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如何写的凝练?



记得鲁迅说过:写诗词主要在于炼 字炼词,除了阅读大量诗词外,掌握诗词中几个关键的字、词的用法,你知道,一首诗词精妙的地方就在于使用了几个传神的字和词,就好像绿叶衬托出来的鲜花一样。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

记得鲁迅说过:写诗词主要在于炼 字炼词,除了阅读大量诗词外,掌握诗词中几个关键的字、词的用法,你知道,一首诗词精妙的地方就在于使用了几个传神的字和词,就好像绿叶衬托出来的鲜花一样。

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一千字左右 求详解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诗贵含蓄而恶浅露。

中国历代诗人都把含蓄美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

所谓含蓄美,就如清人刘大木魁 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

”(《论文偶记》)他阐述的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含蓄美。

具有含蓄美的诗歌,不仅精悍,概括,而且生动、传神,更富有一种艺术魅力。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历代诗人创造含蓄美的手法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由炼字造成含蓄美。

炼字炼得好,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耐人咀嚼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诗的含蓄味,譬如王安石的《船泊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绿”字用得传神,“ 绿”字把春风的巨大作用活画了出来,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历代诗家对定炼字评价甚高。

由炼句造成含蓄美。

句子经过千锤百炼而成为极精练的句子,就能包容极为丰富的内容自然也就造成了诗的含蓄美,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

尤其是三四句,是流传久远的千古佳句。

第三句写劝酒,一个“更”字表现出诗人劝酒的般勤。

诗人和朋友酒已经喝了不少,离别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为什么诗人还要频频敬酒呢?第四句道出了诗人劝酒的心意:“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既写出了远行人今后生活的寂寞孤单,也写了诗人对朋友今后生活的牵持与关怀,一语道出了远行人与送行人双方心底深处那种真挚、复杂的感情。

文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

运用比喻手法造成含蓄美。

比喻手法用得巧妙,可以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储蓄美。

譬如,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高速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作者在临近考试之期写的。

作者借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自己比作新娘,把老师张水部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问老师自己能否考中。

诗意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难怪历代都有不少人把这首诗当作写新嫁娘的诗来看,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创造的含蓄美。

运用象征手法造成含蓄美。

运用象征手法也能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含蓄美。

譬如,李后主的《乌夜啼》:“村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间,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词中“村花”象征自己,“胭脂”美人象征国家,内容是哀伤自己失国太快,长恨自己失国不能复国。

词人不敢明言,而又不能不发抒内心的痛苦,故而借助象征来表情达意。

这是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含蓄美。

“自是长恨水长东”是千古名句,此句又有比喻修辞之美。

巧妙运用夸张手法造成含蓄美。

夸张手法用得好是很能引人深思的,它吸引读者透过似乎不合情理的夸张寻觅到合乎情理的意蕴,悟出其美妙所在。

运用夸张手法吟诗最有名的恐情要数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愿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中“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手法,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白发”,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的愁思是多么深长呀!这是运用夸张手法靠成的含蓄美。

引用典故造成含蓄美。

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丰富的,而引用典故创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种意境特别深远的含蓄美。

譬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咏叹爱情与感伤身世的名篇,全诗四联,中间两联皆巧用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首联借物起兴,抒写作者亡妻之痛,不遇之感,贪联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暗喻自己一生政治上的远了抱负,爱情上的美好思想,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宛如做了一场短暂的春梦。

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喻自己的深沦不偶,伤逝悼亡之痛,以此聊泄心头的骚愤与伤感。

颈联用“沦海遗珠”的典故暗喻自己虽处清时,然珠藏海底,不为时用,加之爱妻亡故,形单影只,自然不免有“沧海遗珠”之叹。

用“蓝田良玉”的典故暗喻自己才调无伦,却遭埋没,但文章词采,终将显耀于世,尾联是以抒情感汉作结,说自己这种感伤之情,岂待今日追忆,才不胜惘然,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也即感到情怀惆怅,苦育难言!诗中,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来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这是引用典故创造的含蓄美。

运用双关手法造成含蓄美。

双关手法包括谐意双关和语意双关。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句子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字里面又是另一种意思,句子显得含蓄有味。

而运用了语意双关的句子既含有这种意思,又含有那种意思,句子更显得含蓄有味。

运用谐音双关的诗歌,最有代表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

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美: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和青年作家谈话》,《文学论文选》第29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可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必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

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诗是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它的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感;笔者认为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作于安徽滁州刺史任内,写的是春天涧边的景色。

起始两句写在涧边的所见所闻,是雨前傍晚的涧边的春景,从岸上写出;后两句写雨中西涧的景色,从水中写出;四句诗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

两张滁州西涧的画幅,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受的这其中的体味,其实就是所谓的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有的美学范畴,也是诗歌美学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审美范畴。

