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韦应物诗歌名句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2、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3、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闻雁》

译文: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4、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寄全椒山中道士》

译文: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5、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6、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

译文: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空山松子落还是山空松子落,韦应物写的诗

滁州西涧⑴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词句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2-3] [4] 白话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答李浣唐作者韦应物的诗意怎么写

答李浣三首唐代:韦应物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的第三首(“林中观易罢”)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

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以简淡平和的语气与朋友聊家常,关心着对方的近况。

前两句是对朋友个人生活的设想,后两句是问,问李浣在楚地和哪些诗人来往得最密切、最为合意。

这说的虽然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淡淡几笔,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

作者在回答好友李澣问候,读者虽然没有看到李澣的信,但是好友所关心的多半是对方生活起居,工作情况

所以在诗的前两句,诗人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告诉好友生活作息的情形。

用林中观易,溪上对鸥,巧妙地表示他的生活平静而又闲适,工作也很顺利,否则不可能有心情观易对鸥。

叙述完自己的近况后,诗人笔锋一转,他也关心好友的境遇,首先他以“楚俗饶辞客”来安慰好友来到楚地的乡愁,虽然离乡背井但是却能遇到一群气味相投的朋友,也就无憾了。

最后用“何人最往还?”来表达他的关怀,并引导话题,让诗人与李澣之间话题不断,友谊也就不断。

小学年级韦应物的诗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①(唐)韦应物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③松子落,幽人④应未眠。

【注释】①邱二十二员外:邱丹,当时在临平山学道。

②属:正值,适逢。

③空山:指临平山。

④幽人:指邱二十二员外。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的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这是一首怀人诗。

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

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

次句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

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想象所怀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是前两句的生发,也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

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秋斋文诗韦应物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心境”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该题是对两位诗人在不同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异同进行比较,而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解答时要具体分析诗歌所选用的意象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的同与异,这样就较容易进行比较分析,如韦诗中虽然表现了孤独,但更多的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出恬淡自适的情怀。

韦应物的《闻燕》全诗是什么啊?

1. 全诗原文: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 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3. 写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空山松子落”还是“山空松子落”?韦应物写的诗

是山空松子落。

全诗如下:《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的诗“1、《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4、《调笑·胡马》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5、《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古代诗人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来自百度百科】

古诗《调笑令》唐 韦应物 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

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

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调笑令·胡马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原文: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彷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

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

燕支山,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古长城附近。

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

这是此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

从词中首先可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风光。

春,风沙扑面;冬,大雪盖地;夏,绿草如茵;秋,天高云淡。

胡马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

作者描写了一天中马的生活,它是在与风雪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

词的末句摄下的是,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

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

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马的情绪

词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

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

“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

“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

这时已使人感到马的象征性。

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

一般说来,放马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目的是节省草料,并使马吃到鲜草而肥壮。

而“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又写这匹马在风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独地嘶鸣,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呼唤着伴侣。

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一,“放”马不会在风雪中;二,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

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作者把马当作人来写。

如果将马看作是戍卒的象征,就合情合理了。

“迷路”是戍卒的感觉,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复一年,在塞外无边风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的生活。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

“远放”、“独嘶”、“无穷”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

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

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

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韦应物诗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