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求描写紫砂壶的诗词或者关于茶壶的也行,急急急~



一胃知足壶日日把玩知足壶,绿茗香菡一胃舒;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清茶静心壶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归隐壶倦鸟归深林,清泉入壶中;茶饮有仙趣,南山自在翁。三养壶茶养壶

一胃知足壶

日日把玩知足壶,绿茗香菡一胃舒;

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

清茶静心壶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

归隐壶

倦鸟归深林,清泉入壶中;

茶饮有仙趣,南山自在翁。

三养壶

茶养壶,壶养茶;

砂养人,人养砂。清茶静心壶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

形容茶壶的诗句

满江红·紫砂壶胡秉言紫玉风骚,显神韵,端庄无限。

千姿态,玲珑方寸,秀清魔幻。

荆邑僧人出富贵,天工巧弄奇思绽。

看大师、书画土丸中,怡情鉴。

名久盛,古今羡。

文人客,抛书卷。

愿舍三餐美,度壶心暖。

手握金砂享自在,气清骨雅存德善。

梦牵魂、陶醉乐悠然,终生恋。

...

谁有写壶的古诗呀?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紫砂壶的起源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

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

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

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

”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

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

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

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

” 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

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

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动

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

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

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

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

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

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

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

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编辑本段]紫砂壶原料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

描述壶和珠子的诗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

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

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

幽花:清幽的花。

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

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

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

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

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水——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夏夜——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蝉——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夏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思——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游——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

有关茶具的诗词

关于茶具的诗,首推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诗人介绍: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

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诗句节选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坞作者:陆龟蒙 原文: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人作者:陆龟蒙 原文: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舍作者:陆龟蒙 原文: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

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

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焙作者:陆龟蒙 原文: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望采纳,谢谢。

关于酒的古诗

中国人爱酒,中国古诗中关于酒的好作汗牛充栋。

原想上网查查有没有人对此作过汇拢,无意间却翻出一篇好文章,是几位网友对白居易一首小诗的评论,随意而精到,语间流露出的淡谈温情,正如此诗的意境。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意: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五言诗。

想那绿该是浅浅的绿,嫩生生浮在杯中,让人想起春天。

而那红该是近似于紫砂般的敦实的红,透出通红的炭火,可以暖身,可以暖心。

雪是冷的,酒是温的,情是热的,极端素朴的句子,描蓦出极端素朴的景致,可是因了有情的缘故,显出极端的一种美丽来,让人沉醉的岂只是酒呢?那样的一份温暖,是可以把人从冰天雪地的荒寒中隔离开的,是可以让人心中的冰层一点点融化的。

chunfu: 少时曾读过此诗,后来可能淡忘了。

最近又在书院之中见到,很喜欢

闲暇时那诗句和意境便常常不自觉地从脑海中泛出,于是便在心中反复吟诵,于是心中便生出一种情绪,“美啊!”。

这种感受本来是难以言明的,如非要说:CHUNFU也只能道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清静,优闲的农家生活,淳朴的世风; 返朴归真的感受; 生活的真意。

生活,真美! 最后两句,真是人体天意,天遂人愿。

陈拴牛: 这首也一直是俺最喜欢的:-) 最后好像是:更饮一杯无? 也许是俺记错了,现在也没法查,但您不觉得"更"字要好些吗? 如意:关于“能饮一杯无” 呵呵,知音!不过我仍认为以“能”字为好。

我手里的两个版本,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此诗的末句都是“能饮一杯无”,而我个人也认为,以“能”字为好。

相比“更”,“能”更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天晚欲雪,寒意侵骨,“能饮一杯无”,一杯酒,一片情,这发问的情态实在传神,而若是“更”,好象已是酒过三巡,虽也是殷勤劝客,但那种冷热的对比,弱了很多,而劝友人以酒驱寒的心意,也不免淡了许多,和一般的寒喧区别不大了,不能更好地突出二人情意。

一己之见,还请指正。

陈拴牛: 您那些书俺也都有,可惜现在手头连个中国字的书也见不到,想必一定是“能”字了。

但俺还是觉得“更”字好些:-) 的确。

“能”字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但感觉是软语相向,透着点假,莫如“更”字有豪气,仿佛是说:马上要大雪了,还走什么走,喝个痛快拉倒!哈哈,俺喜欢这种气氛。

