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赵朴初老先生的经典诗词



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天领取谋生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萦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

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天领取谋生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萦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多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咏茶诗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莫高窟诗

莫高窟,

举世莫能高。

瑞像九寻惊巨塑,

飞天万态现秋毫。

瞻礼涌心潮。

甲戌冬至 赵朴初

赵朴初老先生的经典诗词

以下皆为赵朴初老先生经典诗词:1、《咏茶诗》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2、《卜算子》初归北海鲲,又作南天雁。

日暖风和万绿中,弹指忘霜霰。

堪嗟唐宋朝,了不知奇甸。

东坡祠与五公祠,赢得千秋念。

3、《清平乐》白头重到,景物千番好。

创见日新新末了,世世光腾宝岛。

涯游子归来。

同心共展雄才,喜见鲲鹏变化,冲天万里云开。

4、《江城子》乘风万里意冷然,别霜寒,喜图南。

日暖天池,奇甸现奇观。

层叠峰峦三面抱,沧海远,浅深蓝。

杂花蔬果满田园,任君看,供君餐。

且住为佳,此即是桃源。

石刻品题吾首肯,云第一,亚龙湾5、《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天领取谋生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萦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多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参考资料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2811204_6_1.html

赵朴初的诗词 写给他母亲

唐·杜甫:祠南夕望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屈 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集句题屈子祠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董必武)清·李元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清·李元度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湖南长沙屈贾祠: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译诗: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

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

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

注释:“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权贵。

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

这里指李白酒后狂放,无视万乘之尊严。

莱州有什么特产?

海产品莱州盛产海产品,其中尤以梭子蟹、大竹蛏和西施舌最为著名。

(1)梭子蟹 俗称大蟹子。

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

莱州湾滩缓波稳,适合蟹子的潜沙习性。

境内胶莱河、沙河、王河等十几条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促使浮游生物繁衍,给蟹子准备了充足的饵料。

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莱州蟹个大丰满,格外鲜美,名扬中外。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随着水温的逐渐上升,母蟹便从黄河口以北的越冬场,陆续向莱州沿海港湾、河口览食、繁殖。

母蟹蹬籽前肉肥膏满,大者斤余重。

产卵后体弱肉瘦,香虽不如前,鲜度却有增无减。

盛夏前,公蟹从越冬场成群结队,姗姗横行而来,到近岸觅食,寻求配偶。

此时,公蟹体重多肉,质量优于母蟹,故有“春吃团脐(雌),伏吃长脐(雄)”之说。

中秋节之后,莱州蟹日渐丰腴,至霜降前后,个个都脂膏盈甲,壳满肉肥,当地谓之“顶盖肥”,是一年中食用的又一最佳季节。

莱州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

由于政府采用增殖放流,自然资源有增无减,莱州年产蟹500万公斤以上,销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城市,蟹罐头和冻蟹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2)大竹蛏 竹蛏属贝类,莱州沿海的胶莱河至过西的浅海区出产颇多。

皮薄肉嫩,味道鲜美,是很受人们欢迎的营养珍品。

当地妇女产后奶水不足,以蛏子汤催乳。

全市有资源面积数万亩,品种有大竹蛏、细长竹蛏、小竹蛏等四种。

捕捞方式多由一个个有经验的渔民带竹杆和钢丝制作的钓钩从浅海滩涂或深水海底一一钓出,年产300多吨。

(3)西施舌 以我国古代美人西施命名的西施舌,属贝类,是一种双壳软体动物,个大、壳薄而光滑,壳顶泛紫红色艳光,象西施红润的面颊,分外俏丽。

莱州沿海均有分布,尤以三山岛至胶莱河口一带最多

西施舌营养丰富,其足肌肉白嫩细腻如舌状,味道鲜美,可作多种佳肴。

月季莱州被称为月季之乡。

明朝洪武(一说永乐)年间,四川有一对年轻夫妻迁到莱州城北定居下来。

他俩酷爱养花,把离乡时所带的月季栽种在这里,从此,这个村便得名花园。

后来,这庄的月季繁衍到周围村庄。

现在,全市栽培月季的村庄有100多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栽植,莱州成为月季生产基地,每年向全国各地提供月季数百万株,因而有“莱州月季遍天下”之说。

现有300多个品种,其中古铜妆、羽士妆、虢国淡妆、飞燕新妆为传统名品“四妆月季”。

近几年,春水绿波、密波、汉宫、桃花坞白雪山被列为世界十大名品的明星。

北京市1980年首届月季花赛会上被选为十品的蓝月、白玫瑰、游园会、从中笑、新柏林、红和平、信用、菜花黄、杏子黄等品种,也都在掖县大量栽培。

毛笔莱州毛笔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作为当地四大珍品之一进贡朝廷。

清康熙年间,路旺、苗家、梁郭等乡村,都有了制笔的作坊,从事专业生产。

建国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创新发展,莱州毛笔品种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声誉。

