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陕西的古诗



长安行 (一)霞染山河色,乱云天地倾。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二)赤日柏油路,无风热浪推。灞桥人道是,不见柳丝垂。(三)秋辞长安吟留别兼和大哥才识长安好,匆匆辞古都。灞河清浅处,柳下晚风书。去年

长安

(一)

霞染山河色,乱云天地倾。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

(二)

赤日柏油路,无风热浪推。灞桥人道是,不见柳丝垂。

(三)秋辞长安吟留别兼和大哥

才识长安好,匆匆辞古都。灞河清浅处,柳下晚风书。

去年西安旅游,写了三首五绝,看看合用不

赞扬陕西的古诗和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汉中行》宋 黄裳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椎牛酾酒不得饱,

飞刍挽粟无时休。禾稼登场虽满眼,

十有八九归徵求。军前输米更和籴,

囊括颗粒无乾糇。棱棱杀气森平原,

虽食我肉不敢言。阵马如云动雷电,

戈戟摐撞相腾喧。口边夺食与马啮,

马饱人饥无处说。大吏明知但吁叹,

百姓俛首当擭窃。天高日薄炊烟冷,

村落萧条往来绝。君莫问我汉中连年事,

肝膈难言眼流备。似闻今年春,

关外四五州。岁饥人无食,

饿者颇亦稠。蕃人欲寇边,

此事信有不。时涂苟如此,

人生不如死。死即万事休,

生则何时已。语多情极辞转哀,

野风飒飒吹黄埃。荒村相对两呜咽,

收泪问我方来。作官骑马不易得,

具与天子怜婴孩。老翁已老死不惜,

家有儿孙方戢戢。愿群富贵为爱惜,

莫教还似翁今日。

《归次汉中境上》宋.陆游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有关榆林诗词

一、榆林诗句: 1、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

——《榆林郡歌》 王维 2、屡走塞外今再游,沙灌丛郁碧水流。

昼间方临潇潇雨,夜降又赏月如钩。

——《榆林风光》 3、古邑山城踞塞边,悬崖峭壁水连天。

昔时折氏屯兵处,今日游人赏景观。

——《鹧鸪天·府谷古城》 4、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卢纶 5、榆林人扬愚公志,艰苦奋战数十年。

——《古风·颂榆林治沙》 6、巍峨峻秀二郎山,貌似峰驼卧河边。

逶迤跌宕山脊上,庙宇亭台近百间。

——《古风·观二郎山》 一、描写榆林的句子: 1、尚未进园,远远便闻得一阵清香,萦萦绕绕,若有似无,只淡淡地引着人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

倚梅园中的积雪并未有人扫除,刚停了雪,冻得还不严实。

小羊羔皮的绣花暖靴踩在雪地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咯吱的响声。

园中一片静寂,只听得我踏雪而行的声音。

2、独坐在异地的高楼上,放眼远望我的榆林。

阳光像雨水一样淋在浅蓝的窗帘上。

打湿了我的心情,我的心中不由泛起一阵深深浅浅的幸福的惆怅,怀念遥远的故乡——我的榆林。

3、榆林人的性格如同陕北黄土高原特产的小米一样,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

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煮成稀饭,色正味爽,粘糯爽口,清香四溢。

4、如今的榆林已不再是古老、荒蛮和贫困的代名词,地下丰富的天然气、煤矿资源正被开采利用,能源、化工产业正在兴起,榆林将更加现代、文明和富裕。

...

诗歌古文中的三秦是指那些地方

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陕西还称“三秦”,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经过春秋时期一系列战争,许多国家消亡。

到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秦王嬴政在位时,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首次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但由于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等特别繁重,法律严酷,使得民不聊生,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队攻占咸阳,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

至于陕西为什么又称“三秦”?这要从项羽说起:公元前206年项羽领导的军队在刘邦之后也来到咸阳。

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家庭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为恢复楚国,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章邯投降。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后引兵东问,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国最高统治者自居,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秦”的称谓产生后,历史也有人将它作为政权名称。

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50年居住在甘肃秦安县东南的氏族首领苻洪起兵,自称“三秦王”,建立政权。

352年,其子苻健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385年羌族首领姚苌擒杀前秦皇帝苻坚。

386年姚苌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

“三秦”,项羽灭秦后,三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总称三秦,地在长安附近关中一带。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什么?与陕...