对不起啊,俺是个牛脾气,比较倔。

俺总是喜欢怀疑,小时候读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俺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用“归”字代替“还”字,从韵节上“归”字要好些,等大了点,才感觉到“还”字那种得胜后兴高采烈着急回家的意思,好比“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唉,毕竟杜甫只有一个啊!萧然: 周美成“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不如”二字,与此意正相仿佛,只是其境不及唐诗高远。

“能饮一杯无?”闻之直欲将此杯一饮而尽。

Little Fish:“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所以说“能饮一杯无”;“更饮”则是劝酒词。

二者意境有一些差别。

为什么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呢?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其实很多。

比如:“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要不要过来搞定它?”如果说成“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来来来,再喝一杯!”就有些别扭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其意在己,更多是想让朋友来陪陪自己;“更饮一杯无”,其意在人,有关切之情而无落寞之意。

五绝最为难做,也最为难解。

能做到精妙已属不易,要做到象这一首有情境、有情调、有意境而又平淡如水,非大师而不能;而解读既难,以上如有谬误,想必大家定能体谅。

如意: (“红酒”句是妙语,诙谐而生动!倒是想起两则古人邀函,录来与大家共赏。

) 一 遥想过雨莲房,红妆濯濯,辱命佐花前之酒,是诚近君子之光也。

何幸如之!敬当趋侍左右,折碧筒而痛饮,抖玉麈以高谈。

小池碧荷正长,颇如金茎擎玉露也者。

每晨贮珠露一大颗,倾数叶则盈勺,冷吸之可比镇心瓜,尚可以拟长生也。

客若来,即以此当凤茗,足下何日过我乎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

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

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

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

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

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

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

赞美“西施紫砂壶”的诗句有哪些?

1、秋月茶香万古吟,紫砂竹林情意深。

2、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3、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1、“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出处: 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

释义:欢喜的和你吟诵并一起品尝紫砂壶泡出来的茶,羡慕你的潇洒和余情。

2、关于欧阳修的介绍:(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2)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 。

3、“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出处:米芾的《满庭芳》释义:泉水加热,生成波涛,研碎的茶叶产生香气,从紫砂壶里飘出来。

4、关于米芾的介绍:(1)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2)代表作:《鹧鸪天·漫寿》、《渔家傲·金山

古代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哪些人?

陈壶根据各类紫砂史籍资料整理的明、清时期紫砂历史名人资料,介绍供您参考。

【金沙寺僧】明成化、弘治年间宜兴湖金沙寺和尚。

明代周高起在其著作《阳羡茗壶系》中认为金沙寺僧是最早制作紫砂壶的人。

【供春】又名龚春,江苏宜兴人,明正德年间宜兴紫砂陶工艺开创者之一,其事迹在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许次纾《茶疏》及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均有记载。

供春初为学使吴颐山家僮,随吴攻读于宜兴金沙寺中。

据传供春学金沙寺老僧,淘细土抟坯,制成砂壶。

壶内外隐见手指螺纹,制品敦庞周正,栗色如古金铁,世称“供春壶”。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供春款树瘿壶,造型仿树瘤,壶身把柄一侧刻篆书“供春”二字。

据考证此壶原为清末翰林、大收藏家吴大所藏,原缺壶盖由裴石民后配。

但因供春壶历来多有仿制,故此壶的真伪尚有争议。

【董翰】号后溪,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陶名家。

据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是继供春之后制壶四大家。

董翰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始造菱花式壶,极尽工巧。

《阳羡名陶录》认为四家中,董翰作工“文巧”,其余三家“多古拙”。

【赵梁】又作赵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阳羡名陶录》记赵梁所制茗壶多为提梁式,作品以古拙著称。

据说明代砂壶中的提梁式,就是首先由他创制的。

【元畅】又作元(玄)锡、袁锡,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时朋】又作时鹏,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时大彬之父。

【李茂林】名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陶名家。

因家中排行老四,又擅长制作小圆砂壶,人称“小圆壶李四老倌”。

清嘉庆《宜兴县志》称其所制之壶“妍妙在朴致中,世称名玩”。

他的作品不加款署,仅朱书号记。

另据明人周高起考证,在李茂林之前,紫砂壶都直接放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不免沾釉泪”,自李养心始,壶“乃作瓦缶,囊闭入穴”,是紫砂壶装烧方法的一大改革。

【时大彬】号少山,江苏宜兴人,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与时人李仲芳、徐友泉有“壶中妙手称三大”之誉。