1973年,曾为郭沫若承做过毛笔。

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就选的“泰岱翠峰”大楷狼毫为礼品,馈赠予日本朋友。

莱州毛笔有400多个品种。

为出口免检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地区

笔头的形状,有叶锋形、壮笋形、宝塔形的。

按笔头的材料分类,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山兔毛)、金鸡毫、石獾笔以及胎毛笔等。

按笔头的长度分,有大楷、中楷、小楷。

按用途分有字笔、画笔、眉笔等。

笔杆也多种多样,有湖南湘妃竹、福建凤眼竹、水牛角、有机玻璃、象牙、玉石等。

莱州毛笔从选料到制成,经过选、配、垫、梳、圆、修、捋等120多道工序。

狼毫笔尖的原料,要选长度适宜、笔杆直顺、粗硬挺拔、锋颖细长的公黄鼠狼尾毫,以保证笔尖尖锐,笔柱钢性充足;笔头的盖毛则要选母黄鼠狼颜色嫩黄的尾毛,精工细做。

中国画研究院对莱州毛笔的鉴定评价是:“作写意、人物皆可,吸水适度有弹性,画细致或作大笔铺张皆宜,随行笔舒,变化丰富,柔而不软,刚而含蓄,既挺拔且润秀,勾、点、皴、擦皆宜。

”舒同题词:“绚丽多姿。

”启功题词:“仆自幼即爱好书画,而功浅脆弱,必持佳毫以助笔力。

顾近光制笔多重管饰,百金之笔竟至书不成字,手腕之拙,足贻大方之笑,及得掖县笔厂所制诸品,柔健得中,管轻适手,使余秋蚓顿化春龙,因赘小言,以告同好。

”赵朴初题词:“圆健尖齐四字经,阵图早献左将军,如今夺取状元笔,喜看横天扫白云。

”草艺品草艺品最原始的雏形是草辫,在莱州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先民受发辫的启示,用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的麦杆,经过不同的挑压交叉,编掐出了各种纹理结构的花样草辫。

以后品种渐增,用它们制的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至明朝,通过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外传播开来。

50年代末,又以玉米皮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了提篮、提袋、挎包、茶垫、地席、草帽、门帘、果盒、纸篓、婴儿篮等生活用品,品种己达上千种。

70年代后,麦秆贴画问世。

它将麦秆漂染,经过削、剪、冲、抢、撕等工艺处理,制成类似禽羽、兽...

李叔同的一首词 的内容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送别》 弘一法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

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由于这首诗无上的艺术成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对它有所引用。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

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孤山有哪些文人遗迹

孤山的景点: 中山纪念亭 中山公园 俞楼 放鹤亭 西泠印社 敬一书院 林和靖墓 中山纪念亭 在孤山后麓,有一座民国风格的亭子,中山纪念亭,正对西泠桥。

中山公园 位于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宫御花园一部分改建而成的。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

俞楼 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两层三开间的中式楼房掩映于绿阴丛中。

便是一代国学大师俞樾的旧居,人称俞楼,门牌为孤山路32号。

放鹤亭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为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建。

现亭为1915年重建,面阔875米,进深885米,重檐携三灶。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

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

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

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敬一书院 1994年,在孤山东麓一处被称为“财神殿”的民居院落,挖出一块“敬一书院界”的碑石,人们又重新认识了这座书院。

林和靖墓 林和靖墓位于东北坡的放鹤亭旁,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死后所葬之地,也正是有林和靖使得孤山成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

孤山景点特色: 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宋理宗在此建过西太乙宫,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过行宫:孤山之上至今尚存,阴刻和阳刻、一低一高两个石座,应为乾隆及妃子御用之物;孤山多古木,或云:古木参天跟入地,长江归海源在山。

实为小风景、大气派。

孤山东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园林中山公园;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景”园亭、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有清代学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楼、有陈列文物史记的浙江博物馆、有纪念宋代学者欧阳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国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有百年老店楼外楼;山之西面有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鹤亭,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传的“梅妻鹤子”故事发生在这里;山颠有宋建四照阁,废后近几年重建四照亭。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

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

闻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岛,白居易称之为“蓬莱宫在水中央”。

南宋这里兴建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作为御花园[2] ,清康熙年又辟为行宫所在地。

孤山自然风景绝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有诗为证“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如走马观花,半日就可尽历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园、放鹤亭、西冷印社、秋瑾墓等胜迹。

中午还可在楼外楼菜馆一尝杭菜风味,午后,如果您游兴未尽,时间允许,不妨在西泠印社四照阁泡一杯龙井茶,闲眺西湖秀色,领略“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

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特,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

