也读得有模有样。

但对于孩子们在读诗时多次出现的读音错误老师应该加强指导。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读出作者的神韵,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借景引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如何描写景物,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联想中再现作品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2)借曲引情。

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用歌曲、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听乐曲,便置身于其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氛围。

(3)借画引情。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往往诗情画意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的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教师作画、师生同画、学生自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意融于画面,把无形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学生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加之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从而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王莹老师用形象的板书展现庐山瀑布的气势,崔培老师则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园子里的美丽春色,体会红杏出墙的一枝独秀。

总之,古诗词的朗读要有一个过程,首先知其意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动之以情朗读之。

其次要感受诗词形象,学习文化精髓,晓之以理朗读之。

这样朗读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洋溢于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成诵。

五、迁移拓展,背诗文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采用复习归类、拓展延伸、整合创造三种形式。

1、复习归类学完古诗,要“趁热打铁”以“吟诗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同作者、同主题或同类型的古诗,这样延伸,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积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融合了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2、拓展延伸古诗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

新课结束后,引出一首写法类似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感悟,检查学生“得之以渔”的情况,拓展型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王莹老师补充的《题西林壁》和崔培老师的一“遮”一“关”都很好的深化了主题。

3、整合创造古诗具有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等特点,如果将其与美术、音乐、舞蹈学科结合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可以把诗配画、诗配舞、诗配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

学生玩玩、唱唱,诗不离口。

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渗透整合,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乐于创造,勇于尝试,就能收获无穷的乐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展开全部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

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

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

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

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

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

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

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

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教师作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

师生同画。

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

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

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学生自画。

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

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从而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

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词发”的产物。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由景引情。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的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于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由曲引情。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

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境界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常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

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

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