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流行音乐歌词中化用古典诗词



《蜀绣》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蜀绣》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浓情蜜意此话当真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蜀绣》中的典故和化用

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我的理解:成都地处西南,湿润多雨,从三月下到四月,细密的雨丝如同手中的针线,映衬绣娘哀婉细腻的心思。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成都有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我的理解:这句点明词中情境: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绣娘绣锦。

3、看铁马冰河

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这句我的理解:意象的堆砌,表现从5月到6月绣娘翘首等待的情景:家中的红烛、枕头好像洞房那天,但人却不在;庭院里花开了叶茂了,但仍不知郎君归期。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出自陆游《钗头凤》。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说唐婉获知这词后,亦是感慨丛生,对赋一词《钗头凤 世薄情》。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下附两词: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红酥亦作“红苏”形容红润柔腻。

我的理解:这句描述了绣娘刺绣的情景,不仅有景(玉手、秀发、如同发丝细密的蜀锦),更有情(绣娘期待她和丈夫之间的红线像手中的针线一样,细细密密,因此枯燥的绣活在她看来有格外的意义:每多绣一针,她和丈夫的因缘就牢固一分)。

7、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残阳”,夕阳。描写该景象的诗很多,仅举白居易《暮江吟》为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残阳孤影”这个意境,我觉得和元朝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很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牡丹”,花期4-5月。“樽”,是一种古代的容酒器,也写作“尊”。耳熟能详的佳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我的理解:这句描写了绣娘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在城门口)等待丈夫归来。(此时城中牡丹尽放,牧笛声声入耳。其实相对于“牡丹染铜樽”是实景,我更趋向于它是对应上阕“丝线缝韶华”,同样是绣娘刺绣的情景,描述的是绣娘手中蜀绣的模样)

8、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江河入海流”让我想起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万物为谁春”,应该是引自纳兰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锦书”,用苏惠故事。《晋书·窦涛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文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此生、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后随称妻子给丈夫的书信为锦文,锦字。这个典故常用,见上《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还有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鸳鸯枕”,都是情人使用,枕绣鸳鸯,但求同心同意至死不分。《西厢记》,红娘抱着枕头送崔莺莺相就张生,鸳鸯枕,翡翠衾,羞搭搭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这句我的理解还是盼归,同时描述了两人情真意切。

10、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朝朝暮暮”这个很有名哈,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除了闺怨,更添一丝豁达,此绣娘就像她手中的针线一样,温婉细腻而又坚韧如丝,如果此生岁月蹉跎不能相守,那就来世朝朝暮暮相伴吧!

11、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绕指柔”,来源于西晋刘琨《重赠卢谌》的两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意为没想到千锤百炼,却铸成柔软得可以在指间缠绕的剑。原诗抒发作者自己欲建功立业而难以成就的感慨,充满了英雄失意的悲凉。 现代通常用来指女子的柔情能将钢铁般的英雄融化。这首词里,我觉得是双关吧,除了绣娘的柔情,应该还直指绕指的丝线。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也有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禅位退隐后,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有李商隐《无题 锦瑟》用此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尘归尘”出自圣经:“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译文“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 这句还是在表达绣娘殷切盼望丈夫回来的心声。

12、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浓情蜜意此话当真

“离人”,古来诗词中诉离别情的很多,用离别之情烘托出伤感又凄美场面的诗词很多。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的点睛之笔:“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一阕写道转眼间花开花落归入尘土,任凭我满腔柔情化作至极哀痛,郎君你还未归来。想起当年离别情景,伤感无限。那时你说的甜言蜜语都是真的吗?

那为什么你还不归来?

李商隐锦瑟中化用两个名人典故的诗句是?

1、李商隐《锦瑟》中用两个名人典故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名人分别是庄周和望帝杜宇。

2、原文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4、简析《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古诗中化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捏

绝句杜甫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武昌蛇山桥的对联: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语文古诗文默写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 ...

《速写冬天》: 遥遥雪在路上 徘徊徜徉 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 劲松傲立纹丝不动 静静 盘若雪峰 远山 绝壁红梅 披挂 白色天鹅绒兜蓬 迷醉江山 诗中的韵律、节奏均颇似古代的词,含蓄而不晦涩,秀中有骨,轻柔而不软弱。

“遥遥雪在路上”的“遥遥”、“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的“之”,“盘若雪峰”的“若”,都深深地带有古典语词的特征,诗人把它们融入了现代诗的形式之中,其美不胜收。

而在这富有古典韵味的诗句之外,是一幅幅更富古典情韵的画卷,《速写冬天》的前两节仿佛在工笔勾勒一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雪中青松图,后一节则描摹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动情景,真正如王维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馨怡轻舞注重古典传统但并不抛弃“现代”,她追求着现代格律诗的建筑美。

