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



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2016年3月16日 晚,南雄市诗词学会、南雄市永康路中心小学国学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在南雄市广州会馆举行,南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令平、市文联主席沈青松、诗词学

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

2016年3月16日 晚,南雄市诗词学会、南雄市永康路中心小学国学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在南雄市广州会馆举行,南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令平、市文联主席沈青松、诗词学会会长沈茂宝、市教育局副局长钟顺华、永康路中心小学校长陈礼英等领导出席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师生们的精彩表演。诵唱会还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到场聆听。

诵唱会在四(2)班姚佑同学和五(4)班曾培森同学的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拉开序幕。而后,来自三至六年级的二十余位同学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我校二十多位教师,同时是南雄市诗词学会会员也分享了他们入会以来所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有些是师生们有感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作,有些是讲述师生们身边的趣事,有些是赞美明媚春光,有些是描写可爱的家乡和校园,或五言,或七言,记载着创作者的点滴心情,展现了永康人的精神风貌。 朱秋莲 老师的一曲独唱《沁园春·雪》更是将整场诵唱会推向高潮。表演结束后,出席嘉宾为所有参演的同学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南雄市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南雄市诗词学会将诗词教育引入学校,通过在学校开展诗词教育讲座,吸收诗词写作爱好教师入会,培养诗词教育师资等方式,拓展了青少年诗词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举办此次国学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就是对学校开展传统诗歌教育成效的展现,同时,在实践中摸索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夯实学校这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诗歌文学的落脚点,让我们更加看到光大中华优秀传统诗歌文学的美妙前景。

永康路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集集体智慧,精心编排了高、中、低年级三个版本的《经典诵读》教材,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全校集体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童谣、三字经、对联、唐诗、宋词、元曲及近、现代著名诗词,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品味经典,传承文明。此次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正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今后,永康路中心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推进和巩固经典诵读成果。让经典浸润美好童年,用智慧点亮诗意人生

活动总结:

永康路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集集体智慧,精心编排了高、中、低年级三个版本的《经典诵读》教材,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全校集体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童谣、三字经、对联、唐诗、宋词、元曲及近、现代著名诗词,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品味经典,传承文明。此次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正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今后,永康路中心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推进和巩固经典诵读成果。让经典浸润美好童年,用智慧点亮诗意人生。

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

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

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

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

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

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

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

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

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感想(800字左右)

关于我学宋词的感受 宋词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文学史上一朵艳丽风雅的富贵之花。

学习宋词是走进中华文化,培养人的情趣,增强自身文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可以讲宋词使中国人拥有自我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当我读宋词的时候,我会有感情的全身心投入的诵读,词是语言的艺术,它讲究音韵的和谐,追求美的旋律,因为美,所以我们学习欣赏。

反复的诵读,能够对词由浅入深的进行体味和理解,进而形成语言的感觉,而且许多的东西的理解是跟随一个人的成长的,经历了人生,方能更深的理解,体味其中真谛,形成情感的共鸣。

宋词中有表现爱国爱家的,如陆游,有表现儿女情长的,如柳永,等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给人一种凄苦,不忍促读;“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山间兰牙短浸溪”等等的豪迈,"明月几时有"等的恬静与思念;王安石“登临送目”的流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绿树听鹈鴂”“更能消几番风雨”蕴含的悲愤;还有张孝祥“长淮望断”令人罢席,等等,读来一种生活中没有的体会与感悟。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对人的修养是一种升华。

古人在平时生活中对万事万物产生了感想,用精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现代人也会和古人一样,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情,读古诗词会让你感觉与先辈的思想交流。

并且,如果在与朋友郊游的过程中,你能吟出一首优雅的古诗,必然能为自己的谈吐增色不少. 学了一个学期的宋词,虽然一周就一节刻,但是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诵读诗词,重温春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800字以上,初...

从内部结构来说,演讲需要形成或创造现场情绪氛围,所讲的内容应该较为集中,通常一 篇演讲稿“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密地在逻辑上串连起来,以 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这时最忌的是平面罗列:甲乙丙丁,1234,abcd,尤 其成为大忌的是先亮论点,后举例子.这只能使听众停止思考,甚至昏昏欲睡.分散的论点 和被动的(亦即无分析的,不能发展论点的)例子,无异于催眠曲.”而“在演讲比赛中, 尤其要求集中论点,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大.”(孙绍振:《关于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 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

举办《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这个节目的最大的益处是基础教育系统,因为大部分诗词内容都出自中小学的教材,为中小学推进古典诗词教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点,《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为了展示会背诗有多厉害,并且最在乎的不是那个结果。

所以,它不只是诗词的竞技节目,而是很温暖的诗词人的聚会。

第三点,在《中国诗词大会》不只有死的印在书本上的知识,还看到了活泛的、存在于每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身上的气质。

“百人团”里大家经常分享自己的故事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的意义在我心里升华了,它让人们有了成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第四点,《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

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

《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第五点,《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

扩展资料: 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在B站看“诗词大会”节目视频的网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

刘百生老师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

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而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

现象级综艺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父母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中国诗词大会》-百度百科...

