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



辛弃疾原本是南宋抗金志士,是朝廷的主战派,一意与金决战来维护南宋的统治与安定,但无奈国家孱弱、政治黑暗,朝廷更是被主和派把持,一腔报国热情不能舒展.他的词虽属豪放派,但是更多的是郁积体内的戾气霎那间

辛弃疾原本是南宋抗金志士,是朝廷的主战派,一意与金决战来维护南宋的统治与安定,但无奈国家孱弱、政治黑暗,朝廷更是被主和派把持,一腔报国热情不能舒展.他的词虽属豪放派,但是更多的是郁积体内的戾气霎那间释放的壮烈,更像是一个迟暮的烈士在做垂死的挣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他忧国忧民、悲愤抑郁的情感,因此,他的词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内忧外患、经济凋敝、生民涂炭的时代特征.

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洒脱、想象雄伟,包含着作者祖国山川、盛世天朝的赞美与热爱,虽然作品中不乏讽刺、针砭之作,但总的论调还是积极向上,充满昂扬斗志的,这与盛唐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顶峰时期是分不开的,国家的繁荣富强激发着文人们效力疆场、一展抱负的雄心,李白的诗展现着一个政治上较为清明、经济上飞速发展、文化上百家(主要指文学作品)齐鸣的时代特征.

诗词里面看辛弃疾与李白的异同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对前人之接受渗透着他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认识。

李白以绝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代英雄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当中已全然展现了他对这位勇于打破封建礼教束缚,坚持自我飘逸豪放与烂漫率真风格的诗坛巨擘的文学接受。

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坏境,但从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不难寻绎二者拥有相同的积极入世之志、傲岸独立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强烈生命意识。

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表现出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李白的诗豪迈奔放,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表现出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民族的屈辱、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为什么不同

一:所接受思想不同。

李白接受了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所以有时感慨仕途,有时豪放不羁,当然有时描写爱情。

而杜甫,所接受的儒家思想,所以一直很向往仕途,忧国忧民;二:家庭背景不同。

李白没啥家世背景,没有人强迫他必须干啥干啥,性格不羁。

而杜甫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自小就受两个人这样影响,杜甫的仁义思想异常浓厚,诗就带了性格特点;三:时代背景不同。

李白处于唐玄宗年轻时,国力强盛,而且开明,没啥限制,所以李白的性格就形成了

而杜甫比较不幸,晚唐开始衰落时他出名了,儒家思想让他欲报国却力不从,就比较郁闷。

再加上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较悲惨

李白 和白居易的诗歌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李白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杜甫、白居易与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风格有哪些相同处...

李白的诗以抒情雄豪飘逸, 为主 。

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 。

白居易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和杂律诗。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苏轼诗词的特点可以用“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四个词概括。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比较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不同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

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

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

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

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

浅谈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的不同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美丽的两朵花朵。

唐诗和宋词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我们今天来谈谈不同点。

首先,产生的时代不同。

唐诗是在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状态,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伟大诗人,产生了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中唐的大历十才子等著名的诗人群体。

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而宋词是在晚唐、五代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两宋时代达到最高峰。

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别,诞生了苏东坡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欧阳修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其次,形式不同。

诗词都有固定的形式。

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格式

对平仄、对仗等形式要求较高。

词的格律限制就更加严格了。

宋词的形式主要是词牌的不同。

一首词都要按照词牌的固定格律进行填写,有严格的平仄限制。

一般来说,唐诗的形式比较固定,而宋词就大为不同,有不同的字数的变化,这样就更加有音乐性和节奏的变化。

第三,唐诗和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古人说,诗言志,词缘情。

这就是说,唐诗一般表达的是比较正统的思想,比如报国之志、人生理想等。

而词因为原来就是一种民间的音乐的形式,所以,词一般表达的是比较私人的、隐秘的情感。

所以,即使在宋朝初期,词是没有办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文人们一般都不好意思写词,认为那是小道。

真正把词从民间推进到庙堂的,是一代词帝李煜,他把下里巴人的词变成了高雅的文人词,另外一位是苏东坡,他极大的扩大了词的表现形式,从此之后,宋词开始成为文人们表达感情主要的工具了!

辛弃疾的《西江月》和李白的巜峨眉山月歌》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评解: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