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减字木兰花,春怨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

这首词语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赏析 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

上阕开头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紧扣心弦,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远走的场景。

这种神态,恰是人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

第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写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

恰是一幅静态人物素描。

下阕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难见面,“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

只因“恐人见”。

可如此分开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

这暗示的举动,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

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形象

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

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

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难忘。

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

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

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扩展资料:原文: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清代: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译文: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注释:芙蓉”又称为“荷”、“莲”。

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这里则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

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

鬟(huán):总发也。

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

回阑:曲折的栏干。

阑,同“栏”。

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这首词如何鉴赏?

上阕写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似是将春色送到各家。

此处似乎 是小丫环入报以后,作为女主人的作者随即作了吩咐,买下最美的花。

整个上阕便是截取了买花过 程中的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深情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春花 的热爱。

这“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为什么不 用“花”字而用春字,是因为前者的境界没有后者表现得大,“春”更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和想象。

下 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在为自己的不幸伤心,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 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将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 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这二句中前一句较虚,是词人的猜想;后一句较实,是写花上的 水露,此处是融情入景,以景拟人。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并有露珠,不仅显出 了花之色彩、花之新鲜,而且点明时间为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 乐与甜蜜。

下阕写戴花。

此处写自己,而且主要写内心。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 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

她在青年妇女中美艳过人,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 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这里表面上是说郎在猜疑,实际上是她在猜测 郎心,婉曲写来,笔致轻灵。

同上阕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然不同,但所描 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

接着二句,是从思想写到行动。

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在鬓 发上,想让新郎看看:究竟人美还是花美? “比并看”和“花强妾貌强”意思相同,但最终并没有说出 哪个更美,余味深长。

“云鬓斜簪”,丰神如画,几可与温庭筠《菩萨蛮》“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相媲美。

然而作者在丈夫面前不只一次以花自比,她能说“人比黄花痩”,在新婚时亦可说“人比鲜 花美”。

既然后来在归来堂上夫妇之间犹有猜书斗茶之乐,为什么在此年轻时刻反而不能有一点闺 房的乐趣呢? 总的来讲,此词轻而不俗,很符合作者的思想性格。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 现了作者的天真、爱美的性情和好胜的脾性,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减字木兰花,春怨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

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全是动态的描写,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

上片以五个“独”字,篇幅虽短,波澜颇多,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减字木兰花·有何不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

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

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礼仪志上》)。

春牛即泥牛。

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

春幡,即“青幡”,指旗帜。

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

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

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

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

下片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

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

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

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

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

丐,乞求。

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

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

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

此词礼赞海南之春,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

同时词又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

这首词大量使用同字。

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

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

《文心雕龙。

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

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结果反取得异样的艺术效果,不但音调增加美听,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

这又是苏词高出他人之处。

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

事实上,作者也许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

这也是苏词不同流俗的地方。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作品鉴赏

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

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

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

他当时所作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也说“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写溪风习习,顿忘身处天涯,与此词同旨。

苏轼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游宦,或是贬逐,但他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这又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句式全同。

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

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

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

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

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

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

以后都出以景语: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

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

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

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

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

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

”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

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

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

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

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词内容一是礼赞海南之春,在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二是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

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两首词来对读,朱的《诉衷情》也写立春:“青旗彩胜又迎春,暖律应祥云。

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

时节好,管弦新,度升平。

惠风迟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

”这里也有“青旗”、“彩胜”、“惠风”、“柳眼”、“醉尊”,但一派宫廷的富贵“升平”气象,了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读者自然会对此词产生遗憾和失望。

比之苏词真切的自然风光,逊色得多了。

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说:“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这是写南越的重阳节。

但所见者为“蛮树”、“瘴云”,由景引情者为“山引泪,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见凤楼龙阙”的流落异乡之悲。

朱敦儒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思乡之愁含有家国之痛,其思想和艺术都有可取之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颜持约词不减唐人语”条也称赞此词“不减唐人语”。

但此类内容的词作在当时词人中不难发现,与苏词相比,又迥异其趣。

二词相较,对异地风物有排斥和认同的差别,从而更可见出苏词的独特个性。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同字。

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

(如果接连使用称“叠字”,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云:“《玉台新咏》载梁元帝《春日》诗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谓此体实起于渊明《止酒》诗,当名之曰‘止酒诗体’。

”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

《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

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来获得别一种艺术效果:音调增加美听,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

