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强国方面的诗词



满江红·“八一”建军节四海雷霆,风云合、冲天不歇。回首处、虎狼横卧,血飞残烈。千载红花盈逝水,万山紫雾空来月。刺破天、啸吼震人间,刀前切。辱和恨,今已雪;豺与狗,昨才灭。看花皆美艳,月无伤缺。碧海蓝

满江红·“八一”建军节

四海雷霆,风云合、冲天不歇。

回首处、虎狼横卧,血飞残烈。

千载红花盈逝水,万山紫雾空来月。

刺破天、啸吼震人间,刀前切。

辱和恨,今已雪;

豺与狗,昨才灭。

看花皆美艳,月无伤缺。

碧海蓝天酬壮志,保家卫国呕心血。

待明年、华夏遍山河,皆宫阙。

赞扬军人诗歌朗诵稿

《歌颂军人的诗歌》 一如那喷血的朝阳, 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

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铁血之旅, 壮志男儿, 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日子, 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 是你们, 让所有的兄弟姐妹平静地生活着, 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没有畏惧。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 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 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

总想唱一首歌, 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夜依旧长, 阳光依旧灿烂,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 依旧仰仗军人—— 太阳一样辉煌, 高山一样的伟岸, 海一样的博大, 和铁一样的刚强。

祖国母亲疼惜你们, 中华姐妹想念你们, 所有的, 如我一样的, 生活在安宁中的人们, 感谢你们—— 新时代最伟大的军人。

自豪吧, 因为你们有刚强的资本, 骄傲吧, 没有谁比你们更无私, 你们是永不可战胜的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句的意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的凉洲词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

中考古诗文

新版中考古诗文默写 1.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 3.《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

6.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一句话是_______。

10.《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1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

1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

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

15.《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 “读书破万卷,_______。

1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

1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原句) 20. 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

2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原句) 2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

23. 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25.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_______,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6.《爱莲说》中 “______,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2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29.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

30.学而时习之,________。

3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屋舍俨然,有________桑竹之属。

3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35.《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3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7.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 3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_____,______.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 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4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4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47.《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适合集体朗诵的诗歌有哪些

《一句话》 作者:闻一多《当你老了》 作者:叶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回答》 作者:北岛《这也是一切》 作者:舒婷《相信未来》 作者: 食指《一句话》 作者: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当你老了》 作者:叶芝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答》 作者: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相信未来》 作者: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 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请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也是一切》 作者: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死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写的诗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

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译: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创作背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鉴赏: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凉州词诗句的意思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首句设想奇特,是溯流而望。

这与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视觉方向相反,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李诗强调气势,王诗强调源流之高远。

在如此山长水远天高地阔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只影单,兀然独立于万仞群山之中,而那条黄河则如丝如带,把蓝天白云、孤城、群山系结在一起。

这是一幅泼墨写意的边塞图画。

诗人把一座城说成一片城,以一片对万仞,突出孤独之感:孤城如一叶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云在天地间淹滞,正如戍守者那孤独无奈的情怀。

由此便推出了一个"怨"的主题:这偏远荒凉的边塞啊,春风都不肯光顾,而人却要背井离乡地在这里苦熬岁月。

如此深长无奈之怨却以"何须怨"这样宽慰的语气说出,曲折达意,举重若轻。

仔细想来,《折杨柳》之曲也的确无助于消解幽怨。

那么怨谁呢?诗人没说,倒是同题的另一首诗微露怨词:"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轻轻地怨怨"春风"算了。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

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写的诗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

原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译: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人教版语文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趣味语文里面诗句的意思

凉 州 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 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

唐代诗人。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

并自歌自舞。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

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

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

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

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

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

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

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强国方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