大彬初仿供春制大壶,后受文人饮茶理论启发,改做小壶。

他善用各色陶土,对泥料的加工配制、成型技术、造型设计、铭刻款识等均有研究和改进,作品“砂粗质古肌理匀”,“不务妍媚,而朴实坚栗,妙不可思”,使紫砂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时人许次纾《茶疏》云:“昔时龚春制壶,近日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做,颇极精工。

”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

“大彬”款紫砂壶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李仲芳】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精巧,清初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话》),《阳羡茗壶赋》作者吴梅鼎评价李仲芳壶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

《阳羡茗壶系》中说: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大彬见而赏之并自署款的。

所以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徐友泉】名士衡,江苏宜兴人,一说为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他原非宜兴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艺术天赋,为时大彬赏识,纳为弟子。

徐友泉善制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等多种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多种色调,文献评价他的作品“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写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而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谓备极推许。

其子继承父业制陶,时人并称“大徐”“小徐”。

【欧正春】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时大彬弟子,“宜钧”的创始者。

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钧窑瓷器造型及其乳浊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炉等,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红等居多,亦见葡萄紫、灰蓝色等珍贵品种,世称“欧窑”,制品称“宜钧”。

《阳羡名陶录》评介欧正春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制陶艺术归为“雅流”。

【邵文金】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其仿制时大彬所作汉方式样的砂壶,技艺独绝。

【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蒋伯】名时英,原名伯敷,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吴骞《阳羡名陶录》评其人“因附高流,讳言本业”,又评所作陶器“坚致不俗”...

什么是紫砂壶?

A~~茶,最早作为一种草药使用,以后发展成食用饮料。

我们从煎药用砂锅, 炖肉用砂锅可知砂壶砌茶为上乘之物。

除此之外紫砂壶还可列出下述优点: 1.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咐力,用紫砂壶砂壶沏茶,不失茶的原色、香、味,使茶味越发醇郁芳沁。

2.用紫砂壶沏茶不易霉馊变质。

沏红茶五日之后,茶水依然鲜红不变质而瓷器或其它器皿沏茶则当日变“馊”使茶色呈褐色,且茶汤表面有一层“锈”。

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

使用较长时间后,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

4.紫砂壶冷热急变性好,保温性强。

寒冬腊月,沸水注入,仍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放在温火上炖烧,也无需担心开裂;冬天沏茶,三、四十分钟茶水仍温和。

5.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鉴照人,气韵温雅。

B~~~~~~~~~紫砂壶泡茶的优点 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用茶壶泡茶。

以茶壶泡茶是对饮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首先,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其次,用壶泡茶有利于防止尘埃落入茶汤;其三,茶壶的密闭性更优于茶盏,可以保持茶香而不使涣散。

因此,用茶壶泡茶很快得到推广,并成为风尚。

而随着茶壶泡茶的推广,宜兴紫砂壶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为什么独取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hé何,什么)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

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许次纤在《茶疏》中也有同样的论说:“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粗砂无土气耳。

”明代一些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的优良品质,认识几乎完全一致。

紫砂颜色有赤褐、淡黄、紫黑等,由紫砂细泥、白泥、绿泥、大红泥等高温烧成。

质地本色自然纯朴,以造型取胜,“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塑造精致。

浅刻花卉、文字装饰。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这种壶器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归结起来宜兴紫砂壶泡茶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第二、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

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

而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

因此用宜兴茶壶注汤,不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发馊; 第三、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yīnyūn),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第四、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

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

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开裂。

第五、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jiǎn》中说:“摩掌宝爱,不啻(chì仅仅,只有,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组成“不啻”)掌珠。

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成为奇物。

可以说紫砂茗壶被人们珍爱,完全是由于其具有优良独特的实用价值的缘由。

人们在泡茶饮茶的实践中,对紫砂壶的优越性不断总结,从而不断改进它的结构,使之尽善尽美,完全适合于泡茶饮茶品茶。

《阳羡茗壶系》就说过:“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

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冯可宾在《岕茶牋》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

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

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

”就这样,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历清代及民国,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大小适宜,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文人士大夫们对宜兴紫砂壶的情有独钟,还有另一层原因。

这就是紫砂壶已经成了他们的寄情之物,不仅由于壶式古朴风雅,得幽远之趣,而且又因紫砂壶质地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的气质十分相投,被赞誉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大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诛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袖子”。

(日·奥兰田《茗壶图考源流》受到深爱笃好,甚至迷恋忘情。

宜兴紫砂壶就是这样,在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巨子富豪以及广大饮...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求描写紫砂壶的诗词或者关于茶壶的也行,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