中国古典诗词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首诗作于宋朝灭亡的那一年。

示儿(其四)【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课本中已经学过,不作过多介绍。

摸鱼儿【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读书节活动总结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着的地位。

我曾在荣宝斋看到启元白先生题的一幅字,记得如下:「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当时就颇有感触。

启功先生集大俗大雅于一身,这几句白话,大约是他多年悟出的心得,言简意赅,可谓一部简明中国诗歌史。

我以为,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现在就我知,简略地探索其中的渊由。

一,诗源于巫术 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诗的起源都可以追述到远古的巫术,而巫术的特出表现就是以「歌、舞」为形式的祓傩仪式。

中国典籍上,也恰好有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卜商《毛诗正义·诗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越绝书》)等等记载。

这恰恰就说明了远在上古时期中国的诗歌文化就开了滥觞。

鲁迅《门外文谈》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意思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

这用于口头创作,本来也不错。

世界上很多民族也都经历过口唱心授的长篇“史诗”阶段,如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及我国藏、蒙古民族的《格萨尔王》等等。

殷商民智未开,人神杂糅,生活社会中事无大小,都以卜蓍为决,占卜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献的由来。

占卜预测的仪式往往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这或许就是中国诗歌的由来。

二,诗教与文化设计 诗在周公设礼之初,已有特别意义。

《周礼》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春官宗伯下·大师》)但是到了东周,「礼崩乐坏」,颂诗成为政治、外交或礼仪上的重要活动的表达方式之一。

此种例子在《左传》中比比皆是。

另外用于评论的,用在以臣谏君,作为公理常识引用的就不胜枚举了。

先秦时期的上层社会,不论相互唱和,礼尚往来,还是外交活动,无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而且多数情况下都不直接表达,而是用诗的语言间接地来表述,因此听者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并且有很好的体悟能力

就在客观上很大程度地刺激了诗歌的发展,使得先秦的主要文化载体的上层文化圈的诗歌文化日益地繁荣。

先秦另一个传统是骚赋,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骚赋原其初,也可以说是长诗,想象奇特瑰丽,感情真切奔放,成为汉代文人创作的主流样式,也从此和诗歌一途分道扬镳。

汉代文化政策为「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首开先河,于是汉儒纷纷强调「微言大义」和「纬候足征」,每每由政治意义索解《诗经》,后世的文字狱的理论依据,实创于此。

据说汉武帝曾与群臣和诗,号为「柏梁体」,但是形式既无新意,内容又言之无物。

因此有汉一代,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诗歌创作。

真正继承了《诗·国风》「民间自然性情之响」的,倒是这一时期的民歌,即所谓「汉魏乐府」。

象《古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形式比较齐整,言词优美隽永的民歌,如描写牛郎织女神话的《迢迢牵牛星》。

至于叙事类的歌谣,如《陌上桑》这样故事曲折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言语明快简洁的作品,开启了后世长篇叙事诗的四大名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先河。

2008-12-23 23:28 回复 windsnow001 0位粉丝 2楼 班固总结先秦两汉的诗歌创作是说:「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

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

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论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宗秦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可见两汉诗歌创作的主流,仍然是继承「十五国风」传统的「乐府」民歌。

(《汉书·艺文志》) 三,诗歌与人生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由西汉建立的「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受到汉末政治腐败和体系化的外来文化佛教的东渐这两...

求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内容素材

第一单元 走进春天单元主题分析: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

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

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 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 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 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学生畅所欲言。

)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 ;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 ;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

赞美春天! 第2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课文,说说春天的消息有哪些。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的书写,如“雀”字。

4、利用写字书进行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

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7...

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

(1)内容上没有交代清楚活动举办的具体时问和地点;格式上没有明确倡议时间。

(2)第②句有语病应改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自己的努力。

”(3)示例:岳飞的《满江红》,理由:这首词展现了岳飞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答案不唯一)(4)示例:诗,是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虽然比不上世界八大奇迹,却也吸引了许多人。

今天,我们将举行吟咏诗词比赛,把中国伟大的文化发展下去!(合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