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柳絮的诗词?



1、送路六侍御入朝【唐】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边。译文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

1、送路六侍御入朝

【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边。

译文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古岸崩将尽,平沙长未休。

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译文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3、晚春

【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4、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5、残春旅舍

【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扩展资料:

柳的寓意:

1、“柳”谐音“留”,在传统文化中常有依依惜别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是古人相互告别的方式之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开篇以柳这一文化元素暗示了送别友人的写作背景。

2、由于“柳”常象征不舍的别离,因此“柳:这一文化元素也成为离情、思人、思乡之情的代表。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柳代指了思乡之情。

描写柳絮的诗词

1、送路六侍御入朝 【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边。

译文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

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

古岸崩将尽,平沙长未休。

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译文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

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3、晚春 【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4、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5、残春旅舍 【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扩展资料: 柳的寓意: 1、“柳”谐音“留”,在传统文化中常有依依惜别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是古人相互告别的方式之一。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开篇以柳这一文化元素暗示了送别友人的写作背景。

2、由于“柳”常象征不舍的别离,因此“柳:这一文化元素也成为离情、思人、思乡之情的代表。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柳代指了思乡之情。

有关柳絮的诗句

1、霭霭芳春朝,雪絮起青条。

——张夫人《柳絮》2、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3、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顾况《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 》4、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5、银盘堆柳絮,罗袖搏琼屑。

——白居易《对火玩雪》6、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韩愈《晚春》7、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韩偓 《残春旅舍》8、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

——李商隐《蝶》9、柳絮杏花留不得,随风处处逐歌声。

——林宽《曲江 》10、营飞柳絮雪,门耀戟枝霜。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11、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柳中庸《寒食戏赠 》12、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孟郊《南浦篇》13、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王维《酬郭给事 》14、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齐己《寒食日怀寄友人 》15、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

——刘兼 《芳春》

描写柳絮的诗句,不要古代的,要现代的

又见柳絮飘飘李芳清/诗柳絮飘呀飘轻盈的身姿是如此妖娆离开了母亲的怀抱自己把新的生活寻找不择环境自由地飘摇不管飘到哪里都是理想的目标随处都可以安身到处都是自己的兄弟同胞不管生活的苦辣酸甜从不轻易把眼泪来抛永远向往自由不问地厚天高借着东风乐逍遥柳絮禅思如漫天的瑞雪,(本文引自中国文学博客:http://www.wenxueboke.cn)似散落的春花。

随风舞动,飘飘洒洒。

你虽说纤弱的身躯,却在彰显着你的强大。

你那素装淡雅的形体,却努力编织着绚丽的彩霞。

你飘摇自在轻盈快乐,仿佛在讲述着生命的童话。

你并非真的迷惑茫然,却是在寻找着你温馨的家。

你怎么能不明白,这里原本就不是你的天下。

你即使有力量和信心,也无法施展你的才华。

假如有一天你累了,就会跌进那秽污的泥巴。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累了就会坠入河中流落天涯。

你毕竟是不够强大的柳絮,你无时无刻不令我牵挂。

你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那肆虐狂风的欺凌和鞭挞。

我忽然感觉你就是我啊,忙忙碌碌,勤苦无暇。

好在你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要向西域莲池胜境奋勇进发!

有柳絮富贵二字的诗句

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柳絮。

柳树: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

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

芽线形,先端急尖。

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

柳絮的诗句 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译文] 池塘边逐渐萌生了青草,柳林里也增添了婉转啼鸣的小鸟。

[出自]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描写柳枝柳絮的诗

一重折尽一重新。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客舍青青柳色新,留取系郎船,万条垂下绿丝绦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雍裕之的《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不送去年离别人。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施肩吾的《折杨柳》。

罗隐的《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长庆二年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多情立马人: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堤远意相随,相偎相倚不胜春,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青青一树烟。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雍裕之的《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罗隐的《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一首关于柳絮的诗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2、林黛玉: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3、薛宝钗: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三月桃花雪诗句 柳絮如雪的句子

1、三月桃花雪《三月桃花雪》三月的风是春天温暖的怀抱春天,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桃花你看,桃花在春天的怀抱里千娇百媚,尽情绽放演绎了一场千古绝恋灿烂天地间痴了阳光,醉了神仙谁知,不甘寂寞的雪花趁着冬天做梦之际移情别恋偷偷地溜进了春天的怀抱卿卿我我做了春天的小三愁了彩蝶,伤了桃花人间正道是沧桑倍感羞辱的桃花昂起了高傲的头颅誓不向雪花认输她相信自己的芬芳一定能让春天回心转意重归于好《桃花雪》雨枫老干新枝沐春风,娇馨芬馥露芳容。

桃花艳艳凌霜立,瑞雪霏霏兆年丰。

劲节高巍寒不去,昂然气度贯长虹。

极知此事世间少,喜煞惊疑别样红。

《咏雪》谢道韫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摇落桃花亦能比。

2、柳絮如雪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韩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扩展资料: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

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

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

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

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

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

关于柳絮的描写

作品原文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⑴“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

’”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

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

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

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⑵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

“球”谐音“速”;逑,配偶。

这句是双关语。

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

从己卯、庚辰本。

⑶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

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

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⑷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

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

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

今从己卯、庚辰本。

⑸“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

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⑹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

《红楼梦》第七十回,说暮春时节,史湘云见到柳絮飞舞,偶成一首《如梦令》,因而提议起社填词,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诗社而又受耽搁未能举行诗会,就积极响应湘云的建议。

两人立即着手筹备,以“柳絮”为题,择取几个小令为词调。

请大家以拈阄之法分词调填词。

黛玉抽到的词牌是《唐多令》,这次是首先写完的。

如果把她的《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

因此,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

”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有意自喻。

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环境是这样恶浊,如此冷酷,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全词以柳絮自比,人生如同柳絮在风雨中凋残、陨落,一片狼藉。

在黛玉所有的诗词中,这首词里的悲剧暗示是最明白可感的,剩下的就只有“冷月葬诗魂”了——那已是她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描写柳絮的诗词?