她的诗歌创作没有受缚于古典诗词格律的窠臼与限制,诗句的形式自由活泼,符合现代诗建筑美的要求。

所谓建筑美,乃徐志摩提出的诗学理念,主张现代自由体诗歌要在形式排列上使原本单一、平面、散漫的语言符号成为多维、立体、整体的情感符号,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水的模样》: 大地趟过 你忧郁的影子 一滴露珠悬浮起 欲滴还羞的梦香 月儿悄悄 弯过你的眉梢 把一颗柔软的心事 揣想 翻来覆去掏出鱼肚白 清晨有甜润的歌声 飘来飘去 如水的秋波脉脉 缱绻缠绵丝丝缕缕 月洗铅华 坐断黄昏 雨 是你内心深处的 暗伤 诗句参差错落,长短有致,“欲滴还羞的梦香”流淌着辛弃疾“欲说还休”的古诗词影子,而整个诗却在现代的建筑美中构筑着非凡的诗性魅力。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其次表现在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愫的契合。

馨怡轻舞常常在诗中化用一些古文成语、古典诗歌的诗句及其意韵,营造一种古典美的意境,使其典雅蕴藉。

如《忧伤》中“斜风细雨/刮洗不净你满目尘沙/血染一指禅雪/荡涤一世尘埃污垢”,化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把《忧伤》中的忧伤顿时拉得很远很淡,却又如此切近,一种淡淡的忧伤刹那袭击你的心坎。

而意象在意境的构建中是最大的载体,馨怡轻舞把它作为现代情愫的寄托,又作为古典意境的呈现装置。

轻舞非常喜欢用“琴”这个意象,“琴”本身带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因而它在诗中的频繁出现使得其诗的古典意韵不言而喻,如“十个手指的青苗/弹跳飞跑/黑白阶梯奏响琴弦传感玄妙”“悠扬的琴声如接力/急奔八月高阳普照的枝头”(《终于……》)“细雨的琴弦/在风的鬃毛上轻颤”(《心雨》)等等。

馨怡轻舞的诗歌意象总是充盈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有旧诗词的氛围,泛溢着古典美,如笛声、蝉鸣、细雨、风、心雨、月等等意象,均为古典诗词积淀甚久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的呈现,使轻舞的诗如架构起一座通向古典的桥梁,源源传输过来的是古典意境难以言说的美。

这种意境美真可谓“玲珑透彻,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2]馨怡轻舞的《水的模样》、《忧伤》、《缔结一池花好月圆》、《满目幽蓝》等诗歌都不乏这种美。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还表现在她善于把古典心境与现代体验交融于一体。

正如她文静的性格一样,她有一种虚静的创作心境。

虚静,是指诗人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内心杂念的纠缠,专心致志地投入创作的虚空、宁静的心理状态。

虚静的理念来自荀子的“虚一而静”,是审美心理和创作心理的共同追求。

馨怡轻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一次QQ聊天中,她说到她不会有那种被创作激情冲击而无法入睡或是深夜起来创作的感受,她一般是凝神静想,慢慢地在比较平和宁静的状态中体验生活和情感然后进行创作,诗句,就像小溪流的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灵的诗门,再默默地沿着笔尖流泻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创作状态,对于诗人来说,激情固然重要,但宁静的心态更适合一些古典诗句流淌出来。

这其实是很多诗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在诗中,人进入一种静息状态,但并不是思维毫无活动,而是处于人的各种潜能和谐运动的那样一种无限的状态。

”[3]宗白华也曾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4]海德格尔的“静息状态”,宗白华的“静照”,即我们说的虚静心态。

我们读馨怡轻舞的诗时无形中都受到影响,就像从喧闹的都市中走进一间古静的寺庙,内心的喧嚣都被净化,心在诗句间得到洗涤,惟剩一片纯净和恬然。

如她的《心雨》: 细雨的琴弦 在风的鬃毛上轻颤 丝缕如绸 飘逸 似紫雾青烟 漫过遥远 沙漠漾来笛声一曲 娓娓火焰愉悦地心跳 是谁轻言呵护如蜜 暖意的手 撩绕欲念的脆弱 倾斜一片水域爱的心雨 如果没有一片宁静平和的心境,没有一种虚静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超尘脱俗细腻婉转的语词来,整首诗笼罩着一种如绸似紫雾般飘逸...

“诵经典诗词 传中化文明”这几个字的欧体楷书怎么写

古诗《锦瑟 》中可以理解性默写的诗句有: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颔联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锦瑟》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8.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9.《锦瑟》一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10.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1.《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2.《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三部曲古诗词有哪些帮助

一、读懂 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

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①。

我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

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

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

“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

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

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

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一、读懂 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

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①。

我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

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

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

“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

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

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

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

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

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

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读此词,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二、读透 读透,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上,要达到前人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②。

如何才能读透?我以为,至少应做到“四会”。

1.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

”③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

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

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

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

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包含典故的诗词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

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

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

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

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

《王明君辞序》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

《诗经。

燕燕》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

史记》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

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流行音乐歌词中化用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