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王昭君》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

关于王昭君诗词

《王昭君》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作者: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王昭君歌》 作者:刘长卿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怨词》 作者: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赞昭君出塞的诗词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昭君出塞赏析

如果再写《昭君出塞》的评论,相信我自已看着都烦了。

可今天一条关于该剧要停播的假新闻,让我实在坐不住了。

我不知道《昭君出塞》剧组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什么网上关于这部剧的负面消息那么多?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度《昭君出塞》贴吧内异常火爆。

前两天,冷导+女主角+元帝马诗红于百忙之中先后来贴吧与网友们见面聊天。

他们把贴吧当成与观众交流的平台。

非常认真地听取网友们的意见!冷导甚至留言说:本来没有时间上来,但这几天接受了几个记者的访问,都说到网友们对这部戏的关注,于是就上来看看,一看之下大吃一惊,才知道这一年多来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代表所有的演员,以及在艰苦的条件下和我一起奋斗的弟兄们对这里的每一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不管是什么样的观点,你看了这部剧,哪怕只看了几集,又在这上面留了言,我就觉得是一种温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短短几天,这篇贴子的点击就超过2万。

大部分网友留言给导演说:他们非常感谢导演能拍出这样一部优秀作品

让观众得到一次完美的视觉享受。

历史上的昭君姑娘我们谁都没见过,但我们真心希望昭君能象剧里描述的那样得到真正的爱情与幸福

也许,历史上的昭君出塞并不象剧中描述的那样唯美浪漫,但相信大部分观众不会把《昭君出塞》这部剧当成历史教科书。

他们希望昭君得到幸福,是因为他们希望好人有好报!他们希望关于昭君的美好梦境能化成影像片段呈现于眼前。

有人说:编剧戏说历史伤害了他们。

香港演员主演我们心底不服!而且他们身上没有文化底蕴根本演不好昭君单于。

昭君的家乡叫兴山,为什么制作方不打上字幕注释一下?甚至还有人借机吵作自已的新专辑```````哈哈, 我越来越不懂了。

为什么娱记们不去贴吧里看看,他们为什么不肯听听我们普通观众的心声?或许是《昭君出塞》制作方把钱都用在刀刃上了,导演人老实又不懂宣传。

两位主演一心拍好剧不会借“绯闻”出位。

所以娱记们才会越发不待见《昭君出塞》?我本不想以小人之心去猜娱记们的“君子之腹”。

网络上的这些负面新闻,不得不让人怀疑。

剧组到底得罪谁了?为什么娱记们都不肯给一给好脸?难道剧组踏踏实实一心搞创作就有罪?我知道名曰“历史”的大帽人轻易碰不得?若碰了就会有人急急跳出来说你“数典忘祖”。

然后再列举一堆罪名污蔑你篡改历史。

说你象极了日本右翼势力````````听到这儿我真想骂一句: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人家这是艺术创作,你们好歹给艺术留点儿空间吧!如果连这点空间都夺走了,我们老百姓对电视屏幕还能期待什么?艺术家如果总是被世俗的条条框框限制,他永远不会创作出真正鲜活美好的艺术作品。

何况现在已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不是只有娱记们才有网络发言权。

我想《昭君出塞》不过是一部传奇大戏,就算打碎了某些人的美好愿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大不了你再拍一部出来嘛,嘿嘿,我就怕到时候你交不了差儿!

昭君出塞的全过程

昭君出塞外文名:zhao jun chu sai释 义:中国历史故事时 间:汉朝过程:王昭君,即王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 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

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冒顿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由呼韩邪单于杀兄(攻打哥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

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

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毛延寿。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冒顿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

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昭君墓即青冢。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 Q 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

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

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

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

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

杜甫写的关于昭君的诗,有哪些?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下曲(二首)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亥岁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诗鉴赏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

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与王昭君,赵飞燕有关的诗词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悯之情,溢于言表。

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又:“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拂净马鞍,流泪而去。

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日子了。

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着回来。

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

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

”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首纪念王昭君的诗。

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

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

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

”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着呢,何必枉杀毛延寿? 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托长门之怨,立相知之心。

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

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

”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青冢”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王昭君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

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

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

...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

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

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

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

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

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

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

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

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

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

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

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

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的二首《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元代诗人虞集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

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睿的《解昭君怨》: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张翥 《昭君怨》 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

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取蛾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

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王安石的《明妃曲》为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鬃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思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苏轼的《昭君村》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

古来人生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李商隐的《王昭君》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哪一个历史朝代?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朝代,背景: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影响:第一,昭君出塞,在汉匈双方都认为是一件政治上的大事,并很重视这件事。

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宁胡阏氏”(颜师古曰:“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

”)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一九五四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召湾的汉墓里,曾出土属于西汉后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陶片瓦当残片,也说明汉朝对于昭君出塞这件事也是十分重视的。

第二,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

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

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

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

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

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

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

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

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

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

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

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

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

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

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

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过好像有点多- -,望LZ采纳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