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

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景点有 仰贤亭 印社初期建筑之一。

原为明代故迹,年久为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印社诸君重建此亭,以明天顺间胡郡守所题仰贤亭之旧名命之。

印社创始人之一吴石潜先生摹刻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所绘浙派先贤“丁敬身画像碑”嵌诸壁间,以申景仰。

此后十年,印社诸君共访求廿八印人遗像“述其事迹,系以传替,按年次而编摹。

形容于仿佛,一堂济济”嵌诸东西壁面。

亭内还有成于1910年之石圆桌,边上刻篆书铭文:“龙泓印学开南宗,一镫相续传无穷。

二篆八分交异同,和神如坐春风中。

宣统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铭、王寿祺篆,叶铭鉴造,吴隐刻石。

”仰贤亭之匾额分别由两任印社正副社长沙孟海、赵朴初、王个?m等题写。

四照阁 原为宋代古迹,始建于宋初,为都官关氏之别业。

旧阁在现华严经塔处,年久阁废。

1914年印社同人重建此阁。

“左眺平湖之秋月,右挹曲院之风荷。

两峰夏云排闼送青,两湖春涨拍岸澄碧。

”1924年印社建造华严经塔,迁阁于现址。

门楣上挂有西泠印社顾问、著名书画家谢稚柳所题“四照阁”匾额。

两旁楹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由印社副社长刘江篆书。

阁内还挂有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八十八岁时所书“高阁山光仍四照,故人石壁亦三生”之楹联。

“环水抱山眼底天然图画,吉金乐石座中自有周秦”刻画出四照阁内品茶赏景,切磋交流之绝妙情趣。

放鹤亭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现亭为1915年重建,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碑通高2.4米,宽2.94米。

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全赋共466字。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

弘一法师是谁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

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原名是什么?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

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

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

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学名文涛,字叔同。

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

文涛5岁失父。

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

戊戌变法失败时,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

2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

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歌集》。

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

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交流。

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

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12回展(1909年春)、第三回展(1910年春)。

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

1906年10月4日的日本的“国民新闻”报曾刊登关于李叔同的访问记以及肖像照片。

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三年(1911年),文涛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到上海城东女学,讲授国文和音乐。

翌年,加入“南社”诗社,与南社同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兼任《太平洋报》文艺副刊编辑。

不久,到杭州执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即第一师范学校),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兼课。

1914年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首次使用人体。

他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七年之久,培育出许多艺术人才。

文涛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和抱负,但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遂悲观厌世,于民国7年(1918年)8月19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几十个法号。

民国17年,弘一参加僧侣南下服务团,到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弘扬佛法。

12月初从上海乘海轮抵达厦门,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的热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转南安雪峰寺度岁。

过了元宵,又回南普陀住了三个月。

民国18年4月间,取道福州温州

同年10月,弘一第二次入闽。

先到厦门,后应泉州开元寺慈儿院院长叶青眼之请到泉州,为该院学童早晚礼佛的赞歌《三宝歌》谱曲。

当时性愿法师在泉州承大寺创办“月台佛学研究社”,弘一帮助整理寺内所藏的古版佛经,先厘订六条凡例,将目录编成五辑,每辑分成禅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为甲乙两种(甲种为全本,乙种为残本),颇为周详。

民国19年4月,离寺云游江浙。

民国21年10月,弘一第三次入闽,足迹遍及泉州、厦门、福州、漳州各大寺院,其中以住泉州的时间为最长,而在永春普济寺一住就是573天。

弘一第三次寓居福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他时时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念,得到僧俗群众的普遍景仰。

民国27年10月,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

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

弘一十分关心历史文物。

民国22年10月,他在泉州西郊潘山发现唐诗人韩偓的墓道;民国27年在惠安县的《螺阳文献》中发现一首韩偓在惠安松洋洞所作而未为《全唐诗》收入的佚诗,于是撰写《香奁集辨伪》一文,认为韩偓并不是一个风流才子,而是一位与自己有同样爱国思想的伟大诗人,为研究韩偓提出独创性的见解。

他还为晋江摩尼教寺草庵撰写寺门对联和庵记,为朱子书院补题匾额,为开元寺补书朱熹所撰写的对联,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像题赞,使泉州的传统文化更得到发扬。

弘一晚岁十年,积极弘法,他先后在厦门、漳州、安海、泉州、惠安、永春等地城乡开展讲经活动,就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学说及药师经、弥陀经、地藏本愿经、心经等经义作了详细的阐明。

并且关心佛教教育,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倡办南山佛学苑。

民国25年,在泉州请得日本大小乘经律万余卷,亲自整理编成《佛学丛刊》四册,交上海世界书局出版,闽南一带的僧徒因之增进佛学知识

他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士为果。

十年虔修未有间断。

他潜心圈点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南山三大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赵朴初老先生的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