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崖山 诗词



1、崖山碇口(宋·刘辰翁·《永遇乐》)2、崖山波浪浩无牙(近代·王国维·《读史二十首》)3、崖口众山断(唐·宋之问·《初至崖口》)4、山孤翠崖断(唐·李绅·《泛五湖》)5、忍埋玉骨崖山侧(宋·汪元量

1、崖山碇口(宋·刘辰翁·《永遇乐》)

2、崖山波浪浩无牙(近代·王国维·《读史二十首》)

3、崖口众山断(唐·宋之问·《初至崖口》)

4、山孤翠崖断(唐·李绅·《泛五湖》)

5、忍埋玉骨崖山侧(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

6、山断峭崖立(宋·陆游·《晚泊慈姥矶下二首》)

7、山藏六月阴崖雪(宋·欧阳修·《赠隐者》)

8、翠壁苍崖水外山(宋·王之道·《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9、旧事崖山殷鉴在(现代·郁达夫·《秋兴》)

10、游遍丹山与翠崖(宋·欧阳光祖·《和朱元晦九曲櫂歌》)

11、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宋·苏籀·《雕木工》)

12、山照落丹崖(唐·王勃·《泥溪》)

13、碧山也要崖州住(元·元好问·《鹧鸪天 读李崖州诗有感,何处新生黄雀儿,》)

14、去年今日遁崖山(宋·文天祥·《正月十三日》)

15、险语磨崖山鬼愕(宋·吴芾·《符倅同游雁荡赓其所和范相游山韵》)

16、山容老去苍崖在(宋·周南·《阙题》)

17、丹崖翠壁明空山(宋·孙应时·《同邱直长和欧公三游洞韵》)

18、山剽无崖巅(宋·利登·《走佛岩道中》)

19、两客游山饮崖泉(宋·袁倚·《象耳山》)

20、朝看江上枯崖山(宋·苏辙·《江上看山》)

有关甲午海战的诗词

这是外国学者的说法,来源于古典文明,例如希腊,罗马,印度,中国,而中国是唯一存世的文明。

但外国有些观点却不那么认为,古中国文明宋朝为终结这是他们的观点。

但这个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政治目的大于学术研究,元朝也就一百年不到,就让汉人给驱逐了,明朝就怎么不是中国文明了。

五胡乱华的时间更长,怎么不说是中国文明的终点。

也就是假洋鬼子会点洋墨水就来卖弄,中国文明就是中国人来定义了,干外国人什么事。

很多年的今天是崖山海战,有多少人记得

崖山海战 ,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

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

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南海诗句文天祥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

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言志,严正拒绝。

《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

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

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作此诗20天后,崖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陆秀夫背赵昺跳海而。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去,宋朝灭亡。

补充:“辛苦适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这首著名的诗作《过零丁洋》,是响彻云霄的千古绝唱,激荡过无数炎黄子孙的心胸。

有人说,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北京的狱中写的;有人说,是他临刑前写的;有的说,是他年轻时遭迫害后写的。

其实,是文天祥被俘后,元军统帅要他写封信去劝还在坚持抗战的宋军首领张世杰投降时,文天祥拒写劝降信,写下了这首诗表明心迹。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1278年年底,文天祥率抗元军队在广东海丰一带与敌人多次激战,屡获小胜,使元军进军受阻。

正当文天祥在五坡岭稍作休整时,一个姓陈的海盗带元军突袭宋军,文天祥不幸被捕。

元军把文天祥押往营地,统帅张弘范惊喜不已。

他想,抓获文天祥已立一大功,如果能让他降元,则更会有利于征服天下。

因为南宋不久前新拥立的小皇帝被陆秀夫等护卫,逃到珠海一带,还没抓到;张世杰率领的宋军还有大批人马驻守海边,准备决一战,元军是胜是败还难以预测。

文天祥是江南闻名的忠臣,抗元最坚决。

现在抓住了他,假如能让他去说服还在抵抗的宋军,一定会瓦解他们的斗志。

于是,每日好酒好肉款待文天祥。

文天祥在元军的营帐中度过了除夕。

他百感交集,想以殉国,却被看守得紧紧的,无法自尽。

正月初二,张弘范把文天祥押上战船,向珠江口外的零丁洋驶去。

一路上,元军将领李恒整天劝说文天祥,对他说,宋朝的国土已基本被我军占领,新立的小皇帝有什么作用虽然有几万军队护卫,但已被逼到了海边,维持不了几天。

为了使军士免遭杀害,请你写封信去劝张世杰将军投降。

否则,对双方都不利。

文天祥一直痛不欲生,度日如年。

他想,现在自己孤身一人在零丁洋里飘荡,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这是多么令人悲愤的啊!一个人有生有,但是为民族的利益而,而无憾。