唐诗中月的意象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

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

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

“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

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

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

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

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

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

”“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

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

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

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

毛泽东的主要诗词作品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革命领袖人物中,他更具有鲜明的诗人气质和风采,这是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素养所使然。

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一方面与他作为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恢宏气魄和宽广胸怀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有直接关系。

从毛泽东关于诗词与欣赏的见解和主张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无产阶级新文化的。

为了深入说明这一点,本文不能不涉及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有关问题。

一、肯定“诗言志”。

1945年毛泽东为诗人写了“诗言志”的题词。

这既是他关于诗的一种见解,也是他对诗人的一种主张和号召。

所以关于“诗言志”的内涵,必须加以说明。

“诗言志”之说,屡见于先秦以来的古籍,为历代优秀诗人所遵循。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人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作为中国诗歌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原则,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

这样的诗歌传统,必然被毛泽东所接受。

青年时代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的《讲堂录》,就记述了关于诗歌特征的一些语录,这些语录自然反映了他当时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

录中所记“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等,就属于“诗言志”的范畴。

他从青年到中年写的诗词作品,也鲜明地表现了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

因此,他在抗战期间提倡“诗言志”,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且他又使这条古老原则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是,毛泽东不仅肯定了“诗言志”的积极内涵和优秀传统,而且又给它赋予了新思想、新内容。

关于“诗言志”的“志”,他没有直接进行诠释,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诗词品评中看出来。

从1937年到1944年期间,他在给何香凝、柳亚子、萧三等人的书信中,屡屡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赞美他们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不被恶势力所压倒的“骨气”和为民族解放全力以赴的“战斗”,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之所谓“诗言志”的新内涵。

毛泽东自己的诗词所表现的“志”,不论是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和平时期的作品,都具有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具有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

二、注重“诗格”。

1945年秋,毛泽东由延安到重庆谈判期间,曾多次致函柳亚子。

其中有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这里所说的“一首词”,指的是1936年2月他写的长调词《沁园春·雪》。

这里所说的“诗格”指的又是什么呢? 关于“诗格”,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也是由来已久的。

它的含义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指诗的体制、格式或格律;一种是指诗的品格、风格或格调。

毛泽东所说的“诗格”是属于后者。

因为他在寄词之前,曾收到柳亚子的赠诗,并当即复信赞赏:“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就为他的“诗格”作了注解。

陆游和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力主抗战,反对求和;所作诗词,慷慨激昂,为历来诗评家推为高格。

然而毛泽东竟以为柳亚子超过了陆游和陈亮,其诗格之高可想而知。

毛泽东说自己的《沁园春·雪》略近于柳诗,显然是谦逊之辞,但也说明了他是多么重视“诗格”。

柳亚子接读毛词后,极为激动,赞赏不已,当即次韵奉和,盛赞毛词高格:“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其中“黄州太守”,指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

他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婉约词风的传统,开创了豪放词风的新生面。

柳词所谓“稼轩居士”,指的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柳亚子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这样的词坛巨擘的豪放高格,也是比毛词逊色的。

在“诗格”上,柳对毛之评价,大体说来不算是溢美,毛词《沁园春·雪》确是绝唱,自有词这种艺术形式以来,以《沁园春》的词牌咏雪的,还没有如此雄浑的作品,千古词人向他折腰敬服是可以想见的。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将“慨当以慷”的作品视为高格?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历来以“建安风骨”为高格,而“建安风骨”就是以“雅好慷慨”为其特征的。

毛泽东所说的“慨当以慷”一语,就出自领导“建安风骨”的曹操之《短歌行》。

1949年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用此语:“天翻地覆慨而慷。

”总之,他很喜欢“慨当以慷”的作品。

关于这个问题,他自己作了回答,即给柳亚子信中所说的:“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句话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慷慨高格的审美价值的精髓很集中地提炼出来了

三、崇尚“诗味”。

关于“诗味”问题,是毛泽东于1957年1月12日给臧克家等人的信中提出来的,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因此是他十分重视的诗歌理论问题。

“诗味”的“味”,也是一个最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非常有趣。

“味”,本来是一个味觉概念,把它引入艺术领...

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柳”的连续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客舍青青柳色新 还有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出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并写出原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9.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1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1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望采纳!

古诗词中关于分享的诗句

1、诗词名:上元应制 作者:蔡襄 朝代:宋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2、诗词名:喜迁莺 作者:晏殊 朝代:宋 风转蕙,露催莲。

莺语尚绵蛮。

尧蓂随月欲团圆。

真驭降荷兰。

褰油幕。

调清乐。

四海一家同乐。

千官心在玉炉香。

圣寿祝天长。

3、诗词名: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

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

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

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陕西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