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一. 定义:1、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

一. 定义:

1、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4、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二. 区分:

1、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4、曲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

5、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三. 特点:

1、诗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

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4、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常常为文而造情

古诗与诗词的区别是什么?

按我的理解,问题中的“古诗”指的是“古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应的是“近体诗”而不是“诗词”。

因为“古体诗”与“诗词”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关系,严格来讲并无可比性,因此,只能着重讨论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为了叙述方便,还是先探讨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不是“新诗”,不是所谓“散文诗”。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的律诗或绝句的通称。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有如下四个特点: 1、每首诗限定8句,五律共40字,七律共56字。

2、一般押平声韵。

3、有严格的平仄格式;平仄格式有“粘、对”的规则可循,有“孤平”的避忌; 4、讲究对仗和对仗的位置。

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比平仄的讲究宽松些。

也有超过8句的律诗,那叫做“长律”。

在长律中,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般用对仗,所以又叫做排律。

绝句字数是律诗字数的一半,一般不讲对仗,也有用对仗的。

其次讨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是区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

古体诗有如下的特点: 1、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

2、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3、平仄没有任何规定,也不拘“粘”和“对”。

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唐宋以后的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4、不讲究对仗,即使有的地方用了对仗,也与近体诗明显不同,表现在:①同字可以相对;②同声(平或仄)可以相对,而且那是修辞上的需要,不受格律束缚。

“诗词”是个大概念,包括诗和词,都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的文学体裁。

上述讨论的都是“诗”。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需要而改变,因此又称为长短句。

但它区别于“古风”字数不齐的长短句,表现在:①字数一定;②平仄讲究;③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甚至在仄韵中有要求用“入声韵”等等的明确规定;④按固定地方用对仗,就像律诗中的对仗要求一样,但有的词牌不用对仗;⑤具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⑥具词谱即每一词牌的格式。

所以,依照词谱的规定格式写词叫做“填词”。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许多词牌分上下两阕。

讨论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特点之后,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顺便涉及,有些人片面理解毛主席的说法,一见近体诗词就反对。

事实上,毛主席并不一概地反对写“旧诗”即近体诗词,他说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它束缚思想,又不容易写好。

必须完整地理解伟人的意思。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一般情况下指唐朝宋初的文学,古诗词则泛泛地概括这两个朝代的文学名称 诗与词是不一样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

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

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

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

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一段叫一阕。

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

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

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谈谈唐诗和宋词的区别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美丽的两朵花朵。

唐诗和宋词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我们今天来谈谈不同点。

首先,产生的时代不同。

唐诗是在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状态,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伟大诗人,产生了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中唐的大历十才子等著名的诗人群体。

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而宋词是在晚唐、五代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两宋时代达到最高峰。

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别,诞生了苏东坡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欧阳修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其次,形式不同。

诗词都有固定的形式。

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格式。

对平仄、对仗等形式要求较高。

词的格律限制就更加严格了。

宋词的形式主要是词牌的不同。

每一首词都要按照词牌的固定格律进行填写,有严格的平仄限制。

一般来说,唐诗的形式比较固定,而宋词就大为不同,有不同的字数的变化,这样就更加有音乐性和节奏的变化。

第三,唐诗和宋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古人说,诗言志,词缘情。

这就是说,唐诗一般表达的是比较正统的思想,比如报国之志、人生理想等。

而词因为原来就是一种民间的音乐的形式,所以,词一般表达的是比较私人的、隐秘的情感。

所以,即使在宋朝初期,词是没有办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文人们一般都不好意思写词,认为那是小道。

真正把词从民间推进到庙堂的,是一代词帝李煜,他把下里巴人的词变成了高雅的文人词,另外一位是苏东坡,他极大的扩大了词的表现形式,从此之后,宋词开始成为文人们表达感情主要的工具了!

诗歌和诗词的区别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古 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1,现代诗 (1)现代诗简介: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2)特点: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3)分类: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古诗: (1)古诗简介: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2)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3)发展过程: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

歌行体如白居易、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

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清代王士禛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

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

但是,不能混用。

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

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古(旧)声 现在社会都发展到哪里了,都要实现几个现代化了,况且现在全部通行普通话了,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古韵?是不是多余的事!是不是有意在为难大家?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古韵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我认为: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楹联爱好者,或是一个对联工作者,应该新声、古声都懂,哪怕是今后全部通行现代汉语了。

我们也要了解古韵,这是欣赏,学习,吸收,传承对联文化的需要!!!否则就不好说了。

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多个字,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

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韵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这样也不好。

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得好:技(才)不压身。

在一生中,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也许是我们与平时自己看书学习的不同的一个方面。

有大家在一起讨论,效果会不一样的。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

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

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

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

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

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

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

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

”“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 (关于平仄方面的书籍很多,如要进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熟练运用,都需要看专门的工具书,在此我推荐几本供大家选择:首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也不错)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

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

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

”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

赋和诗词的区别在哪?

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诗与词的区别

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祝你学习进步!如有疑问请追问,愿意解疑答惑。

如果明白,并且解决了你的问题,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O(∩_∩)O

分别对应的诗词风格是怎样的?白居易,王维,高适,孟浩然,李贺,...

古代诗歌可以分为诗、词、曲等。

先说诗。

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体裁。

近体诗是发端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相对于这之前的诗歌而言的。

但唐代诗人也写古体诗。

古体诗从字数上分可分为四言诗(如《诗经》和曹操的《短歌行》等)、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等)、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等)、杂言诗(如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等),五言诗和七言诗简称五古、七古。

当然从历史分期和诗歌特点也可分,比如楚辞体,民歌体,文人五言诗等。

古体诗的特点是篇幅灵活,字数不拘,押韵没固定的规律,对平仄没有自觉的要求。

而近体诗本来就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从句数上分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两联四句)。

律诗又可分为七律、五律、排律(又叫长律);绝句可分为七绝、五绝)这些都是从字数上分的。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追求声韵和谐,严格规定了平仄、押韵、对仗等。

比如就平仄而言可分为“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等,很繁复。

词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诗歌体裁。

和诗的最大的区别是词可以配乐演唱,所以词又叫“曲子词”。

和律诗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字数长短不齐,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和律诗相同的是在平仄和押韵上要求也很严格。

词和词之间也有体裁的差别。

这种差别实际上是音乐曲调的差别。

词都有词牌,可以说词牌不同,体裁就不同。

同一种词牌写出来的词,句数字数都是相同的。

所以写词又叫填词。

曲和词相同的地方很多。

最重要的相同点是配乐可唱这一点。

曲比词晚出。

在元时达到兴盛。

元曲可分套曲和散曲两种。

所谓套曲就是指由一组不同曲牌的曲子构成的组诗;散曲当然就是一个曲牌的曲子了。

区别词和曲一方面看是曲牌还是词牌,另一方面,曲的内容比词的内容“俗”。

也就是口语化现象较多。

当然也有很古雅的元曲。

就说到这儿吧。

我去吃晚饭了。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一. 定义:1、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4、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二. 区分:1、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2、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4、曲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5、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三. 特点:1、诗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2、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4、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常常为文而造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