而其间用法颇多变化,仍有高下之别。

陶渊明的《止酒》诗,每句用“止”字,共二十个,可能受了民间歌谣的影响,毕竟是游戏之作。

梁元帝《春日》诗说:“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

”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个“春”字,再加上“日日”、“处处”、“不见”等重用两次,字法稠叠,颇嫌堆垛。

再如五代时欧阳炯《清平乐》:“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

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

”这首词也写立春,为突出伤春之情,一连用了十个“春”字,句句用“春”,有两句用了两个“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

苏轼此词却不然。

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

减字木兰花 春月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春月○ 作者: 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1 香醪:美酒佳酿 2 婉婉: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词牌知识与释义○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越考〕 【岚斋录】:“唐 张搏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即席赋之。

陆龟蒙后至,张连酌浮白,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

’颓然醉倒。

搏命他客续之,皆莫能详其意。

既而龟蒙稍醒,援笔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遂为一时绝唱。

”欧阳炯词遂有“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之句,因以[木兰花]为调名。

顾此称“减字”者,在词调中固有此法,所谓“偷声”,所谓“减字”,俱于原有腔调有所减省也。

[木兰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体,本调只四十四字,以示较原调字数为减,故曰[减字木兰花]或简称曰[减兰]。

有以本调为吕岩所作者,特词人假托神仙以炫奇耳。

〔作法〕 本谓四十四字。

首句四字起仄韵,句法与[诉衷情]后半第五句同。

第一、三字平仄不拘。

次句七字,与[忆江南]第三句同。

第三句四字,换用平韵,句法与[诉衷情]后半末句同。

第四句七字,句法与[忆王孙]第二、三、五句均同。

后阕句法与前阕无异,惟又换两韵耳。

⊙○⊙▲ ⊙●⊙○○●▲ ⊙●○△ (换平韵) ⊙●○○⊙●△ ⊙○⊙▲ (换仄韵) ⊙●⊙○○●▲ ⊙●○△ (换平韵) ⊙●○○⊙●△ ○赏析○ 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象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

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

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

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

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

词乐家有减字偷声的办法。

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

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

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附录:减字偷声 歌词字数既减少,唱的时候也就少唱几声。

反之,乐曲缩短,歌词也相应减少几个字。

故减字必然偷声,偷声必然减字。

木兰花本来是唐五代时的玉楼春。

《花间集》有一首牛峤的玉楼春: 春入横塘摇浅浪。

花入小园空惆怅。

此情谁信为狂夫,恨翠愁红流枕上。

小玉窗前瞋燕语。

红泪滴穿金线缕。

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

此词格式,每首为上下二片。

每片各以四个七言句组成。

用仄韵,下片换韵。

如果下片不换韵,它就象一首七言诗。

温飞卿诗集中有一首《春晓曲》: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报。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这首诗被南宋初人编入《草堂诗余》,分八句为上下二片,改题为玉楼春。

于是它被认为是一首词了。

唐五代时另有一个词调,名曰木兰花。

今举《花间集》所收韦庄一首: 独上小楼春欲暮。

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

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这首词和玉楼春只差第三句。

玉楼春为七言句,木兰花为两个三言句。

它们显然是有区别的。

《花间集》中,魏承班有二首玉楼春,都是七言八句,与牛峤所作同。

另有一首木兰花,词云: 小芙蓉,香旖旎。

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

这首木兰花已与韦庄所作不同。

韦庄词的上片第一句和第三句,两个七言句,已变成两个三三句法,而下片未变,这里已透露出减字偷声的信息

到了宋代,玉楼春和木兰花被混而为一。

牛峤的玉楼春,在诸家选本中,都题作木兰花了。

清人万树编《词律》,就认为「或名之曰玉楼春,或名之曰木兰花,又或加令字,两体遂合为一,想必有所据,故今不立玉楼春之名。

」从此,词家以木兰花为玉楼春的别名,这是研究唐五代词与宋词的一个可以商计的问题。

但是...

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这两篇文章相同处在哪里?

两首词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沁园春 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上阕写景,下阕叙事。

《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但只是展现眼前实景。

沁园春 雪 上阕写景,展现祖国山河壮丽,下阕抒情,由山河的壮丽引出,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抱负。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这首词基本上是写实,是一首典型的军旅进行曲,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雪山行军图。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两阙词都是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减字木兰花苏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

一、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二、附原文如下: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解析】全词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细雨如酥,小草开始发芽。

“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古诗词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文章古诗词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借用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读来却觉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

即使“醉倒”也要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过去了,等到年华老去再去后悔。

词人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

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减字木兰花,春怨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