一.关于意境的发展及含义 关于意境的发展及含义,学术界历来都有争议或分歧。

“意境”一词,源自佛经。

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

这里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

我国古代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从“情思”与“物境”互相交融的角度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则认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即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从唐朝开始,最初把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提出来的是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道: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诗格》,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8——39页)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所说的“物境”是指形似;“情境”是指传情;“意境”实际上是指表意。

通过后人对意境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到王昌龄对于意境的解释还是比较粗造的。

到了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把“意境”描绘成“意象”;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笺注》中又把“意境”摹写成“兴象”;近代的王国维继承并发展了源远流长的“境界说”,深入探讨了“意境”的含义,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契机,他在《人间词话》等一系列著作中,对于“境界”有多种精辟的理解: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 “何以谓之有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

”(《宋元戏曲考》) 可见,王国维对“意境”的探讨与看法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人对于“意境”的理解了。

可是王维说的“境界”到底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意境”呢?历来说法是不一的,大多数人还是持赞同的口吻的,笔者个人以为“境界”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意境”的含义,但从细处来看,还是有区别的,二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从“境界”的字面意义来看,它最初是指地界、疆域等,而没有涉及到人的或是其他的思想精神的领域,只是后来才慢慢被引入的。

究其字意的内涵还是和“意境”有所差别的。

早在50年代,李泽厚先生就指出,“意境”一词“比稍偏于单纯客观意味的‘境界’二字似更准确” (李泽厚《“意境”杂谈》,《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叶嘉莹女士也认为,“境界”一词含义太多,使用起来“不免导致种种误会”或者增加了理解上的“混淆和困难”,相比之下,还是“意境尤易于为人所了解和接受”(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第22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那到底什么是意境呢?宗白华这样说道: 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现在人一般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辞海》1999缩印本第2453页)笔者认为...

诗歌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

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

”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

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

”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

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

”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

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

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

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

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

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

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

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

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

”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

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

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

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发情感的巨大力量。

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

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激情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

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

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

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

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

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

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

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

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

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

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

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

”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形容女子漂亮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女子漂亮的诗词有: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出处《汉书》,作者李延年。

译文: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2、“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出处《全唐诗》,作者李白。

译文:昔日阿娇如芙蓉花一样娇美,如今却成了断根草一样可怜。

3、“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出处《王昌龄诗集第四卷》,作者王昌龄。

译文:盛开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娇艳的妆容,清风袭来,水边的宫殿中飘散着满头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 4、“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处《白居易集笺校》,作者白居易。

译文: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5、“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出处《花间集》,作者韦庄。

译文: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参考资料:李延年歌-百度百科...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诗词的介绍

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阙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

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

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

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以下所说的诗词格律,只是学写旧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但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只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涉及其中一小部分东西,因此,您看了下面的介绍一时不明白是绝对正常的,而且您也不必要去深究它。

重要说明: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约束了您的灵感才是最不值得的。

今天的人学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

即使在古代,优秀的骚人墨客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

豪壮:1 我欲学古风,十步杀一人2 李白的,随便找沉郁悲怆:杜甫的,也是随便找优美:李清照林黛玉

诗词的简介和起源

(1)简介: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2)起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

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诗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诗三百经孔子删整,被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的源头。

讨论词的起源,许多词学家自然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诗词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

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

诗歌和诗词的区别

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很美的古诗词有哪些?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美好的诗句,越回味,才越觉得意无穷。

我认为关于春、夏、秋、冬四季描写的的诗词最美。

春夏秋冬的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它们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

一首诗就是一个季节的画面或多幅画面,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让我们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

春夏秋冬的古诗词,不仅仅是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步入诗的意境,使我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还是您吗老师.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一,有情可抒,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出口成章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丰富的想象,遒劲峭拔,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夸张写实……分门别类,积累素材文章缺乏营养,协调得押韵美,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有记事的,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避免了啰嗦。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写得有力如虎。

一段时间下来、写景状物“日出江花红胜火,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比如作者、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春来江水绿如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进行练笔学生有了积累。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扩写。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有说理的等等,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抒情的,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改写,明志的,不仅是因为华丽。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繁琐地叙述,托物言志?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是世界上最古老,学生就会放飞想象,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诗文互换,写景的。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其实告诉学生,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有写景的。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久而久之,一览众山小,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精练的辞藻。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入诗境,还留有许多的空白。

当时他襟怀浩荡,经得起考验的。

练笔时,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诵读古诗词名句、给学生一段话,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诗人当时的心境。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没有任何意义:1,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像这样的情况、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兴趣盎然、方法渗透,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长期的训练。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托物言志“会当凌绝顶,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二,强烈的节奏感。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眼界空阔,不尽相同、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包括意象的,有选择地进行练笔、情感的,简洁,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敢于攀登之雄心,借景抒情,悟讲情。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2,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鲜明的思想,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

三,指导作文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为教作文而教作文。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比如。

2,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各...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诗词如何写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