他想起自己几十年的坎坷遭遇,想起同生共患难的战友和亲人,心潮如眼前的海浪汹涌澎湃,不由得眼眶湿润了。

他对李恒说:“拿纸笔来!”李恒以为他已想通,愿写劝降信了,赶忙拿来了笔墨纸张。

文天祥沉思良久,挥笔一口气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写完后把诗稿抛给李恒说:“你拿去交差吧!我兵败被俘,再也不能捍卫父母之邦,自己无颜见国人,怎么能劝别人去背叛父母之邦呢你们也太无耻了!”李恒无可奈何,只好拿着《过零丁洋》诗稿去见张弘范。

张弘范展开诗稿看去,叹道:“好诗,好诗!此人志不可夺,不要再逼他了。

好好照看,等消灭了宋军,把他押往北方。

”一个月后,在崖山海上宋军与元军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悲壮的一场海战,宋军失败。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

宋朝彻底灭亡了,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却似日月光照寰宇,永留人间

补充:敬请追问,多谢采纳。

补充:LZ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的话采纳下好吗、、

崖山海战真的是中华文明的转折点么

转折点是什么意思,宋朝之后中华文明就不行了的意思吗?崖山海战网上一句是崖山之后无中华,日本人说的,纯粹为了恶心打击中国人,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但是寨唐就是寨唐,剽窃了唐朝的一些东西就自诩传承,就像是狗再怎么叫也成不了狼。

中华文明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不是一唐一明可以代表的,何况是寨唐(日本)寨明(韩国),文明的载体是文字和人,这也是四大文明到现在只剩中国的原因。

近代的百年苦难让我们心里都有一些难受和自卑,甚至一度以为是我们自身文化文字的问题,类似教科书上那些打倒孔家店取消汉字改用拼音等等之类的,其实社会就像人一样,遭受了太多挫折就容易自我否定,但是那百年的苦难我们熬过来了呀,我们还在啊,文明还在继续呀,今天,我们的文化在延续,民族在复兴,民族的自信和骄傲在一步步的重归,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正在一步步回到它原本应该在的位置,应该说我们不是在崛起,只是在回归。

先这样吧,做饭去了。

关系南宋存亡的宋元崖山海战为什么会输

论双方的实力,一方是业已占领全国的元朝,另一方则是盘踞一岛之地的南宋,自然是完全不对称的军事抗争。

但是,就崖山战场的局部而言,并不是这样。

人数上看,即使考虑到20万南宋军民中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军人数量也当有数万之众,与元军相比可能还是占据优势的。

有学者指出,在元军方面,张弘范军先到东北出口,才发现“其北浅,舟胶不可进”,说明仓促之中,元军的战前侦察也并不充分。

但他们占据了西南出口,一是切断了宋军的退路,二是切断了海上的补给,瞬间对宋军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狭窄的海湾又不便于船舰数量较多的宋军施展。

为生存计,其实也只能先与张弘范军决战。

后人根据水文情况推算,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潮涨之机,让一部分战船从东北出口驶出,再绕到西南,对元军实施腹背夹击。

但张世杰顾虑军队屡败,士气不振,未能先发制人,这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败笔。

此时,宋军“舟中粮犹可支半年”,但张弘范截断宋军水道,宋军“食乾饮咸者十余日,皆疲乏不能战”。

八天后,李恒舰队占据了崖山港的东北出口,完成了对宋军的南北合围。

灭亡南宋的崖山海战,蒙军主帅是谁

张弘范。

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军、汉军都元帅,率水、陆军2万,自扬州分道南下闽、粤,追击南宋余部。

以佯动惫敌、乘虚攻击之法,先后拔三江寨(今浙江绍兴东北)、漳州等地,又遣兵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袭击宋军,俘宋右丞相文天祥。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偕都元帅李恒指挥崖山之战,断宋水道,两面夹击,配以火攻,全歼宋军余部。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英雄还是中国人的耻辱?补充:参考崖山海战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出处是明末清初钱谦益的一首《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该诗全文是: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白话文翻译: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如今我们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该论调主张者认为标志着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并认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

“崖山之后无中华”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

扩展资料: 崖山之战是南宋对蒙古军队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传言10万军民投海殉难,陆秀夫背负幼帝于崖山跳海,宁死不降。

此战之后,传统的汉民族中央政权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完全取代。

崖山之战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元朝将云贵(原大理国)、青藏(吐蕃诸部)、蒙古高原和东北北部(女真)与传统“汉地”(宋金西夏)一起纳入统治范围,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多政权并立的情况。

不但大大扩展了中国的领土,更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范围。

崖山海战之后,宋朝走向覆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之后无中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描写崖山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